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求質數(Prime Number 素數)的方法——厄拉多塞篩法

求質數(Prime Number 素數)的方法——厄拉多塞篩法

質數又稱素數。指在一個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此整數自身外,沒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換句話說,只有兩個正因數(1和自己)的自然數即為素數。比1大但不是素數的數稱為合數。1和0既非素數也非合數。合數是由若干個質數相乘而得到的。所以,質數是合數的基礎,沒有質數就沒有合數。

【1】一般方法

素數是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再不能被其他數整除的自然數。由於找不到一個通項公式來表示所有的素數,所以對於數學家來說,素數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像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幾百年來不知吸引了世界上多少優秀的數學家。儘管他們苦心鑽研,嘔心瀝血,但至今仍然未見分曉。
自從有了計算機之後,人們藉助於計算機的威力,已經找到了2216091以內的所有素數。
求素數的方法有很多種,最簡單的方法是根據素數的定義來求。對於一個自然數N,用大於1小於N的各個自然數都去除一下N,如果都除不盡,則N為素數,否則N為合數。
但是,如果用素數定義的方法來編制計算機程式,它的效率一定是非常低的,其中有許多地方都值得改進。
第一,對於一個自然數N,只要能被一個非1非自身的數整除,它就肯定不是素數,所以不
必再用其他的數去除。
第二,對於N來說,只需用小於N的素數去除就可以了。例如,如果N能被15整除,實際
上就能被3和5整除,如果N不能被3和5整除,那麼N也決不會被15整除。
第三,對於N來說,不必用從2到N一1的所有素數去除,只需用小於等於√N(根號N)的所有素數去除就可以了。這一點可以用反證法來證明:
如果N是合數,則一定存在大於1小於N的整數d1和d2,使得N=d1×d2。
如果d1和d2均大於√N,則有:N=d1×d2>√N×√N=N。
而這是不可能的,所以,d1和d2中必有一個小於或等於√N。
基於上述分析,設計演算法如下:
(1)用2,3,5,7逐個試除N的方法求出100以內的所有素數。
(2)用100以內的所有素數逐個試除的方法求出10000以內的素數。
首先,將2,3,5,7分別存放在a[1]、a[2]、a[3]、a[4]中,以後每求出一個素數,只要不大於100,就依次存放在A陣列中的一個單元 中。當我們求100—10000之間的素數時,可依次用a[1]-a[2]的素數去試除N,這個範圍內的素數可以不儲存,直接列印。

【2】我們這裡主要是講解厄拉多塞篩法

簡單介紹一下厄拉多塞篩法。厄拉多塞是一位古希臘數學家,他在尋找素數時,採用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方法:先將2-N的各數放入表中,然後在2的上面畫一個圓圈,然後劃去2的其他倍數;第一個既未畫圈又沒有被劃去的數是3,將它畫圈,再劃去3的其他倍數;現在既未畫圈又沒有被劃去的第一個數 是5,將它畫圈,並劃去5的其他倍數……依次類推,一直到所有小於或等於N的各數都畫了圈或劃去為止。這時,表中畫了圈的以及未劃去的那些數正好就是小於 N的素數。


這很像一面篩子,把滿足條件的數留下來,把不滿足條件的數篩掉。由於這種方法是厄拉多塞首先發明的,所以,後人就把這種方法稱作厄拉多塞篩法。
在計算機中,篩法可以用給陣列單元置零的方法來實現。具體來說就是:首先開一個數組:a[i],i=1,2,3,…,同時,令所有的陣列元素都等於下標 值,即a[i]=i,當i不是素數時,令a[i]=0 。當輸出結果時,只要判斷a[i]是否等於零即可,如果a[i]=0,則令i=i+1,檢查下一個a[i]。
篩法是計算機程式設計中常用的演算法之一。

C++程式碼參考(求小於2000的素數):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N  2000

int _tmain(int argc, _TCHAR* argv[])
{

	int num[N];

	for (int i = 0; i < N; i++)
	{
		num[i] = i;
	}

	for (int j = 2; j < N; j++)
	{
		if(0 != num[j])
		{
			for (int k = 2; k*j < N; k++)
			{
				num[k*j] = 0;
			}
		}
	}

	for (int n = 0; n < N; n++)
	{
		if(0 != num[n])
		{
			cout<<" "<<num[n];
		}
	}

	cout<<endl;
	return 0;
}

【3】用6N±1法求素數。
任何一個自然數,總可以表示成為如下的形式之一:
6N,6N+1,6N+2,6N+3,6N+4,6N+5 (N=0,1,2,…)
顯然,當N≥1時,6N,6N+2,6N+3,6N+4都不是素數,只有形如6N+1和6N+5的自然數有可能是素數。所以,除了2和3之外,所有的素數都可以表示成6N±1的形式(N為自然數)。
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構造另一面篩子,只對形如6 N±1的自然數進行篩選,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篩選的次數,從而進一步提高程式的執行效率和速度。

與質數有關的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Goldbach Conjecture)大致可以分為兩個猜想(前者稱“強”或“二重哥德巴赫猜想”後者稱“弱”或“三重哥德巴赫猜想”):1、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兩個奇素數之和;2、每個不小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為三個奇質數之和。
黎曼猜想
  黎曼猜想是一個困擾數學界多年的難題,最早由德國數學家波恩哈德·黎曼提出,迄今為止仍未有人給出一個令人完全信服的合理證明。即如何證明“關於質數的方程的所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
  此條質數之規律內的質數月經過整形,“關於質數的方程的所有意義的解都在一條直線上”化為球體質數分佈。
孿生質數猜想
  1849年,波林那克提出孿生質數猜想(the conjecture of twin primes),即猜測存在無窮多對孿生質數。
  猜想中的“孿生質數”是指一對質數,它們之間相差2。例如3和5,5和7,11和13,10016957和10016959等等都是孿生質數。
  10016957和10016959是發生在第333899位序號質數月的中旬[18±1]的孿生質數。
  質數月定位孿生質數發生位置:
  首個質數月孿生質數發生位置:[T-1]*30+【[4±1] [6±1] [12±1] [18±1] [30±1] 】 T=1
  其餘質數月孿生質數發生位置:[T-1]*30+【[0±1] [12±1] [18±1] [30±1] 】 T=N是自然數代表質數月

多地轉載,無法考究源地址,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