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轉)研究報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轉)研究報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研究報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2017-07-13 供應鏈金融
導讀:自2016年區塊鏈在國內掀起熱潮以來,整個行業都在不斷地探索各類落地場景,真可謂區塊鏈如此多嬌,引得無數創業者競折腰。那麼供應鏈金融這個賽道的優勢何在?傳統的模式存在哪些痛點?區塊鏈能夠創造出哪些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些難題?創業公司們又當如何切入這個領域?

一、分散式資本研究報告:區塊鏈+供應鏈金融

全球著名債券評級機構穆迪曾給出過127個區塊鏈案例,從積分到交易清算,從檔案存證到供應鏈管理,從跨境支付到供應鏈金融,各種應用層出不窮。

而在如此眾多的應用當中,又屬供應鏈金融領域備受矚目,商業化落地的進展較快。

這是因為首先,供應鏈金融這個場景具有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天花板足夠高,其次,這個場景天然需要多方合作,卻又沒有一個傳統中心化的機構在治理,需要用區塊鏈來建立信任,同時,在技術上這個場景並不需要高併發,目前的區塊鏈技術能夠滿足。

那麼供應鏈金融這個賽道的優勢何在,傳統的模式存在哪些痛點,區塊鏈能夠創造出哪些新的商業模式來解決這些難題,創業公司們又當如何切入這個領域,行業裡又已經有了哪些案例,作為投資了全球40餘家區塊鏈初創公司的VC基金,分散式資本將會持續關注這個領域的應用。

供應鏈金融萬億級別市場

供應鏈金融(Supply ChainFinance):是指將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以及與其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看作一個整體,以核心企業為依託,以真實貿易為前提,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方式,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的綜合性金融產品和服務。

根據融資擔保品的不同,金融機構將供應鏈金融分為在應收賬款類、預付類和存貨類融資,其中應收賬款類的規模尤為巨大。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2.6萬億元,同比增長10% ,這其中產生了企業巨大的融資需求。而相比於巨大的應收賬款,2015年我國年商業保理量僅在2000億元左右,可以看出,還有大量供應鏈需求沒有被滿足,因而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區塊鏈如何解決供應鏈金融的痛點

痛點1: 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融資難,成本高

由於銀行依賴的是核心企業的控貨能力和調節銷售能力,出於風控的考慮,銀行僅願意對核心企業有直接應付賬款義務的上游供應商(限於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業務,或對其下游經銷商(一級供應商),提供預付款或者存貨融資。

這就導致了有巨大融資需求的二級、三級等供應商/經銷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量受到限制,而中小企業得不到及時的融資易導致產品質量問題,會傷害整個供應鏈體系。

區塊鏈解決方案:

我們在區塊鏈上發行,執行一種數字票據,可以在公開透明、多方見證的情況下進行隨意的拆分和轉移。

這種模式相當於把整個商業體系中的信用將變得可傳導、可追溯,為大量原本無法融資的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機會,極大地提高票據的流轉效率和靈活性,降低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

據統計,過去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大約僅能為15%的供應鏈上的供應商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而採用區塊鏈技術以後,85%的供應商們都能享受到融資便利。

痛點2. 作為供應鏈金融的主要融資工具,現階段的商業匯票、銀行匯票使用場景受限,轉讓難度較大。

商業匯票的使用受制於企業的信譽,銀行匯票貼現的到賬時間難以把控。同時,如果要把這些債券進行轉讓,難度也不小。

因為在實際金融操作中,銀行非常關注應收賬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如果核心企業無法籤回,銀行不會願意授信。據瞭解,銀行對於簽署這個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應很謹慎,甚至要求核心企業的法人代表去銀行當面簽署,顯然這種方式操作難度是極大的。

區塊鏈解決方案:

銀行與核心企業之間可以打造一個聯盟鏈,提供給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企業使用,利用區塊鏈多方簽名、不可篡改的特點,使得債權轉讓得到多方共識,降低操作難度。

當然,系統設計要能達到債券轉讓的法律通知效果。同時,銀行還可以追溯每個節點的交易,勾畫出可視性的交易流程圖。

痛點3: 供應鏈金融平臺/核心企業系統難以自證清白,導致資金端風控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中,銀行或其他資金端除了擔心企業的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以外,也很關心交易資訊本身的真實性,而交易資訊是由核心企業的ERP系統所記錄的。

雖然ERP篡改難度大,但也非絕對可信,銀行依然擔心核心企業和供應商/經銷商勾結修改資訊,因而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驗證交易的真偽,這就增加了額外的風控成本。

區塊鏈解決方案:

區塊鏈作為“信任的機器”,具有可溯源、共識和去中心化的特性,且區塊鏈上的資料都帶有時間戳,即使某個節點的資料被修改,也無法隻手遮天,因而區塊鏈能夠提供絕對可信的環境,減少資金端的風控成本,解決銀行對於被資訊篡改的疑慮。

區塊鏈公司該如何切入供應鏈金融

在市場選擇上,我們認為區塊鏈初創公司應選擇天花板足夠高的細分領域,比如家電、汽車零、服裝、藥品行業等。這些行業一方面市場廣闊,另一方面其供應鏈管理的基礎設施較完善,上區塊鏈的先期成本較小。

我們認為區塊鏈公司切入供應鏈金融一共有兩種模式。

第一種是直接與核心企業/平臺合作,為其提供區塊鏈底層解決方案,在積累足夠多資料之後,通過搭建聯盟鏈,對接資金方提供金融服務。(聯盟鏈模式)

鑑於區塊鏈本身不能解決風控的問題,現階段企業級的風控還是需要圍繞著強勢的核心企業,同時,獲得核心企業的支援還可以有效解決獲客的問題,因為一家大型核心企業一般都會有上千家的各類供應商。

目前,國內的區塊鏈公司從核心企業切入的包括布比、網錄科技等,布比推出了一個專為供應鏈金融打造的聯盟鏈“布諾”,將銀行、核心企業、保理公司等都連結起來,布諾立足廣州深圳,輻射東南區業務,深挖供應鏈金融領域,此前與壹鋼網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第二種模式是從提供供應鏈管理服務入手,比如溯源、追蹤、視覺化等,將資訊流、物流和資金流整合到一起,在此基礎之上從事金融服務。(私有鏈模式)

這種模式相當於用區塊鏈搭建起了一個應用場景。就如同當年的支付寶,如果馬雲當年直接就做支付寶,很難做起來,因為沒有應用場景,所以先做了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淘寶。有了淘寶以後,支付寶作為中心化信任場景出現,將其他應用嫁接在支付寶上,才成就了螞蟻金服。

目前在國內的區塊鏈公司中,採取供應鏈服務模式切入的包括BITSE,食物優等。

比如VeChain提供一種防偽溯源的方法,通過給每個商品植入一個NFC晶片,將商品註冊到區塊鏈上,使其擁有一個數字身份,再通過共同維護的賬本來記錄這個數字身份的所有資訊,達到驗證效果。目前Vechain產品已經對接了10多家行業標杆客戶,數百萬個ID執行在鏈上。

三步走,目標打造供應鏈金融交易所

從實現路徑來看,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可以通過三個步驟來實現。

作為前提,我們需要先打造一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聯盟,聯盟的參與者包括供應鏈金融平臺,核心企業、專業的金融中介機構、資金方、保理機構等。

每個參與者都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比如平臺負責提供供應鏈資訊,客戶資訊這些類似水電的基礎服務,而核心企業瞭解行業狀況,對供應鏈上的企業具有掌控力,負責風險控制。

專業的金融中介機構可以對平臺資訊進行整合分析,提供定製化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比如個性化的區塊鏈電子票據。資金方包括銀行、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等負責對接相應風險偏好的客戶。

聯盟鏈搭建好之後,就可以開始三步走戰略。

第一步,資料上鍊,將供應鏈聯盟裡的資料放到鏈上,利用區塊鏈的特性使其不可篡改,並提供資料的確權,溯源等服務。

第二步,資產數字化,把倉單、合同、以及可代表融資需求的區塊鏈票據都變成數字資產,且具有唯一、不可篡改、不可複製等特點。

第三步,數字資產的交易,供應鏈金融平臺將轉變成一個金融資產交易所,將非標的企業貸款需求轉變成標準化的金融產品,進行代幣化,對接投融資需求,進行價值交易。

最終,區塊鏈技術將能有效地增強供應鏈金融資產的流動性,調動新型的融資工具和風控體系幫助覆蓋中小企業融資的長尾市場,催生供應鏈金融即服務。

二、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新機遇|商業洞見

什麼是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並不是一個新生事物。實際上,傳統金融機構就一直在幹這件事——給企業融資。由於交易雙方都是個體,相互之間很難產生信任關係,進而導致了巨大的“信用成本”。因為這種不信任,很難做到實時的交易交割。比如,一家公司和供應商簽訂合作關係,必須有1到6個月的賬期,不可能貨到付款。為了給生產提供驅動資金,供應商又不得不去銀行貸款,併為此支付利息,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與此同時,很多行業也很難從銀行拿到貸款。以煤炭物流行業舉例,銀行恐怕都不太敢貸款給煤炭物流商。他們的抵押物只能是煤炭,基於這一行業的特點,銀行很難準確評估抵押物的價值,整體風險承受能力受限。大企業難,中小企業更沒有可能從銀行拿到錢。要麼需要抵押物,要麼需要信用背書,中小企業得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滿足銀行的硬性要求並拿到貸款。而實體經濟要落地生產,又需要資金作為潤滑劑。

供應鏈金融,就試圖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解決資金的流動問題。傳統銀行的貸款方式是抵押物,而抵押物在供應鏈金融中就是應收賬款或票據等交易憑證。在產業鏈中,常常會存在多個資金不流通的阻塞點。比如,一家大公司和供應商簽了200萬的採購合同,合同規定6個月後才全額支付款項。這6個月,就是賬期。

如果供應商遇見困難,需要資金週轉怎麼辦?

供應鏈金融的玩法是,將這6個月的應收賬款當成抵押物,拿去金融機構借錢。當然,供應商提前拿到錢,需要支付一定利息,200萬可能只能拿到180萬,剩下20萬算利息。6個月後,大公司不再給供應商付款,而將貨款200萬結算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憑此獲利20萬。這就是供應鏈金融的核心邏輯——試圖打通傳統產業鏈所有不通暢的阻塞點,讓鏈條上的所有資金流動起來。

5月11日,網貸天眼釋出的《2016網際網路+供應鏈金融研究報告》,預測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左右,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

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挑戰

首先,供應鏈金融企業的發展受制於整個供應鏈行業對外的低透明度。

供應鏈所代表的是商品生產和分配所涉及到的所有環節,包括從原材料到成品製成再到流通至消費者的整個過程。目前的供應鏈可以覆蓋數百個階段,跨越數十個地理區域,所以很難去對事件進行追蹤或是對事故進行調查。買方缺少一種可靠的方法去驗證及確認產品和服務的真正價值,因為供應鏈普遍缺乏透明度,這就意味著我們支付的價格無法準確地反映產品的真實成本。

其次,高居不下的交易成本。

仍然以文首應收賬款為例,從顯性的角度考慮,傳統供應鏈金融鏈涉及到應付賬款方、增信機構、保理機構的多方處理,花費時間長、成本高,這是由於必須由信任機構完成相應的認證和賬務處理,通常至少要耗費數週時間才能到賬,手續費用昂貴。從隱形角度考慮,為了獲取一筆應收賬款,交易公司公司通常要進行大量的調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風控。如果標的金額太少,利息都覆蓋不了成本。

第三,核心企業的“魔咒”。

上述問題的出現和疊加促使核心企業登上歷史舞臺。就像上下游之間的堤壩,核心企業起到了貫穿產業鏈的作用。對於核心企業來說,天生具有從事供應鏈金融的優勢。核心企業幾乎掌握了所有上下游企業的交易資料,手頭握著所有的應收、應付賬款,兼具天時地利人和。比如,海爾集團、迪信通等行業巨頭都成立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並試圖用網際網路的方式來提高效率,改造行業。

當前,核心企業模式是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的發展歷程中具有積極意義,然而伴隨著核心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歷史的車輪再次重複,先進生產力終將成為阻礙進步的絆腳石,核心企業的存在也會限制平臺型企業的發展。這是因為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金融中最為重要的角色,它們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都十分強大,這就會使得很多平臺型供應鏈金融遭遇一種尷尬:核心企業和他們達成合作,很快就會看到供應鏈金融的好處,進而想到“為什麼這個事情我不能自己幹?”於是,解除合作,開始自建團隊、親自操盤。

因此,很多平臺寧可放棄行業巨頭、和小公司或保理公司合作。核心企業的“魔咒”,桎梏了眾多平臺的發展。核心企業模式只能用於自身行業、甚至只能是在自己的產業鏈條上做文章,天花板太低。除此之外,採用核心企業模式也會出現聯合詐騙的可能性。

區塊鏈將重塑供應鏈金融模式

從區塊鏈被提出至今,該技術從極客圈子中的小眾話題,迅速擴散成為學界和社會大眾廣泛關注的創新科技,併成為Fintech領域最耀眼的明星。Venture Scanner最新發布的顯示,區塊鏈領域吸引的風險投資已經從2012年的200萬美元飆漲至2016年的6億美元,增長超過了300倍。

區塊鏈技術之所以會在短時間內受到如此大的重視,主要是因為它被很多人看作是可以改變現有交易模式、從底層基礎設施重構社會的突破性變革技術。

馬爾科·揚西蒂,卡里姆·拉哈尼在《哈佛商業評論》中發表了題為《The Truth About Blockchain》的文章,對區塊鏈的運作原理進行了系統性的總結,他指出區塊鏈本身是一種開源分散式賬本,能夠高效記錄買賣雙方的交易,並保證這些記錄是可查證且永久儲存的。該賬本也可以通過設定自動發起交易。其運作原理可以具體概括為:分散式資料庫、對等傳輸、透明的匿名信、記錄的不可逆性、計算邏輯。

ThoughtWorks認為區塊鏈的這些特徵使之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顯示出瞭解決現有供應鏈金融所有問題的潛力:

  1. 建立P2P的強信任關係。作為一種分散式賬本技術,區塊鏈採用分散式部署儲存,資料不是由單一中心化機構統一維護,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利益來操控資料,因此具備較強的信任關係。

  2. 建立透明供應鏈。區塊鏈儲存完整資料,使得不同參與者使用一致的資料來源,而不是分散的資料,保證了供應鏈資訊的可追溯性,實現供應鏈透明化。

  3. 金融級別加密安全性。由於對交易進行了加密,並具有不可改變的性質,所以分類賬幾乎不可能受到損害。

  4. 個性化服務。區塊鏈本身的可程式設計性可以從本質上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5. 可審計性。記錄每次資料更改的身份資訊,可以進行可靠的審計跟蹤。

區塊鏈是一項基礎性技術——它有潛力為供應鏈金融行業的經濟和交易制度創造新的技術基礎。可以肯定的是,區塊鏈技術將深刻改變供應鏈金融行業的商業運作,這種改變遠遠大於供應鏈行業的改變。區塊鏈應用不僅是傳統業務模式的挑戰,更是建立新業務和簡化內部流程的重要機會。

Santander InnoVentures Fund 預測,到2022年,使用區塊鏈技術的銀行可以每年節省高達200億美元。而世界經濟論壇也預測,到2017年全球GDP的10%可能會儲存在區塊鏈平臺之上。

區塊鏈用於供應鏈金融的機會和場景

區塊鏈的特性和優勢可以幫助我們創新性的解決問題,並促進供應鏈金融價值鏈的重塑,這些創新應用千變萬化,或許在現在看來,有很多應用我們都難以想象和預測。我們嘗試從下面四個角度,來描述區塊鏈與供應鏈金融碰撞出的機會。

機會一:區塊鏈如何提高整個行業的透明度?

類似於RFID的技術很早便被應用以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區塊鏈則能夠確保物品從物理世界向虛擬世界對映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區塊鏈將分類賬上的貨物轉移登記為交易,以確定與生產鏈管理相關的各參與方以及產品產地、日期、價格、質量和其他相關資訊。由於分類賬呈現分散式結構特點,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擁有分類賬的所有權,也不可能為謀取私利而操控資料。此外,由於交易進行過加密,並具有不可改變的性質,所以分類賬幾乎不可能受到損害。

這對於供應鏈金融具有重要的意義。整個供應鏈金融企業將據此重新評估風險控制模型。可以明確的是,由於整體透明度的提高,行業風險將被極大的降低,參與各方均將從中受益。

區塊鏈為供應鏈提供了交易狀態實時、可靠的檢視,有效提升了交易透明度,這將大大方便中介機構基於常用的發票、庫存資產等金融工具進行放款。其中抵押資產的價值將根據現實時間實時更新,最終這將有助於建立一個更可靠和穩定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

目前,已經有嘗試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改善供應鏈管理的先例。例如,IBM推出了一項服務,允許客戶在安全雲環境中測試區塊鏈,並通過複雜的供應鏈追蹤高價值商品。區塊鏈初創企業Everledger正在使用該項服務,希望能夠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推動鑽石供應鏈提高透明度;倫敦的區塊鏈初創企業 Provenance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一個網路平臺,使品牌商能夠追蹤產品材料、原料以及產品的起源和歷史;BlockVerify同樣是一家位於倫敦的初創企業,該公司主要利用區塊鏈技術提升行業透明度,從而打擊產品假冒行為;Skuchain公司正在為B2B交易和供應鏈金融市場開發基於供應鏈的產品;Fluent正在朝著“在主要金融模組領域,為供應鏈管理使用區塊鏈盈利”方向努力。

機會二:區塊鏈如何降低整體供應鏈金融交易成本?

另一個充滿潛在區塊鏈應用的領域在於降低交易成本。區塊鏈技術可以彌補不同交易主體之間的信任鴻溝,當甲乙兩家公司在國際上傳送高價值和大批量的貨物,如鐵礦石。甲為發貨方,乙為收貨方,雙方約定到貨30日後付款。甲方找到中介機構金融A為其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B為其增信。

在這個case中甲乙兩家公司,以及中介金融機構A、B同時面臨著不可預知的運輸風險。現在我們是通過簽署複雜的紙質文件來試圖規避上述風險:當事方必須管理託運人中介金融機構和接收方的中介金融機構之間的協議,同時被管理的還有記錄貨物價值和裝運方式的大量協議。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原始合同文件驗證資訊真偽。

使用區塊鏈應用程式,公司可以將所有文件都放到區塊鏈上,基於區塊鏈的執行機制,這些資料不能夠被更改。一旦出現問題,當事方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快速定位在特定日期處於特定版本的合同文件,這對於處理糾紛非常關鍵。區塊鏈上的所有文件對所有人提供完全平等的訪問權,參與方可以快速訪問目標材料,並且這種訪問基於高度的信任關係和對於所有的交易記錄可追溯性和可驗證性。事實上,區塊鏈包含對供應鏈金融至關重要的所有必要元件:時間戳、不可逆性和可追溯性。

一旦完成合同文件的傳送和接收,當事方公司可以通過區塊鏈上的智慧合同進行支付。交易雙方可以事先約定合同的處罰條款,例如“當滿足條件X時,乙方將支付N給A。”通過這種方式,在給予借/貸雙方更加個性化的服務的同時,區塊鏈也實現了檔案的交換和價值的交換。

Barclays公司試驗了這種可能性。 2016年9月,他們已經完成了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的第一次現場試驗;另一個例子是農業合作組織Ornua和塞席爾貿易公司(一家食品產品經銷商)基於區塊鏈完成黃油貿易有關的檔案,雖然本身的支付仍然是“傳統的”,但使用區塊鏈交換檔案將貿易時間從10天減少到幾個小時。其他人也在嘗試。匯豐銀行和美銀美林正在使用Linux基金會的Hyperledger平臺,在重金屬貿易融資領域進行類似的實驗和測試。

機會三:區塊鏈如何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區塊鏈技術不僅僅是一項技術變革,它最終會影響到供應鏈金融交易過程中合同、交易及其記錄,進而改變現在的商業模式。我們相信,隨著信任壁壘的去除、交易透明化,區塊鏈會催生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金融平臺。

新型供應鏈金融平臺,主要的參與者包括平臺本身、保理機構、中介金融機構、企業、個人甚至是演算法公司。供應鏈金融平臺負責提供供應鏈資訊,客戶資訊這些類似水電的基礎服務;第三方中介機構可以基於平臺資訊進行整合,提供更加定製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這種服務將更加的精細化、個性化。

比如傳統意義上我們可以將應收賬款抵押,在未來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我們可以將應收賬款細分,根據不同的節點狀態建立金融模型,進而產生不同的金融產品。同時未來隨著可追溯能力的增強,所有的金融模型將根據供應鏈的實時狀態進行資料更新,對標的資產或者是借款人持續評估。演算法公司可以基於平臺提供的API介面,開發金融模型,並出售給第三方金融機構和保理公司。

最終,區塊鏈將增強市場中抵押資產的流動性,改善當前最常用的供應鏈金融工具,如保理,採購融資,供應商管理庫存融資等,併為深層融資提供機會。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供應鏈金融即服務。

機會四:區塊鏈如何簡化交易過程,提升客戶體驗?

設想這樣一個場景:

李琳在北京經營一家黃金首飾店鋪,在黃金珠寶市場的銷售旺季到來之前,作為下游的終端店鋪想提前囤點貨,她手上資金緊張,但是作為終端店鋪的老闆,她知道這個旺季把貨銷出去後一定可以大賺一筆,她找到供應鏈金融平臺,平臺虛擬助手通過觸控式螢幕為她提供了多種金融方案選擇(比如通過品牌商的擔保或反擔保的增信措施到平臺來獲取融資借貸),所有的方案都是為李琳量身定做,因為第三方金融機構已經通過平臺提供的API介面瞭解了足夠詳細的李琳的個人和商業資訊,例如徵信記錄、違章記錄、處罰資訊等等。所有上述資訊都是通過區塊鏈儲存的,這也確保了李琳的個人資訊不會洩露。同時李琳還可以得到外部機構對她的信用評級資訊,基於李琳在區塊鏈實時的資料對映。

李琳通過觸控式螢幕選擇最佳選項。觸控式螢幕讀取她的指紋,並且系統通過區塊鏈驗證她的身份。通過後,金融機構的銀行賬戶向李琳的銀行帳戶劃款, 接下來,系統設定每月從李琳的銀行帳戶向放款的金融機構直接劃款,這些行為通過智慧合同觸發。

幾個月後的一天,李琳購買的黃金首飾在運輸途中丟失,安裝在運輸外箱上的智慧感測器通過區塊鏈觸發了丟失通知,保理公司和中介金融機構第一時間收到了丟失資訊,並通知李琳去保理機構,在她去保理機構的路上,她非常擔心,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索賠和退款,以及這些會如何影響到她的還款合同。當她到達保理機構後,李琳驚奇的發現索賠已經通過塊鏈提交,並且保理公司已經批准了索賠。

這個例子向我們很好的說明了區塊鏈技術如何提升使用者的體驗,而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類似的應用場景。

最後,技術和場景是網際網路和IT行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我們相信,未來隨著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和實踐,終將會顛覆整個供應鏈金融行業。

三、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的應用

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強調的是上、下游成員企業相互競爭與相互協作的特殊關係,申言之,誰有競爭優勢誰有話語權,誰來制定交易條件與習慣。而特殊關係則是,從最初級的原物料,經過加工、製造、運送到最終消費者整個鏈條,形成了該行業特性。在此種情形下,金融機構瞭解上、下游議價能力與行業交易特性,經過風險評量,提供綜合化、多樣化和客製化的金融產品或服務,滿足鏈條上成員企業金融需求的解決方案。

01、供應鏈金融1.0

以人工授信審批為主

供應鏈金融的模式被籠統稱為“1+N”,銀行根據核心企業“1”的信用支撐,以完成對一眾中小微型企業“N”的融資授信支援。供應鏈金融1.0銀行授信依託核心廠的信用,來緩解銀行對其上游的供應商或下游經銷商授信風險,採取人工授信,一事一議,所以無法藉助科技手段達到批量獲客。

02、供應鏈金融2.0

以銀企直聯為核心

供應鏈金融2.0以銀企直聯為核心。核心企業採取自動化的ERP來管理供應鏈,以降低庫存成本和及時響應客戶需求,此時銀行為了提高服務競爭力,遂與核心企業達成“銀企直聯”的協議,由於得到核心企業的配合,銀行除了可以依託了核心企業的信用對上游供應商與下游經銷商授信外,還可以達到批量獲客目的。

03、供應鏈金融3.0

以三流合一平臺為核心

供應鏈金融3.0以三流合一平臺為核心。供應鏈金融3.0是以平臺為核心,整合商流、物流、資金流成為三流合一的資訊平臺,銀行握有供應鏈條上所有成員企業的交易資訊,以“網際網路+”的思維模式,鼓舞了銀行不斷的創新或改革商業模式,打破了二八定律,讓銀行瞄準著80%的中小客層。由於有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支援,可以大幅的降低銀行操作成本與風險管控成本。

供應鏈金融

推廣面臨的瓶頸

國內從供應鏈金融1.0的“1+N”商業模式發展至今的供應鏈金融3.0 “N+N”,約有十幾個年頭,經IBM公司研究調查結果,供應鏈金融產品約75%在存貨融資與預付款融資,銀行仍侷限於傳統的抵押貸款思維;然而保理業務僅佔25%,銀行仍無法迴歸依託貿易融資具有自償性的特性授信,簡而言之,銀行無法僅以買方還款做為第一還款來源進行授信,追究其原因就是風險考慮。因為銀行在供應鏈金融中的風險管理,是依託著核心企業的信用,垂直的對其上游供應商與下游經銷商授信,為確保銀行債權,銀行推廣供應鏈金融業務面臨以下瓶頸:

授信物件的侷限性

由於全國徵信系統尚不完備,供應鏈上的中小或小微企業存在資訊不對稱,銀行無法直接對其授信,因此銀行授信是依託著核心企業的信用,不論是核心企業對上游供應商的最終付款責任,或是對其下游經銷商的擔保責任或調節銷售,皆以核心企業的信用為槓桿衍生出來的授信。銀行除了需要核心企業配合外,銀行也只能侷限於核心企業的一級供應商或一級經銷商(即與核心企業直接簽約的供應商與經銷商),至於二級以上的供應商與經銷商,則因為與核心企業無直接採購或銷售合約,所以銀行無法提供融資需求。

科技整合的侷限性

核心企業雖能滿足銀行單獨授信的標準,但其自身的科技系統,是否能將供應鏈條上的上、下游成員企業交易訊息整合一起,使得鏈上的採購資訊與銷售資訊透明且可信賴,這決定了銀行是否獲得對稱的資訊而支援對上下游成員企業的授信。另外,交易資訊的真偽如何驗證?交易資訊是否被篡改等等問題也制約著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推廣。

交易全流程的可視性

供應鏈金融是整合了商流、物流與資金流,如果線上的商流與線下的物流無法達到資訊透明且全程可視,銀行對押品的控貨權可能產生風險疑慮,也會制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

區塊鏈打通

供應鏈金融的瓶頸

基於風險管理的考慮,銀行僅願對核心企業有應收賬款義務的上游供應商(一級供應商)提供保理業務(應收帳款融資)或是對其直接下游經銷商(一級經銷商)提供預付款融資或存貨融資,因為銀行信賴核心企業的控貨能力或是調節銷售能力。反之,除了一級供應商或經銷商外,銀行一般不願直接授信。另外,在金融實際操作上,銀行非常關注應收帳款債權“轉讓通知”的法律效力,所以都會要求一級供應商或核心企業籤回“債權轉讓同意書”,如果一級供應商或核心企業無法籤回,也會造成銀行不願授信。

若銀行在區塊鏈技術支援下,開發一個供應鏈金融‘智慧保理”業務應用系統,提供給所有供應鏈上的成員企業使用,二級供應商利用“智慧保理”系統將開給一級供應商的發票上記載著該應收帳款已轉讓給某銀行的編碼(編碼A),釋出在區塊鏈上,一級供應商在此發票紀錄上新增其他必要的編碼(編碼B)之後連同原轉讓資訊變成編碼A+B,再發布在區塊鏈上。依合同法第79條和第80條規定,此智慧發票已達到債權轉讓法律通知的效果,核心企業當貨款到期時依法應直接將款項付給銀行(如下圖)。此外,銀行也可以利用“智慧保理”系統追溯每個節點的交易,勾畫出可視性的交易全流程圖,所以區塊鏈技術為推廣供應鏈金融“保理”業務到核心企業的二級以上的供應商提供良好的基礎。

銀行對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除了擔心其還款能力外,也關注交易資料資訊的真實性。供應鏈金融業務實際操作中,核心企業是以其ERP為中心化的模式串連上游採購資訊與下游銷售資訊,所以銀行必定調查核心企業所用的ERP系統的生產商,由於國際或國內大廠生產的ERP系統結構較為複雜,交易資訊較不易被篡改,銀行對其資訊的信任度有所增加。儘管如此,銀行仍然擔心核心企業與供應商或經銷商勾串篡改交易資訊,所以投入人力與物力反覆驗證交易資訊的真偽。反觀區塊鏈具有一致性、可溯性和去中心化的特點,因此可將供應鏈上所有的交易資料記錄分散在所有結點上的資料庫,且區塊鏈上的資料都帶有時間戳、不重複記錄等特性,即使能篡改某個節點的交易資料,也無法隻手遮天,所以區塊鏈解決了銀行對資訊被篡改的疑慮。

另外,銀行在操作供應鏈金融的“存貨融資”和“預付款融資”的貸後管理,必須編列一定人數的“巡核員”,來核實押品是否存在與押品價值是否減損等工作,造成銀行投人很多的人力與物力,增加銀行操作成本,致使中小企業或

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如果銀行利用區塊鏈“智慧資產”來管理所有供應鏈上交易押品,不但能夠驗證押品的真實性,同時也可以監控押品的轉移,如此一來,銀行可以節約投人大量的人力巡核與盤點押品,也可以減少操作風險和降低作業成本。

結論

銀監會舉行的“中國銀行業盤點‘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的新聞釋出會,揭示銀行業應該“注重創新和改革”及“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簡而言之,就是鼓勵銀行業多用“網際網路+’’科技手段和思維模式來創新和改革金融,並將實惠及資源確實地落到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等實體產業,真真正正地發展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就是瞄準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的金融解決方案,國內銀行業推行十餘年,雖具規模,但對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仍是杯水車薪,歸根結底其中原因就是風險管控與操作成本考慮。

如今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國外知名銀行趨之若鶩紛紛投資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就是因為區塊鏈真正的能將交易資料,實現開放、一致、真

實驗證且不能篡改,銀行能更好地管控風險和大幅降低銀行作業成本。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應用,可能成為銀行推廣供應鏈金融業務最佳的解決方案,銀行可以不再侷限押品融資,而漸漸轉向省時、不需控貨和低操作成本的保理業務,服務更多的客群,真正使銀行業落實“注重創新和改革”及“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目標。
來源:東北亞鎂質材料交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