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循證理論與實踐] meta分析系列之一: meta分析的型別

[循證理論與實踐] meta分析系列之一: meta分析的型別

meta分析在醫學領域應用最為廣泛,應用最多的是對干預性的隨機對照試驗的評價,在觀察性研究和交叉對照研究中也得到推薦。 1、單組率的meta分析 單組率的 meta 分析,是一種只提供了一組人群的總人數和事件發生人數,不像其它類的 meta 分析有兩組人群,多 為患病率,檢出率,知曉率,病死率,感染率等的調查,基於的原始研究為橫斷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 對單組率的 meta  分析而言,最難的就是控制異質性,進行亞組分析和 meta 迴歸分析是其重要的處理方法. 2、單純P 值的 meta 分析 由於研究發現單純性P值的 meta 分析存在許多不足,多數人不推薦該分析。只有在當納入研究僅給出了P值,且按照 Cochrane系統評價員手冊給出計算方法也不能計算出需要的資料,且臨床實踐需要合併,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單純對 !P值進行合併. 3、meta 迴歸分析 meta迴歸(  meta-regression) 分析可評價研究間異質性的大小及來源。一般認為, meta 迴歸分析是亞組分析的一種擴大,主要通過對多因素的效應量進行聯合分析實現,僅當 meta 分析納入的研究數量在10 個以上時才行此分析。 4、累積meta分析 累積 meta 分析是指將研究資料作為一個連續的統一體,按研究開展的時間順序及時將新出現的研究納入原meta分析的一種方法。 5、間接比較的 meta分析  在臨床實踐中,經常會碰到沒有直接比較的證據或者需要從眾多幹預措施中選擇對患者最佳的措施,此時,研究者 往往會從 RCT中尋找間接證據,這就形成了間接比較的 meta分析或多種干預措施比較的 meta 分析 ( 網狀 meta  分 析)。 (1)、 兩因素間接比較: 若想比較兩種干預措施 A 與 B的效果,但當前沒有兩者的直接比較的RCT,卻有兩者同干預措施 C的比較,此時,可以將C 作為公共比較組,藉助間接比較的方法得出 A 與 B的效果。 [循證理論與實踐] meta分析系列之一:  meta分析的型別 - 小骨頭 - 小骨頭的部落格   (2)、網狀meta分析:在臨床實踐中,若有一系列的藥物可以治療某種疾病,但 RCT均是藥物與安慰劑的對照,而藥物互相之間的RCT都沒有進行或很少,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間接比較和直接比較的證據進行合併,即行網狀meta分析。 [循證理論與實踐] meta分析系列之一:  meta分析的型別 - 小骨頭 - 小骨頭的部落格   6、診斷性 meta分析 診斷性 meta  分析主要是為評價某種診斷措施對目標疾病的準確率,多為對目標疾病的敏感性"特異性進行評價,報道似然比"診斷比值比等#若是為了評價某種診斷措施對目標疾病的診斷價值,則一般納入的應為病例對照研究,對照 組多為健康人群; 此外,若是為評價運用診斷措施後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或預後效果的改善作用,則納入的原始研究應為RCT,這兩種情況下行 meta 分析的方法亦與防治性研究的meta分析相同。 7、個體資料meta分析 個體資料 meta 分析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特殊型別,其不是直接利用已經發表的研究結果總結資料進行 meta 分析,而是通過從原始研究作者那裡獲取每個參與者的原始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 meta分析。 8、前瞻性meta分析 前瞻性  meta 分析(PMA) 是指在RCT 的結果尚未出來之前,先進行系統檢索"評價和制定納入及排除標準的一種  meta 分析。因PMA是在研究開始之前或者進行中就制定好了計劃,可以避免各研究間出現較大的差異,同時具有個體資料meta分析的優點當前認為,PMA 是針對需要行多中心"大樣本研究但現實又不能實現的情況下的最有效方式,但成本非常高"操作困難且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9、常規 meta 分析 當前,常規 meta分析主要基於有對照組的直接比較的研究,最常見的是基於RCT 的干預性 meta分析,此外,還有 預後研究,動物實驗,病因研究,基因多型性等的meta分析基於的原始研究型別還有佇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群隨機對照試驗"自身對照試驗等。 10、其他型別 meta分析 近年來,隨著方法學的研究進展及循證實踐的實際需求,出現了許多上述未涉及到的 meta分析,主要有: 不良反 應的 meta 分析,成本-效果/效用/效益的 meta 分析,患者報告結局的  meta 分析,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的 meta 分析,meta 分析的彙總分析,等。 文章摘自:曾憲濤,冷衛東,郭毅,劉菊英,meta分析系列之一: meta分析的型別[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誌2012 年2月第 4 卷 第1 期,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