1. 程式人生 > >2018 年物聯網發展五大趨勢預測

2018 年物聯網發展五大趨勢預測

0?wx_fmt=jpeg

來源:騰股創投

作者 :Pramod Chandrayan

物聯網已經開始在所有行業的企業中走向主流。 到 2018 年底,物聯網支出預計將增長 15%,達到 7725 億美元,毫無疑問,未來一年連線裝置和企業物聯網專案數量將進一步增長。 更重要的是,我相信在 2018 年,企業物聯網專案將最終超越現有的業務流程自動化,通過創造全新的收入來源和商業模式來真正轉變行業。 這將部分歸因於協同技術(如人工智慧和霧計算)的同時興起,以及全行業向更高互操作性,標準和協作的轉變。

物聯網將與 AI,霧計算和區塊鏈融合

只靠物聯網本身並不能進行真正的轉型。它需要結合人工智慧,霧計算和區塊鏈等關鍵技術,才能實現對企業的影響。 2018 年,我們將看到這種趨勢開始發生。將這些技術結合在一起,企業將從物聯網投資中獲得更大的價值,克服之前阻礙物聯網採用的障礙,包括安全性,頻寬和資料分析方面的挑戰。

例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將能夠對實時物聯網資料流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從而推動更加強大的決策制定。 霧計算通過將雲功能擴充套件到網路邊緣來增強這些系統可擴充套件。 通過處理和分析接近資料來源的資料流,霧計算將有助於解決延遲,頻寬和可靠性以及成本問題。 區塊鏈將為物聯網資料交易提供安全的審計級別跟蹤,消除了在通訊裝置之間建立中央、可信中介的需要。

物聯網安全將成為企業的首要關注點

物聯網不僅連線了許多以前未連線的企業中的“事物”,也導致了 IT 和運營技術(OT)系統的融合。 因此,網路犯罪分子越來越關注破壞或控制關鍵裝置和基礎設施的裝置和 OT 系統。 工業控制系統相關的網路攻擊在 2016 年增長了 110 %,並且隨著更多的系統與物聯網相連,這種情況一定會進一步增加。

幸運的是,2018 年將是企業和技術提供商加強對物聯網安全性關注的一年。 企業將通過更多的工作(以教育,培訓,認證等形式)進行投資,以便更好地解決物聯網安全問題。 此外,企業將越來越多地採用統一的、基於策略的體系結構方法來實現物聯網安全,從物聯網部署開始就讓安全和網路團隊參與到整個企業的全面戰略中。

更多的企業將採取各種合作的方式進行解決方案的聯合開發

在未來的一年中,物聯網將繼續推動“共同經濟”(co-economy),或者我喜歡稱之為“協作一切”(co-everything)的模式,大大小小的公司共同創新和共同開發物聯網解決方案。新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將橫向,縱向和區域專家結合起來,為大型物聯網專案提供專業知識和資源。 以最佳技術為基礎,基於開放架構和標準的解決方案,將具有可重複性,面向未來的成本效益。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形成這些型別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我們將看到從單一供應商解決方案的轉變,這將加速物聯網創新。

另外,新的合作模式也意味著客戶也成為共同的創新者。 在各個行業中,客戶不再希望成為產品的被動接受者,只是偶爾被產品經理詢問意見。 相反,他們希望積極參與創作過程,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要求。 2018 年,客戶將轉向物聯網開發工作的中心,提供更符合業務和技術需求的解決方案。

全行業將加速向開放標準,開放式架構和互操作性和監管的轉變

在整個市場中,技術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將越來越多地跨越傳統的市場結構,並就開放標準和互操作性展開合作。我們將會看到聯盟和標準組織進一步的融合和聯合,為之前提到的全能生態系統提供動力。 此外,我們將看到更多的政府指導方針和法規出臺,不僅涉及物聯網的安全性,隱私性和互操作性,還包括與物聯網有關的自動駕駛汽車,無人駕駛飛機甚至人工智慧系統。 作為監管機構,議程制定者和客戶的政府已經在推動智慧電網應用於食品安全跟蹤領域起了關鍵作用。 到 2018 年,政府機構將需要與業界密切合作,使新的法律法規取得成效。

物聯網將推動新的價值主張和新的商業模式

到目前為止,企業物聯網專案主要側重於對現有的業務流程進行自動化,並實現效率的逐步提高。而在 2018 年,隨著物聯網與其他協同的技術的融合,我們將見證其通過推動新的價值主張和實現新的商業模式來轉變產業的能力。

例如,通過將物聯網與人工智慧和實時資料分析相結合,製造商可以在裝置出現問題之前預測並進行預防性維護,從而消除生產線上的高昂停機時間。 這些物聯網功能甚至可以轉化為有利可圖的新收入來源,企業能夠為其客戶提供新的面向服務的產品,如裝置執行狀況監控。 在另一個例子中,物聯網資料與 3D 列印的結合使得大規模定製成為可能,製造商能夠以“批量化”的方式進行運營,並根據客戶的具體需求和願望提供個性化產品。

物聯網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企業將開始體驗其全部潛力,從漸進式到巨大的改進。物聯網與人工智慧、霧計算等新技術的融合,到更強的物聯網安全性和更好的互操作性,物聯網的未來及其推動業務轉型的能力的前景在 2018 年及以後將更加明朗。

未來智慧實驗室是人工智慧學家與科學院相關機構聯合成立的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和腦科學交叉研究機構。由網際網路進化論作者,計算機博士劉鋒與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資料科學研究中心石勇、劉穎教授建立。

未來智慧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慧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慧智商評測;開展網際網路(城市)雲腦研究計劃,構建網際網路(城市)雲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為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慧水平服務。

  如果您對實驗室的研究感興趣,歡迎加入未來智慧實驗室線上平臺。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點選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

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