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品鈦故事:如何在淘金熱中賣水? | 一點財經

品鈦故事:如何在淘金熱中賣水? | 一點財經

19世紀中葉,加州金礦被偶然發現,美國沸騰了。

近在咫尺的舊金山,海員把船隻拋棄在了港灣,士兵離開了營房,農民典押田宅,甚至連傳教士離開了佈道所。

這股熱潮一直席捲至南部的墨西哥,史稱“淘金熱”(Gold Rush)。

在這場大瘋狂裡,有兩個人做了不一樣的事情。猶太人Levi Strauss處理積壓的帆布,做了一批結實耐磨的褲子,賣給舊金山的淘金礦工。Levi's的神話就此開始,牛仔褲風靡全球。

另外一個老掉牙的故事,是罐頭大王亞默爾在西部淘金區賣水,掘到第一桶金。

在過去一年半的新金融上市潮中,品鈦(PINTEC)在其中顯得“另類”。

並非像微貸網、小贏科技等對接C端,品鈦定位於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提供商,只做B端。

“ToB解決方案第一股”的品鈦,就是一個“你們淘金我賣水”的故事。

01|場景 

1月7日,品鈦又籤新單,與中國最大的母嬰電商貝貝集團合作。

貝貝網是基於媽媽人群的購物平臺,有特賣性質。電商購物,是消費金融最直接的落地場景,有天然的分期、賬齡需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都是如此。

養娃是碎鈔機,媽媽人群的特點是家庭採購,較普通女性的消費頻次和金額更高。

貝貝集團創始人張良倫,25歲離開阿里巴巴開始創業。貝貝網在2014年誕生,又相繼孵化出育兒寶App、社交電商平臺“貝店”、消費金融平臺“貝貸”等。

品鈦與貝貝集團打造線上消費分期產品“貝分期”,已在貝貝網、貝店與貝貸等平臺上線,讓使用者體驗“零首付、先消費、後付款”的信用購物。

產品上線後,消費使用者在平臺下單後,選擇收銀臺,即可享受分期付款,也可在個人中心申請信用額度,直接跳轉申請額度介面。

貝貝集團本身已有“貝貸”,為什麼還需要品鈦的第三方解決方案呢?

B端和C端生意的本質差別,就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從來不是同行,而是客戶自己。

▲品鈦創始人兼執行長 魏偉

品鈦CEO魏偉在敲鐘時說過:“做to B業務無外乎這幾種可能:當客戶專的時候,要比客戶更廣泛。當客戶還沒想好的時候,動作要比客戶快。當客戶已經消化了一種產品創新後,持續創新執行的比客戶更堅決。”

術業有專攻。

近一兩年,幾乎所有的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公司都察覺到向金融科技轉型的需求,但是對於大多數非巨頭而言,單獨養一個金融科技團隊,並不經濟。

而品鈦提供的“SaaS+”服務體系,其中的“SaaS”是指品鈦與金融機構一起開發系統,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部署和調整系統,做到對核心風控和每筆業務的自主可控。而“+”則是在系統之外,品鈦所能提供的一系列增值服務,如流量運營、資料產品、決策輔助等。

尤其是監管愈發趨緊的情況下,場景方、技術服務、資金方相互獨立、通力合作,是大趨勢,在各自的領域裡走向專業化。

02|方案 

品鈦一端對接的是網際網路長尾的場景和流量,一端是金融機構。

以往,消費金融平臺想要抵達場景,需要廣撒網式的鋪設地推網路,不菲的駐場佣金費率,大型平臺線下銷售團隊高達四五萬人。

而像品鈦直接賦能線下商業機構,輸出技術解決方案和風控引擎,場景方直接切入消費金融,不失為一個更直接的選擇。

舉個例子,品鈦與中國電信翼支付合作,下沉至三四線城市和村鎮,通過翼支付App申請,實現0元購手機、靈活分期還款。這些地區,以往很少有消費金融公司千里迢迢設定網點。

▲品鈦總裁周靜

“品鈦的消費分期解決方案,能夠為平臺以及平臺內使用者提供秒級的智慧化消費體驗。”品鈦總裁周靜說。

此外,在一些小眾場景中,購買頻次低而單價又很高,一般的消費分期解決方案很難觸達。

例如,10月份,品鈦向高階康復輔具Permobil輸出定製版方案。一臺數萬元的量身定做的高階手動輪椅,從此可以直接在Permobil官方微信公眾號實現3/6/12期分期付款。

截至2018年6月30日,品鈦的商業機構客戶達183家,金融機構客戶83家,包括去哪兒、攜程、中國電信翼支付、唯品會、小米、民生證券等等。近期,品鈦又新增中投保、富登等戰略合作伙伴。

像貝貝網從接洽、部署到上線的流程,兩週完成。其中的奧祕就在於將使用者介面、商戶後臺、風控引擎等核心功能模組化。

03|B端 

仔細想想,“to B”這事,其實挺難做的。

品鈦輸出金融科技的難點在於,解決方案模組化,再嵌入不同的應用場景,中間有一個技術上的平衡。標準化的產品研發效率高,但通用性差,不一定能適用多個場景。而過於適用於某一個客戶,非標準化又會造成成本上升。

“這就是產品化的挑戰,既能夠同時滿足標準化的開發和迭代,在場景之間的適配性又足夠的靈活。”  魏偉稱。

而產品化的好處是,一處投入,可以輸出幾百個機構。

科技賦能B端,起步較晚,近幾年形成爆發態勢。

這是因為線上流量的紅利期結束,每一個細分領域都站滿了人。從網際網路巨頭到細分龍頭,都琢磨著轉型B端。

在消費金融領域,非持牌機構在C端的野蠻擴張,監管的緊箍咒也越來越緊,隨時面臨被叫停的風險。

普華永道稱,中國網際網路下一個風口將出現在B端。科技企業賦能B端、服務C端,即T2B2C,將成為主流模式。

04|賣水 

2018年4月在博鰲論壇上,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提出“去資產化”,稱:“逐漸把原有的金融業務不斷地轉給金融機構”,轉型為科技輸出。

5月,京東金融開啟組織架構大調整,To C業務和To B業務明確劃分。

品鈦先行一步,兩年前拆分時就定位於只做B端,於2018年10月25日登陸納斯達克。

2016年,品鈦營收5490萬元,淨利潤虧損2.005億元;2017年營收5.687億元,淨利潤虧損8490萬元;2018年上半年營收5.777億元,調整後的淨利潤3246萬元,扭虧為盈。

B端很難獲得像C端那樣的指數級別增長。賣水的生意,雖然慢,但風險相對較小。

招股說明書披露,品鈦的收入主要來自三部分:1)提供個人與小微企業信貸的技術服務費,在2017年的總收入中佔比為74.7%;2)提供場景分期系統獲取的服務費,這部分的收入佔2017年總收入的24.5%;3)財富管理系統服務費,目前佔比較低。

品鈦的兩個核心引擎,是“讀秒”智慧信貸引擎、“璇璣”智慧投顧引擎。

金融科技賦能的B端生意剛剛起步,市場空間還在,目前還看不到“贏家通吃”的可能性,儘管競爭會愈演愈烈。

“網際網路三字訣,叫糙、快、猛。但金融是一個太平洋的生意,從監管、風險的考慮,這個領域不可能出現一家獨大。”  魏偉說。

來源:金融圈女神經(quji7788)

作者:曲豔麗

編輯:鄧   攀

封面:陸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