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不要淪陷程式設計師30歲問題

不要淪陷程式設計師30歲問題

2007年高考,11年畢業,時間過得真快,轉眼28歲了(身份證登記還弄大了兩歲,30歲)。準備離開博雅互動那段時間開始整理簡歷、回顧自己這些年的經歷,發現這些年走的太慢了,圈子太小了,遠遠趕不上深圳這座城市的變化,更要命的是:候突然意識到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尷尬的年紀,那段時間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再次感到深深的迷茫了。辭了職,我一個人揹著包走了兩個月,去了很多城市,一個人去隨心所欲的旅行,是我30歲以前必須去完成的一件事情,我怕以後沒時間。  每次跳槽都意識到了生涯上的問題,然後必然是焦慮、迷茫、挫敗,好在我是一個喜歡思考總結的人,最近發現這個習慣越來越重要。最後我發現30歲問題其實是能力問題、視野問題、心態問題,既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應該正確的面對這個問題。  30歲問題是早晚都要面臨的一個問題,只是我比一起出來的同學不得不早幾年的時間面對這個問題。有人問過我如何看待程式設計師的30歲問題?我的回答是:持續學習的人不會老,沒有學習熱情的人早已老去。 網上關於30程式設計師的問題文章很多,無一例外的都很悲觀,這算一種正常現象。就個人觀點從兩個方面分析下這種現象的原因: 一、程式設計師個人能力。

之所以說程式設計師是吃青春飯,其實這裡面有深層次的原因。程式設計師的第一個素養就是:學習,這是程式設計師處於不敗之地的根本,這個行業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事實上有很多程式設計師出來工作兩年就已經喪失了學習熱情,如果沒有了持續學習的熱情:無論你是30歲還是20歲,都已經”老了“,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能把學習熱情維持到30歲以後的很少了。

                                       

二、企業 再來說企業,使用最低的成本搞出最高產出,這是企業生存的重要哲學。80%的崗位是沒有太多能力上的要求的,能把事情做出來就好,所以招人的時候一定會以最低成本去招,兩年工作經驗就能搞定的憑什麼要花三倍的薪水去招30歲的老鳥。很多人都是80%中的一員,被用最低的成本招進去了,開始日常工作,份內工作基本能搞定,如果平臺對技術創新無要求,基本也就這樣慢慢的重複你的日常工作了,少部分聰明的人開始覺醒(這部分一定是那些主動最求、主動學習的人),他們或者不斷的充電、學習試著把所學應用到工作中嘗試改變一下團隊、或者跳槽尋找更好的平臺。如果你不是那少部分人,慢慢的被時間淘汰了,一波一波的應屆生的湧入,到30歲邊緣還不知道如何提高自己那就等著被行業淘汰吧。 所以30歲似乎成了一個標籤:30歲的程式設計師工作效率低,30歲的程式設計師學習能力差...這是一個時間段的現象,就像幾年前社會對90後的看法一樣:90後腦殘,但是事實還是有很多很優秀的90後開始展露頭腳。經歷過幾家公司,遇到過比較菜的大齡程式設計師,確實是那種效率低,拒絕新事物的老油條,但也遇到好些牛逼的前輩,心態開放、有視野、技術牛逼、樂於分享。所以任何一種現象都因該辯證來看待,30歲現象正說明了30歲達到30歲該有的能力的程式設計師不多,這不正是你該繼續努力前進動力麼,30歲現象能區分真正專業和不學無術的人。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持續學習的人,年近30該具有什麼樣的習慣和職業素養? 1 學習熱情。    這個詞在本篇文章中反覆出現,覺得非常重要,學習是程式設計師安身立命之本,如果連這個習慣都沒有,我覺得還是趁早改行吧。 2 思考總結   既然是工作,那麼很多時候我還是避免不了重複一些日常事務,一旦侷限在某個環境,一旦重複某個動作,我們的思想就很容易進入一個慵懶的狀態,很多時候自己都無法察覺,剛畢業那兩年,我總是在跳槽的時候才會去做深入的總結和思考,後來我發現那兩年浪費了些時間,有些不足早就應該調整了。所以最好養成定期思考總結的習慣,你總能發現一些問題,然後改價。 3 視野     隨著你不斷的學習,視野不斷的開闊了,不在會再有語言偏見,對新技術自覺不自覺的敏感。新技術框架層出不窮,你總能花很少的時間看到它後面的技術本質。 4 影響力   你已經有些積累沉澱了,有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自己的一套方法,開始去影響身邊的人,通過部落格或其他方式分享於他人。 最後: 網際網路在中國發展也就不過十來年的時間,超過30歲的程式設計師本來就很少,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多,30歲悲觀論只會影響技術的延續性,對技術發展很不利。程式設計師應該維護好職業的尊嚴,從捍衛每一行程式碼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