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8年中國展覽業發展回顧

2018年中國展覽業發展回顧

以 2018 年中國展覽業重大活動以及獲取的第一手調研資料為基礎,對 2018 年中國展覽業的總體執行狀況進行簡要回顧,總結當前中國展覽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並對 2019 年發展趨勢進行展望,提出促進展覽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a000.jpg

一、2018 年中國展覽業發展態勢

2018年,中國展覽業取得了靚麗的成績,各級政府對展覽工作更加重視,企業參與積極性提高, 行業國內外交流更趨頻繁,總體呈現如下五個特徵。

(一)境內展覽規模不斷提升,各區域發展差異化顯著 2018 年,中國展覽行業發展勢頭良好,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均實現穩步增長。據不完全統計, 在已採集到面積資訊的展覽中,2018年,中國境內共舉辦經貿類展覽3793個,較2017年增加130個, 同比增長 3.5%;舉辦展覽總面積為 12949 萬平方米,較 2017 年增加 570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4.6%。 各區域展覽數量和展覽面積發展不平衡,華東地區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均領先於其他地區,佔比 分別為 45.0% 和 41.0%;東北地區辦展數量同比增速最快,達 37.4%;華南地區辦展面積同比增 長最快,達 17.1%。在省市方面,上海、廣東和山東辦展數量和麵積均位居前三強,辦展數量佔 比分別為 19.5%、13.3% 和 9.5%,辦展面積佔比分比為 20.6%,21.1% 和 7.6%;上海舉辦展覽數 量最多,廣東省舉辦展覽面積最大。 在中國境內舉辦的所有規模展覽中,5 萬平方米以上中大型規模展覽合計佔比達 51.3%,中 國展覽行業正逐漸向規模化辦展轉變。不同行業展覽舉辦數量和規模差異化明顯,輕工業展覽在 辦展數量和辦展面積上均位居所有行業之首,佔比分別為 39.9% 和 43.7%;服務業展覽辦展數量 和辦展面積實現雙增長,同比分別增長 13.4% 和 17.2%。

(二)赴境外參辦展數量平穩增長,“一帶一路”國家量質齊增 2018 年,中國出國參辦展總體增速相對 2017 年有所回升,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參展專案數 量不斷增多,展覽面積稍有下降,參展企業數量與去年持平。截至 2018 年 11 月 13 日,全國 92家組展單位共赴 66 個國家參辦展 1672 項,較 2017 年增加 123 項,同比增長 4.89%;展出面積 83.02 萬平方米,較 2017 年減少 1.96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2.31%;參展企業 5.9 萬家,與去年持平。 同時,“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提速階段,中國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參辦展穩步提升, 全國 76 個組展單位共赴 33 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組織參辦展 718 項,佔參辦展專案總數的 42.9%,同比增長 14.3%;展出總面積 37.7 萬平方米,佔參辦展總面積的 45.4%,同比下降 2.8%; 參辦展企業數 2.6 萬家,佔參辦展企業總數的 44.5%,同比增長 0.6%。

(三)境外自辦品牌展日趨成熟,國際市場空間不斷拓展 2018 年,中國各行業協會以及同行密切合作,努力構建會展經濟交流平臺,赴境外舉辦國家 級品牌自辦展會。截至 2018 年 11 月 13 日,37 家組展單位共赴 45 個國家舉辦自辦展 153 個,同 比增長 11.7%,赴巴西、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辦展專案數最多,均為 9 項,共佔出國辦展專案總 數的 17.6%。 其中,由中國貿促會主辦並邀請中非發展基金、肯亞工業貿易與合作部、肯亞投資局聯 合主辦的 2018 中國(肯亞)產能合作品牌展覽會在肯亞首都內羅畢舉辦,本次展會匯聚了來 自中國 15 個省、市、自治區的 81 家企業,展覽面積達 4300 平方米,旨在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 造業合作,提升肯亞的自主發展能力,展出內容涵蓋核電技術、工程機械、農產品加工及裝置、 汽車裝備等眾多領域,最終吸引了非洲國家約 6400 人次參觀展會,訂單數量約 92 個,成交及意 向金額達 750 萬美元。

(四)展館總供應量增速趨緩,市場整體租館率提升明顯 據統計,2018 年中國展覽館的數量與面積均保持增勢,國內展覽館數量為 164 個,同比增長 7%;室內可租用總面積約 983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5%。年新建展館數量雖然還保持 10 個左右的 增幅,但是年度新增展館面積從 2017 年的 113 萬平方米下降到 2018 年的 48 萬平方米,增速下滑 約 8%,體現出新經濟形勢下,展館總供應量的增速趨緩。 同時,2018 年全國展覽館市場整體租館率提升明顯,有 104 家展館租館率提高,比 2017 年 增加 4 個,佔比達到 63%,表明展覽館利用率整體提升的發展趨勢。其中,新疆國際會展中心 2018 年租館率增加約 35 個百分點,是租館率增量最大的展館;臨沂國際博覽中心 2018 年租館率 增加約 26 個百分點,位居第二;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 2018 年租館率增加約 17 個百分點, 排名第三。這三家展覽中心都是 2018 年新建成或新進入完整運營年度的,反映出新建場館強大的 市場生命力。

(五)首屆進博會成績斐然,北京世園會籌辦穩步推進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創造了多項國際博覽會紀錄,參展國別範圍、展位 面積、企業數量、企業質量、採購商規模、嘉賓人數都超出預期,共有 156 個國家、3 個地區和 13 個國際組織參加,其中二十國集團成員、金磚國家、上合組織國家全部參展,58 個“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和 35 個最不發達國家參展,15 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王室代表出席開幕式;匯聚了 3617 家境外企業參展,其中 220 家世界 500 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展覽總面積達 30 萬平 方米,130 多個參展國家成交總額超過 578 億美元,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意向成交 47.2 億美元。 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將於 2019 年 4 月 29 日至 10 月 7 日舉辦,是繼 1999 年昆明世園會 和 2010 年上海世博會之後,中國再次舉辦級別最高的國際性博覽會。北京世園會籌辦 5 年多來, 各項籌辦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進展和明顯的成效,園區規劃全部穩定,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前期布 展順利完成,招展目標超額實現;票務銷售工作啟動,市場開發初見成效;智慧世園有序推進, 宣傳推介不斷升溫;規章制度不斷完善,保障體系逐步構建。

(六)展覽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新動能不斷增強 會展法規政策由管理類向促進類轉變。從 1999 年大連會展業進行管理立法以來,中國在會展 業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一直以政府管理為導向;然而,隨著會展法律政策的逐步深入和中國 政府職能轉化,會展法律法規和政策開始由管理類向促進類轉變。2018 年部分省市會展法律法規 和政策明顯體現了這種傾向。

二、中國展覽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儘管中國展覽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尚處於展覽大國 向展覽強國的轉型期,展覽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展館建設盲目化,整體利用率偏低 部分地區展館建設缺乏科學統一規劃,存在低水平盲目重複建設、場館利用率偏低現象,最 終造成場館閒置和社會資源浪費;部分地×××府對展覽業發展,規劃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建設過 多、過快,在建設展館時並未考慮自身的區位、資源條件、當地展覽市場需求及展覽業發展的規律, 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紛紛建設新的展館,最終導致區域性重複建設,甚至出現同一城市擁有多 個展館的局面。 根據中國貿促會資訊中心與中展集團中國展覽資訊統計資料,2018 年中國展覽館室內可租用 總面積約為 983 萬平方米,發展規模和速度已超過許多展覽大國,但是場館的利用率普遍偏低。 一般而言,展館利用率達到 50%-60% 才可能發揮出較好的市場效益。而我國多達一半以上的展館 利用率低於 10%,僅為頂級展館利用水平的 1/6,僅有 14% 的展館能達到 30% 以上的利用率。

(二)區域分佈不平衡,產業結構不合理 當前,中國展覽業發展不平衡現象依然存在,沿海與內地、東部與中西部發展差距仍然較大, 不同產業展覽舉辦數量和規模差異化明顯。其中,東部沿海地區藉助於發達的經濟水平,優越的 地理位置,展覽業發展處於領先地位;然而,中部,特別是西部地區由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限制, 對外開放程度不高,導致中西部地區展覽業的整體發展較東部地區相差甚遠。 根據中國貿促會資訊中心統計資料,2018 年,中國在境內舉辦的展覽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 和華北地區,三地區展覽數量和麵積均超過 70%,而華中、西南、東北和西北地區佔比相對較低; 在展館分佈的地區差異上,展覽中心基本分佈在東部沿海省份,中西部地區除典型的幾個城市之外, 分佈較為鬆散,且不集中。在產業結構分佈上,2018 年,中國舉辦的展覽主要以第二產業中的輕 工業和重工業展覽為主,兩者展覽數量佔比 65.2%,展覽面積佔比 70.0%,而作為第三產業的服 務業展覽佔比較低,佔比僅在 20% 左右。

(三)專業化人才匱乏,管理效率較低下 當前,中國從事展覽業的專業人才,尤其是專案組織、管理和策劃等高素質人才較為稀缺, 嚴重影響了展覽經濟的質量和最終效益。 從專業人才培養看,面對日益增長的展覽人才需求,在目前培養體制下,展覽類專業性人才 輸送不足,開設此類專業的高校較少;從展覽從業人員的構成看,展覽人才尚未形成職業化,從 事展覽行業的工作人員大部分是從其他行業轉過來的,展覽經驗欠缺,且流動性大;從管理結構 看,展覽從業人員缺乏系統的展覽知識和相應的操作技能,造成展覽的組織和管理混亂,同一批 人員既是展覽組織者,又是展覽管理者和展覽專案的實施者,從展品徵集、宣傳促銷到展場佈置、 活動安排,甚至為參展商提供住宿、飲食等服務均由同一批人承擔,大大降低了展覽的效率。

(四)配套設施不健全,服務水平較滯後 當前,中國展覽配套設施較滯後,服務內容單一,服務水平較低。在配套方面,中國各項設 施尚不健全,場館設計和運作未做到人性化,僅考慮到場館的建設,並未將住宿、餐飲、交通、銀行、 翻譯、旅遊等配套貫穿於整個展覽的前、中、後各個不同階段。以交通系統為例,國外展覽業成 熟國家交通網路完善,配置有專用貨運站和集散中心,有的國家甚至設有專業機場,而中國大多 數展覽舉辦地交通擁堵,公共服務設施欠缺,配套設施落後。比如,北京國家展覽中心位於人口 聚集區,周邊人口車輛流動頻率較高,展覽舉辦期間,極易造成擁堵,且展館距離地鐵口較遠, 給參展企業和觀眾帶來很大不便。

(五)國際化程度較低,市場地位不突出 相比於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舉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世界汽車及車載裝備展覽會等 國際一流品牌展會,中國北京、上海、廣州雖然也舉辦類似主題展覽,但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 品牌展覽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國際化的展商比例較低,國際影響力不夠。許多展覽僅侷限於國內 某個區域,規模偏小,綜合效益低,市場競爭能力有限。 此外,政府對於展覽活動的干預較多,市場作用並未真正發揮,在境內外舉辦的展覽大多由 政府、國有部門主辦或參辦。在二三線城市展覽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行政手段干預過多,往往採 取強制命令方式辦展,造成企業成本過高,展覽質量低下,展覽市場主體尚未真正形成,一些展 覽業機構產權界定不清、治理結構不合理、缺乏明確的經營策略,最終導致不能完全按照市場化 方式獨立經營。

|內容出自:《中國展覽經濟發展報告2018》 51CTO部落格-新社匯and微會動袁帥 編輯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