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KuPay:區塊鏈的價值裡面最大的價值叫共識價值

KuPay:區塊鏈的價值裡面最大的價值叫共識價值

在區塊鏈的共識技術出現之前,人類的種種活動和生活都不曾離開共識和達成共識。

機器共識、治理共識和市場共識這三類的區分較好的解釋了主流共識的原理,其中後兩種可以稱為“人的共識”,之所以叫人的共識是因為個人意願對其最後的結果有種較大比例的影響作用。

第一,機器共識
機器共識屬於分散式計算領域的主題,目標是在存在各種差錯、惡意攻擊以及可能不同步的對等式網路中(peer-to-peer network),並且在沒有中央協調的情況下,確保分散式賬本在不同網路節點上的備份文字是一致的。

基於對機器共識帶來的生產力和效率的驚人提升,區塊鏈技術迅速走紅。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統一區塊鏈的網路中,獎勵提供資源、維護區塊鏈的使用者,以及懲罰惡意的危害者。這樣的制度,必須依賴某種方式來證明,是由誰取得了一個區塊鏈的打包權(或稱記帳權),並且可以獲取打包這一個區塊的獎勵,又或者是誰意圖進行危害,就會獲得一定的懲罰,這就是區塊鏈共識機制的原理。

第二,治理共識
治理共識,指在群體治理中,群體成員發展並同意某一個對群體最有利的決策。治理共識的要素包括:1.不同的利益群體;2.一定治理結構和議事規則;3.相互衝突的利益或意見之間的調和折衷;4.對成員有普遍約束的群體決策。治理共識涉及人的主觀價值判斷,通過群體間協調和協作過程收斂到唯一意見,常見的例子比如“民主選舉”。

第三,市場共識。
市場共識體現在市場交易形成的均衡價格中,比如菜市場的商販的白蘿蔔的價格均在1.5元到2元之間浮動售出,市場經年累月達成的共識。

區塊鏈的分散式賬本,體現了演算法共識對市場共識的影響,這是區塊鏈的原始價值之一。傳統的中心式記賬,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組委會來記錄比分,這樣就可能會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所以需要我們採用去中心化的方法。這意味著,這50桌每組都要記錄比分。不光自己的,還要記錄別人的。這就是分散式或者說去中心化的記賬方法,但是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重點是這樣做效率太低。大家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做這件事情。所以區塊鏈的設計是,用機器的共識演算法來實現生產力的大幅提高。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機器共識歷史已久 區塊鏈共識提供了革命性方案
共識協議其實早在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比如 PAXOS共識。PAXOS允許多個伺服器就共同決策達成一致,並允許實現狀態複製(SMR)系統,即協調客戶端與服務互動的容錯服務。換句話說,使用者線上擁有他/她的“驅動器”並且甚至不知道該“驅動器”託管在多個伺服器上,因為內部工作被隱藏在友好的使用者介面下。

潛在的伺服器故障引發的整個網路癱瘓,使得擁有25年曆史的PAXOS共識協議沒能取得進一步的突破。

而區塊鏈中的“鏈”恰恰代表了這種排序,並且解決了速度和可擴充套件性的固有問題。

在區塊鏈分散式系統中通過可靠的廣播(RBC)解決了問題,這允許所有程序在有限時間內就給定事務的有效性達成一致(不排序所有事務),只要協議及其所有前任被認為有效,就會處理任何交易。最後,所有這些使用者的交易都按照與其索引相對應的順序進行計算,從而防止任何衝突的交易。

新生成的區塊關聯前一個區塊並廣播到整個網路,從而達成共識,區塊鏈上的每個節點所記錄的賬本都是相同的

共識機制就是區塊鏈的靈魂,它就像一個國家的法律,維繫著區塊鏈世界的正常運作。

與中本聰發明的另一大主流共識機制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相比,PoS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共識的達成時間,也不再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挖礦,而且更有效防禦51%攻擊,這是目前最主流的兩大流行共識機制。

毫無疑問,在今天,PoS已經與PoW一起,成為整個區塊鏈領域共識機制的兩大基石。當然了,二者孰優孰劣的爭論也一直不斷。如今,區塊鏈依靠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質,給了我們開啟自由大門的一把金鑰匙。無論是PoS機制,還是PoW機制,都蘊含了自由主義和精神,通過建立不同型別的信任網路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

對於這兩種共識機制的孰勝孰負,奧地利經濟學派的先驅、經濟學家Frédéric Bastiat(弗雷德裡克·巴斯夏)曾經說過一句話:“無論我們在討論宗教、哲學、政治或經濟;無論它是有關繁榮、道德、平等、正確、正義、進步;無論是從哪個科學方法加以研究,我最後都會達成以下結論:解決所有人類互動問題的答案,便是自由。”

沒有錢包,我們就好像是區塊鏈世界裡沒有身份的流浪人。

然而區塊鏈技術完成影響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夢想”需要落地到具體的產品上,數字錢包作為區塊鏈海量DApp流量的入口,自然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錢包,我們不能給“柚子“的超級節點投票;沒有錢包,我們不能玩各種好玩的區塊鏈遊戲;沒有錢包,我們甚至不能領取那些糖果……

數字錢包是一種中介工具,連線著使用者和區塊鏈技術“神祕天堂“的兩端。沒有錢包,我們就好像是區塊鏈世界裡沒有身份的流浪人。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數字錢包一定是未來區塊鏈的超級入口,這是KuPay錢包秉持的初心。

KuPay是基於區塊鏈分散式智慧合約技術,具備支援多種幣種快速轉賬、去中心化、點對點交易、全網流通等特點數字資產儲存的工具。

數字錢包做為一個沉澱使用者的地方,可以沉澱很多的數字資產與流量,KuPay瞄準未來數字資產的完整生態,將會有更多創新的嘗試,開闢更多的應用場景,探索錢包、社群、理財、資訊、DApp入口等功能,讓KuPay錢包從工具到生態,成為未來區塊鏈生活服務最重要的入口之一。

安全,還是好用?對於錢包研發團隊而言,這兩者就像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困境。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之間的衝突,但是KuPay創新研發技術,引入高佔記憶體雜湊、圖片雜湊等技術,使錢包在安全的前提下便捷易用。
技術共識容易達成,社會共識前方路漫漫
數字化資產本身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共識轉移的問題,完成共識從鏈下到鏈上的轉變。當人們都已經習慣了鏈下契約達成的流程之後,突然間的轉變並不容易,就像“支付寶”們始終推動的數字化支付一樣,習慣了用現金支付的生活方式後,需要一點點教育使用者嘗試脫離現金的生活。5年前,我們或許沒有想過脫離現金的生活,但現在,我們已經很少再想起去ATM上取出現金。

區塊鏈所構建的場景之一就是去中心化的體系架構,嘗試著用技術解決信任問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易,增加整個數字世界流通系統的效率,但實現信任的過程勢必需要政府、機構等等具備強制力的組織參與、背書,將現在社會中由法律跟契約來保障的權益對應到區塊鏈網路中,合規化的區塊鏈世界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