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四個管理舉措提高研發團隊工作效率

四個管理舉措提高研發團隊工作效率

本來沒有想寫這麼詳細的,看了一部的提高生產率的幾條建議,感覺,那是要帶進溝裡的感覺,奮筆疾書!

軟體研發的主體是人,產出是軟體,生產效率方面的措施均應該涉及到這兩個核心:軟體,人


增加面向工作效率的考核

目前的績效考核對“態度”的考核較多,但沒有體現考核“效率”的,考慮增加一條如何?

例如,每次會議都能在半個小時內完成的,和超過一個小時的分別給予獎懲。

例如,提前完成工作,而且沒有加班的,給予效率獎。加班可能會提高產出,但是會降低工作效率,這個應該是通識了。

培訓

大多數的員工,需要進行培訓,培訓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如何管理自己的工作流程。讓員工掌握高效工作的技巧。

其次,公司的員工,尤其是研發的,菜鳥和小白的比例太高,需要建立更好的培訓體系,建設更加濃厚的技術氛圍。

有兩點促使我思考,一個就是,我也聽說華為員工入職就有長達6個月的培訓,純正的培訓,這一點是不是也值得我們思考。另外一個,我之前的工作環境中,在午間休息,甚至聚餐的時候,討論的是新技術,小技巧,而我們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在公司工作中都很少談技術,員工都不熱衷於技術的企業不可能是一個優秀的研究型的企業。

是否可以增加對培訓的支援,例如支援員工自我培訓,鼓勵員工去考證,公司給報銷考試費用?

架構設計與複用

在軟體產品中,可複用的東西很多,而且複用的成本可以低到零,這是這個和硬體開發最不同的地方。軟體產品,的文件,包括各種開發文件,使用者文件,軟體模組,元件,工具,系統,甚至是研發環境都有可能複用的。可是高可複用性來源於較高的架構設計,這些我能聽到有口號,但是具體如何去做,如何提高我們的架構水平?我這個級別沒有聽到。

是否可以在公司內增加架構師的職位?

公司內的架構師是否能不斷地對公司產品進行架構?週期性地推廣這些架構,這樣每個普通研發就能根據這些架構去努力增加可複用的軟體產品?

規章與流程

規章/流程和生產效率的關係我也說不清楚,但是沒有一個固定的規章能使生產效率達到最高,其他的影響因素太多了,這也是我即不好評論公司的規章制度,也不好對它提出什麼建議的原因。

微軟,谷歌為代表的企業,賺的是聰明人的錢,而只有“自由”的環境,才是創造力最高的,所以這樣的企業精神就是工程師自由,當然級別越低,自由度越低,基本的規章制度還是有的,但是最基本的員工往往也允許有20%的可以自己支配的工作時間,或者上下班時間不受考勤約束等等(當然是針對研發人員的)。

印度的塔塔集團,則是世界上研發人員最多的公司,它們則有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他們甚至把軟體工作像流水線一樣的進行分解。

華為和塔塔這兩種模式放在本公司都會失敗,然而,能找到一些適用我們的規則:

1.高素質的研發人員+自由的環境,工作效率提高

2.高素質的研發人員+嚴格的環境,工作效率略微提高(因為工程師主動性,創造性下降,額外有保持這些規章執行的額外的資源)

3.高素質的研發人員+蹩腳的的規章制度,工作效率嚴重下降(研發人員流動性增大)

4.低素質的研發人員+自由的環境,工作效率降低

5.低素質的研發人員+嚴格的環境,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效率下降,工程師產出略微提高但是維護規則執行的成本高),但是在研發人員數量巨大的時候,可以運轉,能支撐大專案開發

6.低素質的研發人員+蹩腳的的規章制度,工作效率嚴重下降(不管還好,越管越亂)

7.不同屬性的工作,往往對應著不同的規章制度

8.只有頻率較高的工作流程上設立規章制度才能帶來積極的影響,例如在一個每天每幾輛車通行的路口加了紅綠燈,只會降低工作效率

9.一個工作,參與的人越少,規章制度越是消極作用。極端情況,一個專案如果是一個人做,但是還是有命名,審批,計劃,等等完整流程,生產率會嚴重降低。但是隨著團隊的增大,規章制度慢慢體現出它的作用。

10.完整的軟體開發生命週期流程已經被很多的軟體實踐所批評,其他的軟體開發管理實踐中,很多打破規章制度的管理,在不同的專案中都有取得好的效果的例子,值得我們思考。例如去文件化,就是把文件寫在程式碼中的一種做法,也有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