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OSI網路體系結構提出 到 TCP/IP體系結構的應用

從OSI網路體系結構提出 到 TCP/IP體系結構的應用

從OSI網路體系結構提出到 TCP/IP體系結構的應用

OSI網路體系結構

OSI 是國際化標準組織(ISO)最早定義的網路體系結構,全稱是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

OSI提出時所基於的當時的網路環境
OSI網路環境

根據這一網路環境的互聯方式和交換方式,OSI/RM結構分為七層
OSI體系結構

OSI所定義的各個所實現的功能如下(自下而上)

物理層:實現二進位制位流的傳輸過程。
A. 建立用於傳輸訊號的通道
B. 完成二進位制位流與訊號之間的轉換過程
C. 實現訊號傳輸過程
資料鏈路層:
A. 實現差錯控制
B. 將傳輸的資料封裝成分組
網路層:核心功能是路由,為分組選擇正確的傳輸路徑


傳輸層:實現程序間通訊,所以要把資料攜帶程序識別符號,以便知道發給哪個程序。
這裡寫圖片描述
會話層:用於管理兩個程序間的會話過程。
比如使用迅雷時,因為某種原因中斷了,下次可以從中斷處繼續下載。
表示層:用於統一通訊雙方描述傳輸資訊所使用的語義和語法。
比如編碼格式要統一(在Unicode正常,如果不統一,在其他情況下就是亂碼)
應用層:用來定義某個應用的訊息格式和實現程序。
比如 http就定義了使用者該輸入什麼樣的命令,web伺服器應該根據這個命令返回什麼內容

OSI體系結構的特點:

A. 採用分層結構設計,基於特定的網路環境定義每一層的功能
B. 每一層僅定義了功能,沒有系統定義制定對等層之間的協議
C. 每一層的封裝資訊也沒有具體定義
D. 沒有真正基於OSI體系結構的實際網路

OSI體系結構的作用:

A. 分層結構和每一層的功能為網路設計和實現提供依據
B. 分層結構和每一層的功能為理解網路提供了思路

OSI 雖是最早定義的網路體系結構,但是並沒有實現網路設計,而且只是對每一層次定義的功能,並沒有定義各層次的協議。在此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了TCP/IP體系結構。
TCP/IP網路環境

TCP/IP體系結構

從OSI網路體系結構 到 TCP/IP體系結構的應用

這裡寫圖片描述

網路介面層:把IP分組封裝成適合網路傳輸的幀格式
不同型別的網路有著不同的網路介面層,有著相應的網路介面層協議
根據具體網路實現幀傳輸過程,從而使不同的網路接入網際網路

網際層:實現連線在不同型別網路上的兩個終端之間的通訊過程

傳輸層:實現程序間通訊
所以要把資料攜帶程序識別符號,以便知道發給哪個程序。而且增加了差錯控制和擁塞控制功能。
應用層:包含OSI的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體系結構:

資料封裝的過程:傳送,接收
傳送過程

傳送時首先由應用層把要傳送的資料送給傳輸層, 傳輸層把資料加入傳輸層首部後形成報文送給網際層,網際層把資料再加上IP首部形成分組送入網路介面層,網路介面層把資料加入幀首部形成幀資料進行傳送。

接收過程

接收過程剛好與傳送過程相反,之下而上逐層拆分解析資料

TCP/IP結構的特點:

為何能夠使TCP/IP體系結構成為Internet的標準
A. 簡潔的分層結構 四層結構
較好的平衡了網路系統實現難度和執行效率
將OSI體系的最高三層的功能融合到應用層後,使得應用層的功能更加清晰
B. 網路介面層的開放性

  • 不同的傳輸網路,它的物理層和鏈路層有很大的差別的,所以TPC/IP體系沒有定義一個統一的物理層和鏈路層的標準,而是根據不同的傳輸網路,提供一個不同的網路介面層,通過網路介面層,就可以通過路由器接入到網際網路

  • 網路介面層為網際層遮蔽了不同型別網路之間的差別 也就是說網路介面層給網際層提供的介面是相同的

C. 明確定義了各層的協議
使得路由器的標準化,網路裝置的快速發展
便於個終端的各功能層實現,應用系統的快速發展

說明:此文件是在學堂線上學習了俞海英教授的網路技術與應用所整理的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