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計算機網路的效能指標

計算機網路的效能指標

1.速率(網速):主機在數字通訊上傳送資料的速率(bit(位元:資料量的單位,二進位制資料,一個位元是一個二進位制數字,0或者1)/s)


2.頻寬:本意是指某個訊號具有的頻頻寬度,在計算機網路中,頻寬指網路的通訊線路傳送資料的能力(單位時間內從網路中的某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所能通過的“最高資料率”,頻寬的單位為bit/s);一條通訊鏈路,頻寬越寬,最高資料率也越高。


3.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路(通訊線路、介面)的資料量,吞吐量受制於頻寬或者網路的額定速率。


4.時延:資料從網路的一端傳送資料幀(所謂資料幀(Data frame),就是資料鏈路層的協議資料單元,它包括三部分:幀頭,資料部分,幀尾。其中,幀頭和幀尾包含一些必要的控制資訊,比如同步資訊、地址資訊、差錯控制資訊等;資料部分則包含網路層傳下來的資料,比如IP資料包。)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時間。
5.時延的分類:
傳送時延:(主機或者路由器傳送資料幀所需要的時間,公式:傳送時延=資料幀長度/傳送速率)。
傳播時延:(電磁波在通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公式:傳播時延:通道長度/電磁波在通道上的傳播速率)。
處理時延:主機或者路由器接受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處理。 
排隊時延:分組在網路傳輸時,進入路由器後要在輸入佇列中排隊等待處理,路由器確定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佇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是排隊時延。
總時延= 所有時延相加。
6.高速網路鏈路:提高的是資料的傳送速率而不是位元在鏈路上的傳播速率,提高資料的傳送速率只是減少了資料的傳送時延。


7. 時延頻寬:傳播時延*頻寬,表示一條鏈路上傳播的所有位元(以位元為單位)。


8.往返時間RTT:從資料的傳送開始,到傳送方接收到來自接收方的一種的效能指標。


9.利用率:通道利用率(某通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即有資料通過)。網路利用率(全網路的通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通道或者網路利用率過高會產生非常大的時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