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一件物品的成本是你為了取得它而放棄的其他物品

經濟學十大原理之三:一件物品的成本是你為了取得它而放棄的其他物品

        經濟學中的成本與會計中的成本是不一樣的。經濟學的成本包括了所有為得到某個物品而放棄的其他的物品或者價值,直白一點的說,就是我們常說的機會成本。經濟學中為了使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常常採用二分法來進行。如果不是A,那麼就是 B。實際是經濟學中所面臨的經濟物品實在包括世界萬物,但是簡化的二分法經濟分析方式依然使我們能夠抓住問題的本質。

       市場經濟中能夠很好的執行,在於社會的分工合作,但是卻沒有一箇中心的分配機構來決定你做什麼或者我做什麼。在大衛李嘉圖之前的經濟學家們都認為市場通過絕對優勢來決定分工,即誰在生產某個物品上有優勢,那麼他就會來生產這個物品。在那個國際貿易還不太發達的市場,這個理論解釋了一些商品生產上的現象。但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我們會發現絕對優勢理論沒辦法解釋一些國際分工的現像。比如一個國家在生產很多商品上都是有絕對優勢的,但是他們卻不會生產所有有優勢的商品,因此李嘉圖提出了相對優勢理論,而相對優勢理論的核心其實就是機會成本。

       比如說現在的世界經濟狀態,一些發達國家其他在製造業與高科技術產品他們都是有絕對優勢的,但是像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卻大都遷往了中國、東南亞一些國家,包括日本也是這樣。因為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生產衣服與生產高科技產品對他們來說是不一樣的。為了生產低價值的衣服而放棄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因此衣服的成本就是高科技產品的價值,所以,美國不會幹這個事情。而中國沒法生產高科技產品,加上中國的人力成本更有優勢,因此生產衣服對於中國來說更有價值。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出品很多都是紡織品。新聞中有一段時間幾乎都在喊著發揮比較優勢,比較優勢也並不是只在國與國之間存在這樣的差異,特別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幅員的大國,地區差異也非常大,各個地區也是有相當多的比較優勢。但是現實情況是,有時各個地方都一窩蜂地上重複的專案,結果幾年下來,整個產業都嚴重的產能過剩。像鋼鐵,現在是不死不活,水泥也如此。類似的情況的出現,不但資源配置的低效,更為嚴重的是導致環境汙染,現在整個社會對於環境問題都非常有意見。

       但是發揮比較優勢並不是說,長此以某個有優勢的產業作業發展經濟的支柱,中國不能老是出口低附加值的,沒有技術含量的紡織品,以及低端製造產品。中國在完成了一些基礎積累以後,就應該調整自己的產業結構,向有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方向邁進。當前中國出現了一些的積極的現像。十年前,中國的製造業是沒有什麼競爭力的,但是十年後,中國的製造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也能生產一些中高階產品。中國當前的問題一個是低端產能過剩,高階產品不足。

       有一些學者報怨現在中國的工人工資上漲,不利於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但是我們不能一直靠人海戰術去生產產品,工人工資上漲是一種自然的競爭的結果。特別是在中國的工會組織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工資上漲更是一種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不能長久地把自己的優勢固化,這樣原來的比較優勢就會成為比較劣勢。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市場是通過競爭來逼迫市場的參與者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以期在競爭中取得最大的利潤。人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是市場對於勞動者價值合理迴歸,同時也逼迫企業升級自己,否則就會在競爭中失去優勢,甚至被競爭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