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分類和發展歷程

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分類和發展歷程

計算機自1946年誕生以來一共經過了四次大的變革:

 

第一代:主要用電子管(真空管)作為邏輯原件,以汞延遲線,磁鼓做記憶體,以穿孔機為外存。這時我們使用的語言是機器語言,比如ENIAC語言。

第二代:主要用電晶體作為邏輯元件,以磁帶為外存。這是我們使用面向過程的語言(FORTRAN),出現的作業系統的概念。

第三代:用積體電路作為邏輯單元,最大的區別是記憶體進入了半導體時代,高階語言發展,有了分時作業系統。

第四代: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產生新概念: 

  • 微處理器
  • 並行
  • 流水線
  • 快取記憶體
  • 虛擬儲存器

計算機的分類

  1. 按照傳輸訊號分類
    1. 電子模擬計算機
    2. 電子數字計算機
      1. 專用計算機
      2. 通用計算機
  2. 按照指令流和資料流的傳輸方式分類
    1. 單指令流&單資料流(SISD):典型的結構就是馮諾依曼體系結構
    2. 單指令流&多資料流(SIMD):體現在陣列處理器和向量處理器上
    3. 多指令流&多資料流(MIMD):體現在多處理器(多核)和多計算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