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LINUX平臺epoll與WIN平臺iocp的異同之處

LINUX平臺epoll與WIN平臺iocp的異同之處

宣告:本文可以不經作者同意任意轉載、複製、引用。但任何對本文的引用,均須註明本文的作者、出處以及本行宣告資訊。

目前國內的網遊研發,在伺服器使用的開發平臺方面,win和linux的比例各佔多少,我一時半會也沒有準確資料,但從我瞭解的這麼多公司情況來看,用win系統的還是比較多一點,這些企業一般都是比較單純的網遊公司,而用linux的則多數是一些傳統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網易和騰訊。

網遊伺服器用win還是linux,向來都是大家關注的話題。我想,原因可能很多,但此處不想過多論述這個問題,為避免多費口舌,我還是明確表明一下自己的觀點:我是推薦用linux作開發的,雖然我也是剛轉來作linux平臺下的開發。

那麼,說具體一點。但凡作過比較深入的網路程式設計的人,都會知道,在win平臺下,高效的IO模型是IOCP,而在linux底下則是epoll。那麼,epoll與iocp之間到底有哪些異同之處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它們相同的地方。

兩者都是處理非同步IO的高效模型,這種高效,除了“非同步處理”這個共同的特徵之外,二者都可以通過指標攜帶應用層資料:在IOCP裡,應用層資料可以通過單控制代碼資料和單IO資料來與IOCP底層通訊;而在epoll裡,可以通過epoll_data裡的"void *ptr"來傳遞。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也是它們高效的原因所在:當事件的通知到來時,它不僅告訴你發生了什麼樣的事件,還同時告訴這次事件所操作的資料是哪些。

那麼,epoll和iocp到底又有什麼不同呢?

以我目前粗淺的使用經驗來看,至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iocp是在IO操作完成之後,才通過get函式返回這個完成通知的;而epoll則不是在IO操作完成之後才通知你
,它的工作原理是,你如果想進行IO操作時,先向epoll查詢是否可讀或可寫,如果處於可讀或可寫狀態後,epoll會通過epoll_wait函式通知你,此時你再進行進一步的recv或send操作。

2.在1的基礎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epoll僅僅是一個非同步事件的通知機制,其本身並不作任何的IO讀寫操作,它只負責告訴你是不是可以讀或可以寫了,而具體的讀寫操作,還要應用層自己來作;但iocp的封裝就要多一些,它不僅會有完成之後的事件通知,更重要的是,它同時封裝了一部分的IO控制邏輯。從這一點上來看,iocp的封裝似乎更全面一點,但是,換個角度看,epoll僅提供這種機制也是非常好的,它保持了事件通知與IO操作之間彼此的獨立性,使得epoll的使用更加靈活。

這只是我初步使用epoll開發過程中的體會,以後有更深的體會時還會發上來跟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