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科技巨頭齊聚華盛頓接受質詢 民眾對改善隱私狀況缺乏信心
[ 摘要 ]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半的美國人不信任聯邦政府或社交網路能夠保護他們的線上個人隱私資料。
騰訊《一線》 紀振宇 9月27日發自矽谷
週三,包括蘋果、亞馬遜、AT&T、谷歌和Twitter在內的科技公司將派高管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參加參議院商務、科學和交通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該聽證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立法者更好地瞭解美國大型科技公司在保護使用者隱私方面的措施,併為後續進一步形成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參考和基準。
今年初,由社交巨頭Facebook大規模使用者資料洩漏事件所引發的對於科技公司應加強保護使用者個人資料隱私的呼聲不斷高漲。美國國會立法者也已經開始對此展開行動,在最終形成法律法規之前,進行一系列聽證會以全面掌握情況。4月份,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接受了國會參議院和眾議院的關於劍橋分析事件的質詢。9月5日,Twitter執行長Jack Dorsey以及Facebook營運長Sheryl Sandberg接受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關於傳播虛假資訊和對平臺增強監管的質詢。
在立法層面,國際上和美國國內也已經有所動作。今年5月,歐盟保護使用者資料隱私的法案GDPR(通行資料保護監管條例)正式生效,此外,美國科技公司主要所在地的加州新隱私法案也於今年6月正式簽署並將於2020年生效。
在立法已然不可避免的情況下,科技公司開始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通過代表它們利益的遊說集團起草一份自己版本的法案,儘管立法者就使用者隱私保護方面展現了積極姿態,然而所保護物件—普通民眾對於通過立法改善目前隱私保護不力的情況依然缺乏信心,皮尤一份研究調查顯示,過半美國民眾不僅對科技公司,還對聯邦政府在隱私保護方面持不信任態度。
熟悉美國資訊通訊法案的法律人士對騰訊《一線》表示,最終聯邦層面的法案將是一份折衷的方案,將平衡各方面利益,提供一份各方面都能夠接受的指導框架。考慮到科技巨頭在華盛頓深耕多年的影響力,以及對美國經濟越來越大的貢獻度,科技公司方面一直強調的過於嚴厲的措施將阻礙科技創新的抗辯,一定會在最終方案裡佔到很大的權重。
科技公司境遇不盡相同
儘管都將接受質詢,但科技公司在使用者隱私保護方面所承受的壓力卻不盡相同,蘋果或許是其中受壓力最小的,不像Facebook、谷歌等依靠使用者資料達成廣告精準投放的商業模式所不同,蘋果公司業務的硬體屬性更強,蘋果執行長Tim Cook在今年3月接受採訪被問及如果處在扎克伯格面臨的劍橋分析公司事件下將如何應對時,Cook直截了當地說,我不會處在那樣的情況下。
對於亞馬遜來說,主要接受質詢的方面在於其近年來積極推廣的亞馬遜Echo智慧硬體裝置,該裝置通過人工智慧語音助手獲得大量使用者資料,此外,亞馬遜雲服務業務由於管理大量科技公司的伺服器資源等基礎設施,也將受到更多問詢。
對於電信和無線運營商AT&T來說,使用者隱私保護問題則更為敏感,2014年,有訊息爆出AT&T利用無線網路追蹤使用者。
谷歌將是本次聽證會上重點質詢的物件,其商業模式決定了谷歌需要通過收集大量使用者資料,以便獲得對使用者廣告的精準投放。今年7月,谷歌已經被歐盟罰款50億美元。在今年以前,谷歌便有超過30樁和隱私保護相關的問題,包括通過安卓裝置追蹤使用者地點等。在接受參議院質詢前,谷歌釋出了一份題為“隱私保護框架”的官方檔案,其中谷歌闡述了將如何更好地保護使用者隱私的措施。
立法嚴厲程度之辯
當天的聽證會,很大程度上是為後續立法者出臺聯邦層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鋪墊。此前,加州已經簽署通過的隱私保護法案,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推進了這一過程。
加州出臺的隱私保護法案被許多科技公司詬病為過於嚴厲,這份法案界定了個人資訊的定義,列出了對觸犯隱私保護的科技公司的處罰措施,科技公司認為,過於嚴厲的法案將阻礙公司和行業的發展,因而它們寄希望於新的聯邦層面的法案能夠相對寬鬆,在具體條款上能夠凌駕於州層面的法案。
由於意識到聯邦層面的立法不可避免,科技公司開始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通過代表它們利益的遊說公司,科技公司計劃聯合提出一份它們自己的法案草案,這份草案最快將於下個月出臺,據悉該草案諮詢了超過200家公司。這份草案的核心在於規定使用者需要證明因資料隱私受到傷害,才需要科技公司擔負相關責任,而此前加州的那份更為嚴厲的法案,則僅需要使用者證明他們的資料遭到洩漏便能夠立案。
儘管對於聯邦層面立法應該更為嚴厲的呼聲四起,但熟悉美國聯邦法案的人士認為,聯邦層面最終出臺的法案,將會更為全面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提供一個更為穩妥平衡的解決方案,更多會作為此後各個州出臺的法案的基準和框架,因而不會在具體條款上過於嚴苛。
民眾對改善隱私保護狀況缺乏信心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半的美國人不信任聯邦政府或社交網路能夠保護他們的線上個人隱私資料。
由於科技公司的快速發展,資料的應用已經廣泛波及到各個行業,對於立法者來說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他們正在尋求妥善的解決方案,但起碼目前這樣的努力依然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使用者理應在資料隱私保護方面得到清晰的答案和標準,”組織此次聽證會的參議院商務、科學與交通委員會主席、參議員John Thune在一份宣告中說,“此次聽證會將為領先的科技公司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這一次解釋他們在保護隱私資料方面的措施的機會,以及他們將如何滿足歐盟和加州提出的新的監管要求的方案,並且國會如何做才能夠促進更好的資料保護同時不傷害創新。”
儘管立法者在保護使用者資料隱私方面表現出了積極姿態,然而普通使用者顯然並沒有抱太期望,在今年4月份扎克伯格接受參議院和眾議院聽證會質詢後,大多數國會議員的表現飽受批評,他們的很多不著邊際或者走過場的提問暴露了對具體情況缺乏最基本的瞭解,那次聽證會後,也並沒有實質性進展。美國新聞電視網CNN評價道,兩天的聽證會,扎克伯格得以全身而退,毫髮無傷。
另一個尷尬的事實是,美國科技公司,尤其是科技巨頭型公司,通常也是最大的政治捐助方,許多參議員或眾議員都從科技公司處獲得過鉅額政治捐助,這也是民眾對聯邦層面通過立法改善目前狀況缺乏信心的另一大原因。
【一線】為騰訊新聞旗下產品,第一時間為你提供獨家、一手的商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