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虧損數億,阿里也要強推99元白菜價智慧音箱!背後邏輯到底是啥?

虧損數億,阿里也要強推99元白菜價智慧音箱!背後邏輯到底是啥?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

作者 | 張明明

編輯 | 鴿子

雙十一,天貓精靈智慧音箱,只要99元。

這個能對話、能查天氣、能叫外賣、能充值手機、能語音購物、還能應你的要求給你播放音樂、脫口秀、娛樂新聞的智慧小傢伙,竟然僅賣99元的白菜價。

阿里的天貓精靈這一出手,直接將智慧音箱這個品類拉下神壇,活生生地進入到更多人的生活。而智慧音箱的背後,巨頭之間的戰火才剛剛燃起來。

2017年下半年,一個個網際網路及電商平臺巨頭們爭先恐後的推出自家的智慧音箱產品,唯恐在一個新生事物興起之時失去了聲音。

今年6月份,喜馬拉雅推出智慧音箱:“小雅”;

7月份,阿里推出:“天貓精靈”、小米推出:“小愛同學”;

8月份,出門問問推出:“Tic home”;

在剛剛結束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推出智慧音箱:“raven H”;

此前還有京東和科大訊飛聯合開發:“叮咚”,有Rokid...

BAT的巨頭們之所以迅速轉戰戰略,研發智慧音箱硬體,根本原因在於嗅到了智慧語音互動的藍海:誰佔領物聯網語音互動的入口,那它將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比肩BAT龍頭大佬的企業,這也為創業公司帶來新的機遇。

智慧語音互動究竟如何落地?此時,國外的成熟經驗便是智慧音箱Echo的大賣。一組資料顯示,亞馬遜Echo已經達到600萬臺的出貨量,這對一個並非像手機、電腦一樣的必須品的智慧硬體來說,已經達到了足夠令人關注和震驚的數字。因此,國內的廠商紛紛效仿,開發研究自家的智慧音箱產品,以期望能夠搶佔下一個物聯網的入口。

國外的成熟經驗是否能夠直接嫁接到國內?Echo的大賣是能能夠直接複製貼上?在國內的參與競爭中的公司中,各自有何種優勢。AI科技大本營在此做一個深入的盤點分析。

國內智慧音箱火熱的原因

在近一年多的時間裡,智慧音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如果說前期智慧音箱的高價釋出使的受眾並不買帳,那雙十一阿里的促銷可謂是引來一波購買潮,天貓精靈以定價499的價格直降到99元每臺。

在這一波的活動中,阿里虧損幾個億的收入,將智慧音箱推上了百萬量級這樣一個銷售量,也意味著正式將“智慧音箱”拉入到大眾的視野當中。

智慧音箱之所以能夠如此火熱,其根本原因在於各大企業,尤其是像BAT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對於應對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想要搶佔一個語音入口的惶恐而造成的。

在目前的市場認知當中,大家會認為語音將會成為物聯網的一個入口。

如果語音互動成功了,做語音互動的這個人就雷同於另一個做了windows和安卓的人,這個人對產業鏈的影響力是無比龐大的。

亞馬遜也成功的做了一場這樣的實驗,亞馬遜智慧音箱Echo的釋出成功將Alexa智慧語音互動平臺推出。再類比中國,不管是BATJ這些巨頭公司還是創業公司都渴望成為中國版“亞馬遜”,渴望打造出一款被市場預設的智慧語音互動平臺。

在國內的公司看來,亞馬遜的成功最直接的複製方式是同樣也做一個音箱,也正是因為此,智慧音箱迅速興起,國內的公司迅速搶佔賽道,跑的最快的是百度、緊跟其後的是阿里和小米、步伐較慢的是騰訊。大家都在等待語音互動藍海的到來。

因此,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下半年的時間裡,我們能夠關注到,多家網際網路巨頭公司、電商平臺、智慧硬體生產廠家及各種創業型公司紛紛釋出了自家的智慧音箱產品。

單純以一個硬體裝置來講,音箱並不值得來做。百度和阿里的某一家如果真的賣出兩千萬臺音箱,對它的事業,以它的體量來說意義不大。但是,智慧音箱代表了第一個能夠正式用語音互動的產品。

所以,誰最先做成功了這個產品就意味著誰就在語音互動上有主動權。大公司搶奪的正是這樣的話語權。

Echo成功是否能夠直接複製到國內

11月23日,工信部發布通知,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工作。伴隨5G時代到來,大家紛紛加入物聯網入口的搶佔,這一點無可厚非,唯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音箱是不是真的可以成為能夠落地的入口。

我們能夠看到國外的成功經驗是亞馬遜Echo的大賣,Echo成功的原因也要歸功於亞馬遜特有的兩個條件和大量廣告的投入。

第一,亞馬遜有硬體體系。

亞馬遜做為美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雖然看起來和京東、阿里很像。但是其實是不一樣的,它是有硬體基因的公司,首先亞馬遜的kindle電子書做的非常成功,之前它也一直在做硬體,所以亞馬遜的團隊是有做硬體體系經驗的。

第二,亞馬遜有生態。

亞馬遜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亞馬遜最開始是以電商為主,後期亞馬遜的Prime會員制度則是一個完整的會員制度。反過來看阿里和京東,京東雖然在推它的Plus會員,但是京東的會員制度遠沒有建立起來。

首先亞馬遜音箱賣的是自己的內容,因為它自己生產網劇、有自己的音樂、有聲讀物等等;賣完音箱之後再賣會員、賣完會員之後再賣內容;這是它的一個運營模式。而這些內容生態都是國內的廠商不具備的地方。

第三,頭版頭條鉅額廣告位投入。

亞馬遜在早期賣Echo的時候,每天都在自己電商平臺的頭版頭條的廣告位做宣傳,犧牲巨大的廣告收入推廣智慧音箱。

與亞馬遜相比,百度和騰訊並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而京東和阿里有了銷售渠道,卻沒有生產硬體的經驗和體系,因此,國內的廠商們是否能夠直接複製貼上亞馬遜的成功經驗,還需等待時間的考驗。

一百萬的銷量是否意味著擁有了語音入口

雙十一期間,阿里的“天貓精靈”大促,一時之間銷量過百萬。百萬級鋪貨量是否意味著擁有了語音入口呢?答案是否定的。

即便是賣出了一百多萬臺,但還需要考證的一點是使用者的“日活”。

日活是指使用者用語音和產品對話的日活躍度是多少。簡單來說,是指使用者每天和智慧音箱對話的次數和對話的內容。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使用者剛買了智慧音箱子後,第一天和它對話100句,第二天和它對話20句,一個星期之後就不再和它說話了,只是用來播放歌曲,這種情況下就單純的僅是賣出音箱,和語音入口並沒有多大關係。

阿里在這一波促銷中虧損的幾個億的收入是否值得,還要繼續等待市場的檢驗,看大眾是否買賬,只有打造使用者粘性生態,才有可能成為語音互動的入口。不然落地的就僅僅是智慧音箱這個產品,而非語音互動入口。

許多人無法想象這些巨頭所爭的語音入口有多麼的重要。舉個例子來講,谷歌和百度的此前的市值之所以如此之高,是因為百度和谷歌是網路時代的入口。當我們去搜索內容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是開啟百度或是谷歌。

就像大家認為今日頭條的價值這麼高,是因為它搶佔了看新聞的一個入口,所有的新聞都從今日頭條這兒來,基於這樣一個龐大的流量,它推薦了很多廣告、做了很多演算法等等。

所以,只有基於一個強日活的活躍度才能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國內發展語音互動的短板在哪

在亞馬遜智慧音箱Echo的功能裡面,有一些基本的功能,像是聽歌、查天氣、設定鬧鐘、調整燈光等。這些並非全部具有粘性需求,以天氣為例,我們不會因為一款產品能夠查天氣而選擇購買這款產品,因為我們還可以通過檢視手機的形式實現這個功能,對我們來說,這並非一個強勢需求。

但是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我們看手機APP已經稱為一種習慣。未來,語音互動還將會成為人機互動的一個習慣。

亞馬遜能夠將語音互動做大做強的點在於對家電的控制。亞馬遜定義了一套家居互聯協議,這要基於亞馬遜已經擁有了幾千萬的硬體產品的銷售量在市場上賣,所以Echo有更大的話語權要求其他的家居產品用Alexa智慧語音互動平臺控制。

在中國,目前為止沒有這樣一家公司出現。

國內的智慧語音互動的平臺並沒有成熟和完善。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強勢的說:“我能定義這樣一套協議”。小米雖然可以定義自己產業鏈下的其他產品,但是小米沒辦法說服海爾、格力或者是其他品牌來遵循小米制定的語音互動的協議。

最先開發智慧音箱的京東已經嗅到了國外成熟模式的軌跡,所以率先拿3C上的各種廣告位、拿商業上的互換來說服各種廠商來開放他們的協議,它做了“京東微聯”。即便是這種情況下,在實際操作中依然面臨巨大的阻力。

鑑於國內語音交互發展的短板,對於語音入口的落地,單從裝置承載量來講,電視或許比音箱更有可能成網際網路的入口。因為電視有螢幕,有螢幕的資訊傳播度要比沒屏的音箱好很多。亞馬遜Echo也意識到這件事情,在後期做了Echo Show出來。

成功搶佔語音入口的關鍵是兩條腿走路

究竟哪種產品是敲開物聯網入口的關鍵?音箱、電視還是其他智慧硬體產品。最終還要取決於是否是兩條腿走路。

第一點:鋪貨量;第二點:智慧語音互動技術平臺。

只有二者兼顧,才能夠把語音互動技術成功落地。

亞馬遜的Echo真正的核心是Alexa語音互動平臺。如果跳開語音互動平臺的成熟度,只看硬體銷售量的話,是沒有意義的。不論是賣出一百萬臺還是賣出一千萬臺,都不能將語音互動平臺落地。

所以前期最重要的還是將語音助手這樣一個核心技術打磨成熟,再加上大量的市場鋪貨量,這兩件事情結合起來,才有可能落地好物聯網的入口。

具體而言,阿里和小米有大量的鋪貨,但是並沒有一個成熟的語音助手的平臺;而百度有DuerOS這樣一個相對釋出較早的平臺,卻沒有大量的鋪貨量。

各家都有自己特定的優勢,但沒有哪一家是具備兩個條件的,也就等同於大家都是一條腿在走路。

點評:各家音箱背後的優劣勢分析

智慧語音硬體的發展,從市場上來看還處於一個增量階段。目前,還在培養使用者使用習慣的階段,想象中藍海還沒有到來,目前仍處於搶佔賽道的入場期。

在這些已經入場的公司中,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勢。

11月,百度推出智慧音箱:“raven H”,售價1699。

在國內所有的智慧音箱當中,百度的定價是最高的。與大促時價格最低的阿里99元的天貓精靈相差甚遠。這也被廣大業內人士看作是玩票性質的發售,但並不排除百度瞄準的是小眾的高階品牌的可能性。

首先是百度沒有趨同其他家低價銷售的想法,但是卻推出了自家產品,無非是想在這波行業的熱潮裡面,站的一席地位,不至於喪失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

對百度來講,它和小米、阿里去打價格戰,它並不能夠打得下去。首先它沒有小米的電子產品的生態體系,沒有做過成熟的硬體產品;其次它也沒有阿里的電商渠道來進行大規模的鋪貨。

但是百度的優勢在於,百度在今年7月份推出的DuerOS這樣一個人工智慧系統。目前,這套系統已與多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8月,出門問問推出:“Tic home”,售價649元。

出門問問是谷歌投資的一家中國人工智慧公司,也可以算是一家創業公司。首先它沒有BAT現有的強大的基礎業務作支撐。其次它沒有銷售渠道。

出門問問的優勢在於智慧語音開發技術,從一出身就是發展智慧語音助手,這無疑為它的興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7月,阿里推出:“天貓精靈”,售價499元。

阿里和京東一樣有著天然的優勢,它們都擁有自己的電商平臺,能夠直接或間接通過自家廣告位及噱頭達到宣傳的目的,最終通過電商平臺賣出更多的產品。不出所料,雙十一期間阿里賣出一百萬臺天貓精靈。

阿里的弱項在於做硬體的經驗不多,此前僅推出過天貓魔盒。

阿里本身有強大的內容生態,未來天貓精靈是否能與天貓互聯,聲紋支付將是下一個阿里的發力點。

7月,小米推出:“小愛同學”,售價299元。

小愛同學自發布之後,是除阿里促銷外價格最為低價的音箱。這要得益於它背後電子產品生態產業鏈,能夠將產品做到低價是其最大的優勢。

除此之外,小愛同學自發布之後也收穫了相當多的好評。

小米本身也有做硬體的經驗,其下一步的目的應是將智慧家居系統“水滴平臺”直接打通到小米所有的電子產品生態鏈中去。

6月,喜馬拉雅推出智慧音箱:“小雅”,售價999元。

喜馬拉雅打造智慧音箱非常能夠理解,其主要是基於自身內容的需要,有聲讀物一直是喜馬拉雅的特色。

喜馬拉雅的優勢在於使得智慧音箱產品多元化。“小雅”是喜馬拉雅FM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擁有億萬收聽資料和內容沉澱的音訊平臺,並以此來圍繞目前使用者的真實收聽需求打造出的一款“內容型音箱”。

2015年,京東和科大訊飛成立合資公司推出:“叮咚”,售價399元。

早在2015年,京東與科大訊飛便籤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聯合打造智慧硬體產品。很早邁出智慧語音入口布局的公司。

但是叮咚的釋出並沒有收穫巨大的出貨量。二者的合作也稍顯配合不默契,沒有做出非常大的推廣之舉,所以導致出貨量平平。

騰訊有望12月推出自家音箱

日前,騰訊也將釋出智慧音箱,不過目前還處於打磨產品互動的階段。據有關知情人介紹稱,騰訊的智慧音箱有望在今年12月份推出。

創業公司也有機會

在即將到來的語音互動藍海之下,除了大平臺之外,創業公司也有突起的可能性。每家產品的設計是有自己的考慮,有些是主打產品服務,有些是主打使用者人群。

如若創業公司與巨頭做不同的渠道,把最大的利潤全部讓給經銷商、渠道商;它就能夠帶動所有的經銷商發動線下的資源去鋪貨,也就有機會扭轉乾坤。

如今,好戲已開演,2018年才是真正的廝殺場。最終究竟是BAT燒錢鋪路能夠更勝一籌,還是創業公司這些後起之秀異軍突起呢?

問題來了,你會買誰家的智慧音箱呢?

精選推薦

640?wx_fm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