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量測篇-MEAS等輔助功能讓你如虎添翼

量測篇-MEAS等輔助功能讓你如虎添翼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看著示波器數格子算振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直接將各種測量工具顯示在螢幕上,確實大大加速了開發人員的Debug效率,我先用影片帶大家來看看數位示波器有哪些輔助功能吧。

MEAS測量

關於測量的選項很多,我直接拍照比較快如下圖,基本上看圖說故事你應該可以理解80%以上,我最常用的是Peak-Peak(Vpp)、Period、Frequency,第二常用的是Average、Rise Time,其餘的功能我就非常少用到。有些更高階的示波器還可以量抖動(Jitter)、眼圖(Eye Diagram)等等,以一般的應用來說下面這些測量值就很夠用了。

遊標CURSOR

上述的測量專案雖然好用,但僅止於波形穩定又清楚的情況下,若像測量訊號上有很多雜訊,這些讀值會大幅的跳動讓你無所適從,如下圖是ripple的波形,它受外界磁場的影響非常大,你用眼睛可以看出基本的週期,但無法用自動量測來得到,這時若要量個大概的頻率或Vpp就要用到遊標Cursor了。

這裡的遊標Cursor指的並非滑鼠,而是可以在螢幕的橫軸與縱軸出現的標線,可以讓你調整用來標定位置,之後示波器便能同步運算出兩個遊標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如下圖,X1與X2就是橘色的兩條垂直線用來測量時間,Y1與Y2就是兩條水平線用來測量電位差,Cursor彼此之間的距離,都會顯示在右下角、而X1、X2的單位還能切換time或是Herz,省去按計算機的困擾。

參考波形REF

這是用來儲存波形用的,你可以選擇CH1~CH4其中一個存在Reference暫存器,方便你之後叫出來與之後的波形做比對,以這臺示波器來說它有兩個REF暫存器,通常儲存的波形會是白色的。要怎麼比較呢? 我通常會用眼睛看,有些太複雜的波形很難判別的話,我會採用MATH裡面的A減B功能,如果兩個波形一樣,它基本上結果會是一條0V的線。

這裡要注意的是有些示波器當你儲存REF之後,無論Timebase怎麼調REF的波形都是固定的,通常低階示波器會有這種問題。若再高階一點,REF的波形會隨著Timebase變寬變窄,這就比較符合人性操作。

放大ZOOM

Zoom這個字眼通常出現在相機的領域,用來說明鏡頭焦距的拉近拉遠。示波器的Zoom功能,就是用來放大波形用的,因此畫面會切為上下兩半,下半部的波形就是上半部的區段放大結果。我通常用它來觀察I2C的訊號,也就是土法煉鋼我得一個一個Byte確認資料是否正確,當然這種工作有機器可以做自動判讀,如果有花錢買I2C模組的話,示波器就能幫你標出解讀後的HEX字元,所以…為了成本考量就只好自己練硬功夫囉。

儲存SAVE

做報告最需要貼示波器的畫面,像我這樣拍照實在很累,如果能直接擷取不是很好? 沒錯,確實有這個功能,就在Save裡面。但是Save可不是隻有儲存擷取畫面,它還可以讓你選擇是否儲存示波器的設定,這樣下次你就不用再重新設定一次,這件事情在示波器上可能沒那麼重要,但是若你操作的是網路分析儀,那繁複的設定真的會讓你想罵髒話,因此儲存設定就相對重要了。再來是它還可以儲存波形原始資料,讓你可以跨示波器使用,但我不確定能否跨廠牌使用,因為我自己也沒這樣用過,但有些機種可以把波形資料儲存成CSV檔,這樣就可以在Excel做分析,方便工程師做分析,會這樣做通常是要把好幾個不同來源的波形疊在一起做報告,基本上這種機會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