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與微信同行近 8 年,49 歲的張小龍去哪兒了?

與微信同行近 8 年,49 歲的張小龍去哪兒了?

“微信之父”張小龍,即將迎來知天命之年

10年前,走到北京地鐵裡,如果看到有人一直盯著手機看,沒準你會覺得TA有毛病。

10年後,走在北京地鐵裡,如果你不看手機,沒準別人會覺得你有毛病。

移動網際網路滲透之深,絕對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

而國內當之無愧的社交軟體寶座,無疑就是微信。

今天,我們的朋友圈裡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與微信同行”的日子的刷屏,基本都是數千天之多。於不知不覺之間,微信已經滲透進了我們的生活有近 8 年之久,長盛未衰。

截至目前,據微信官方釋出的《2018 微信資料報告》顯示,微信月活使用者已達10.82億,55歲以上的使用者數量6300 萬,每天有450億次訊息被髮送,每天4.1億音視訊通話成功。

報告還分析了各年齡層偏愛的表情包,00後最愛(十字當頭的無奈,長輩們不懂),90後愛發(二十多歲的人生,總是邊哭邊笑),80後發發得最多(一身正能量,真誠質樸地笑對一切),70後愛發(沒事兒偷著樂的樂觀主義者),而55歲以上的人群最愛(呦、切克鬧,你是最慷慨的鼓勵家)。

這款以“搖一搖”風起、而讓馬化騰在2011年說出“因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戰爭已經結束了”的產品,經過近8年的發展,已經從一款單一的社交App,壯大成為了生態,其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大,有了微信,不僅可以高速掃碼繳費,還可以交水電費、坐公交和購物……

而且,從來沒有一個軟體,能夠像作業系統一樣,一更新就引得各大媒體來講解使用攻略。

從來沒有一個軟體,會因為某個功能,而引起集體性不適應。

此時此刻,我們不禁想要回到萬物起源時,追根溯源地看,微信這款國民軟體的發展之路、大廈之基。

 

 

一、微信起源於一封郵件

 

這一切,要始於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的一封郵件。那是2010年底,移動網際網路的腳步也來越近。

先知先覺的張小龍,給馬化騰發郵件,建議騰訊做移動社交軟體。後者同意並且表示認可,還讓張小龍作為負責人,帶領騰訊廣州研發團隊做這個專案。

2011年初,微信iOS版上線,一開始使用者增長並不理想。

張小龍突然意識到,在微信上是否過於理性、增加一些文藝或者人性的元素會不會更好?

從那時開始,張小龍放棄理性思維,開始武裝成一個文藝青年。同時,微信開始增加一些更貼近人性的功能,查詢附近的人、朋友圈、搖一搖……

後來,張小龍提出一個新觀點:微信是一個生活方式。很多人覺得張小龍越來越不像一個嚴謹的程式設計師了,更像是一個兜售概念的“忽悠大師”。

但也正是自此以後,微信一發而不可收拾。

2011年5月,微信釋出了2.0版本,該版本新增了Talkbox那樣的語音對講功能,微信的使用者群第一次有了顯著增長。

2011年8月,微信添加了“檢視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使用者達到1500萬。

2012年4月,微信釋出4.0版本。這一版本增加了類似Path和Instagram一樣的相簿功能,並且可以把相簿分享到朋友圈。

2014年1月,除夕前幾天,微信推出了一款應用,可以發紅包、查收發記錄和提現。

2014年3月, 開放微信支付功能。

2017年1月,微信第一批小程式正式上線,使用者可以體驗到各種各樣小程式提供的服務。

2017年12月,微信更新的6.6.1版本突然開放了小遊戲,微信啟動頁面還重點推薦了小遊戲「跳一跳」。

 

 

二、特別值得單獨說說的小程式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式正式面對C端使用者開放。到今天剛好兩年,目前,小程式周活躍使用者超6億。這其中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小程式。

比如,拼多多小程式,要想拼團就得轉發,這也就促進了小程式之間的轉來轉去。

張小龍對於小程式的定義就是,“用完即走”。

而現實生活中,我想買麥當勞的漢堡,不用下載它的App,直接掃小程式碼,就可以買。

再比如,在香港上市的“小程式第一股”同程藝龍小程式,最近還獲得了阿拉丁評選的“年度最佳小程式”獎項。據悉,同城藝龍小程式月活過億,而主要使用者便是有出行需求的群體。

可見小程式雖小,但是基於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相信小程式發展到這裡,還遠遠沒有結束。

 

 

三、所有成績都不是偶然的

 

很多人提到微信的成功,就會聯想到張小龍。確實,誰也不敢保證,換成其他人來做微信,是否會像今天這樣風靡。

但是,只要回溯張小龍的個人履歷,就不難發現,“人與人的差別,好比人和凳子的差別。”

他今年50歲了,但公開資料顯示,從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到現在只有過三四份工作經歷。

1997年,張小龍完全靠一己之力開發出來的FoxMail1.0beta(英文版)面世,並在Winsite上公佈。

同年,時任《電腦報》記者、後來的YY CEO李學凌,曾如此形容該產品的火爆:“只要你站在(北京海淀)黃莊路口,大喊一聲,我是Foxmail張小龍,一定會有一大群人圍上來,讓你簽名。”

1998年9月,剛剛出任金山總經理的雷軍聯絡張小龍,希望購買Foxmail。張小龍隨意給出15萬元的報價,雷軍直接同意。

但意外的是,僅出任金山總經理一個月的雷軍因事務纏身,負責接洽的人不瞭解Foxmail的價值,竟忽視了這件事情。

2000年,網際網路寒冬來了,此時,已經完成Foxmail技術調整的張小龍,很少再優化更新了,且這些工作再也無法激起他的熱情,他打算回到網際網路創業的正軌上來,賣掉Foxmail。

好巧不巧,博大網際網路公司開價1200萬元收購Foxmail。

5年後,已經走向沒落的博大網際網路公司,將Foxmail團隊以及張小龍打包轉讓給騰訊。張小龍在博大的5年,在江湖上幾乎銷聲匿跡。

萬事互相效力,也因著騰訊接盤了博大,張小龍走向了更高的山谷,也就有後來你我都在用的微信。

但是即便如此,張小龍卻一直無意強留使用者。

在2018年員工大會上,他說,微信是一個工具,而不是一個平臺。只有工具對使用者才是最友善的,才是真正對使用者來說是有意義的。微信一直努力要做好一個事情,就是把每一個使用者當做他的朋友。他還引用了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的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再回到此時此刻,當張小龍未如預期那樣出現在微信公開課 PRO 的開場,我們都在問“張小龍去哪兒了”?江湖中紛傳他將出現在今晚的“微信之夜”上並帶來重磅演講。張小龍究竟會不會出現?敬請關注 CSDN 記者將於現場發回的報道。

【完】


 熱 文 推 薦 

 

☞ ofo 迴應海外部門集體解散;羅永浩將現身快如釋出會;支付寶更名? | 極客頭條

☞ 擁抱開源四年的 .NET,現在怎麼樣了?

☞ 要來了!國內安卓統一推送標準將於3月開啟測試

☞ 2019八大科技趨勢,指引你走向技術下一站

☞ 程式設計師有話說 | 同一起點的程式設計師,有人累到要猝死,有人清閒得要命

☞ Istio呼叫鏈埋點原理剖析—是否真的“零修改”分享實錄

 Google AI騙過了Google,工程師竟無計可施?

☞ 趣挨踢 | 關於遺留程式碼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