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專案經理要具備的三種能力

專案經理要具備的三種能力



  在矩陣式管理模式中,專案經理需要具備三種能力:

1 計劃能力
       計劃,是對未來的控制。人類都憧憬未來,都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都想預測未來以做好應對準備,這,都是良好的願望。
       但未來就是“未來”,因為沒有發生,所以不可把控。在生活當中,有諸多的變數,這些變數會導致變數無窮。變數的式微變化,也許會影響到最終的結果。在這些變數當中,最難把控的,是人心;人的心裡跌宕起伏、變化不可測;人的情緒分秒間可能就會發生很大不同,人與人互動,互相影響,使得變化衍生致無窮。
       人類有著以不變應萬變的思想,實則是對未來不可控的一種清晰認識。但人心向“好”,期望自己的未來是“好”的,所以,做計劃,就是表明人試圖去把握未來。

       計劃能力的獲得,通常都是基於歷史進行趨勢預測得來的。人,基於自己的經驗,可以適當地遷移到未來時空中,用自己的經驗做尺子,丈量未來。人對於過去認識深刻,對未來的把握就會好些。人對於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歷史存在的事情認知後進行高度抽象,也可以獲得知識和認識,這樣的人對於未來把握的能力強些。所以,經驗和知識積累,是有效把握未來的基礎。
 
2 過程把控能力


       過程把控好,才能期望得到一個較好的結果。努力做好過程未必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一個好的結果必然存在良好的過程控制。
       過程把控,實則是一種責任心、也是一種積極而為的意識、還是一種可學到的技能。
       曾見到,有的專案經理,計劃能力很強,積極主動,在專案開始和過程中不斷強調:你們要各自負責,各自擔起職責,不要什麼事情都匯聚到我這裡,大家都要積極主動去解決。並且,在專案過程當中,積極與領導溝通,獲得了上級認可。
    這樣的話,聽起來是沒有什麼錯誤的。強調人人掃清自家門前雪,是一種人人負責的責任意識。可是,專案結束,卻以失敗告終,子專案中一半推遲,20%完全推遲,投入人力物力巨大但收效甚微。
 
       良好的過程把控能力,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過程中要插入“監控點”。這樣能有效發現問題並能有機會調整。階段里程碑包含了這個思想。
       二是要身先士卒率先垂範
。這樣,能讓大家感覺,專案經理在和自己同甘苦。不融入專案只走上層路線,忽略專案成功的基石,就像魚兒離開水。
       簡單且深刻說:要融入群眾生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這個道理。
       言傳身教,在國人數千年的傳統中,已經牢牢紮根,是國人的文化精神的一部分。離開這個現實,就丟掉了成功的基石。浮於表面不肯捨身投入的,必至失敗。
       三是要教導莫指責。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如何解決問題?技巧、知識、方法等都是必要的。但是身為專案經理,如果不能先承擔起責任,人心就會喪失;如果再橫加指責,諸多人倒戈的心(反作用力)都會有。幫助大家積極解決問題,讓大家覺得這是一個溫暖的團體,才可能(僅僅是可能)有一個好的向心力。唯有團結一致,才能共同向前。

 
3 知識技能

        在我周邊的人當中,大家有時會討論這樣一個問題:專案經理是否需要是本專案的行業專家?
        多數人認為,在技術上能有所把握的,比在過程上能有所把握的,可能更好。
        誠然,如果各個方面都很好,都能滿足專案經理的職責需要,固然是最好的。
       但人總是有長則有短,如果有2個人選,一個具有本文的第一、二個能力,另外一個具有本文的第一、三個能力,您會選擇哪個人做專案經理?
 
       毫無疑問,選擇過程把控能力更強的會有利於專案推進。不浮於表面、深入能淺出,上下兼顧,對專案負責,對所有人負責,這樣的人,通常是有著做專案所要求的“哲學觀、人文觀、科學觀”(以誰為本)。要麼是已經有這樣的意識在的,要麼是潛意識中有著這樣的樸素的思想。
       做事情,本源在於人,忽略人的因素,則捨本逐末。
       戰爭史上,外行領導內行成功者,案例不勝數,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