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今晚上市,但80%的音樂公司還在哭窮
作者: 巴九靈
來源:吳曉波頻道
在11月“放了股民一次鴿子”的騰訊音樂,預計今晚在紐交所正式上市交易。估值在220-250億美元,最高約合1730億人民幣。
這一估值放到A股市場,可以比肩順豐控股和平安銀行。坐擁酷狗音樂、QQ音樂和酷我音樂的騰訊音樂竟然這麼貴?
另一家騰訊參股的全球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今年4月掛牌紐交所,市值曾飈至350億美元。
而頻頻刷屏朋友圈的網易雲音樂,則在11月獲得新一輪6億美元的融資。
一向低調的音樂行業,最近資本湧動。音樂行業的投資風口是否已經到來?
接下來,小巴摘取了報告的8個看點,結合資料和案例來看一看——
1.哪個音樂細分領域最盈利?
2.音樂創投市場的受資現狀如何?
3.最有前景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看點
01
蝦米音樂的使用者粘性最高
報告顯示,從月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上看,蝦米音樂打敗騰訊音樂“三巨頭”位居第一。
這多少有點出乎我們的意料,畢竟從使用者活躍數來看,蝦米音樂僅位列第五,不及排名第一酷狗音樂的1/10。
可見,雖然蝦米音樂雖然使用者少,但是其使用者“忠誠度”更高。或許在付費市場,蝦米音樂會更具優勢。
看點
02
音樂版權應用廣卻收費難
報告顯示,隨著短視訊、直播的興起,自帶BGM屬性的音樂行業順勢產生了百億美金的音樂版權應用市場。
雖然市場前景無限,但是這一部分的音樂版權十分碎片化,還未形成標準的音樂版權使用付費體系,導致音樂行業白白為短視訊等行業做了嫁衣。
由此可見,音樂行業亟待改善版權的分發機制,抓住二次應用市場帶來的紅利。
看點
03
K歌市場才是悶聲發大財的領域
在整個音樂行業中,最賺錢的不是數字音樂,而是K歌市場,其規模達995億元,佔到市場總規模的52%,稱得上是悶聲發大財。
以騰訊音樂為例,其最新財報顯示,來自於全民K歌、酷狗直播的社交娛樂收入,比如禮物打賞,佔到總收入的 71.3%。
對資本而言,以K歌市場為代表的社交娛樂服務板塊,將會是極具投資潛力的細分領域。
看點
04
缺乏原創版權和藝人是平臺方軟肋
在我們印象中,簽約歌手似乎是唱片公司的事。然而,在經歷了2017-2018年的版權大戰之後,平臺方意識到原創版權的重要性,加速培養原創藝人。
蝦米最早在2014年推出了“尋光計劃”。騰訊在今年打造並簽約“火箭少女101”,其發行的首張EP《撞》銷售額近2000萬元。
火箭少女101
可以看到,未來音樂行業的業務邊界將逐漸模糊,平臺方或許會搶走唱片公司的“飯碗”。
看點
05
近80%的音樂公司融不到錢
報告指出,音樂行業雖然參與玩家多,但受資本青睞的公司仍佔少數。整個行業有近80%的公司沒有得到融資,資本還處在用“腳尖試水”的階段。
而其中20%的受資公司大多還處在偏早期的輪次。其中,A輪(包括A+輪)及以前的公司共206家,佔受資公司的77.74%。
融資數量集中在早期,說明資本更關注培養音樂行業更細分、更創新且處於早期的音樂專案。
看點
06
北上廣的音樂公司更容易獲融資
從地域上看,北京依舊是音樂行業聚集的中心,擁有127家獲投企業,佔所有獲投企業近50%。
上海、廣東、浙江位列第二至四位,資本呈現出向一線城市及東南部沿海地區聚集的趨勢。
這是因為一線城市及東南沿海地區經濟更發達,音樂市場及受眾更廣,並且人群對音樂的教育更重視。
看點
07
QQ音樂等平臺方受資比例僅為37.5%
從業務分佈來看,以QQ音樂、網易雲音樂為代表的應用層,雖然受資比例最高,也只佔到了37.5%。
還有超過60%的資本,流向了以唱片公司為代表的核心層和以演出為代表的衍生拓展層。
其中,圍繞藝人開展的相關演藝事業所衍生出來的“粉絲經濟”,往往會大於應用層的版權收益,逐漸成為資本追趕的“香餑餑”。
看點
08
除了版權,“音樂+X”是新的發展模式
圍繞版權盈利的商業模式已經“過時”了,未來,“音樂+X”會是新的發展模式。
具體來看,2018年,摩登天空啟動了MODERN SKY HOUSE酒店專案,在酒店的設計與呈現中巧妙融入音樂、藝術、青年文化的元素,這可以被看作“音樂+商業地產”模式的範例。
“音樂+商業地產”既可以通過音樂引流地方消費,又可以拓展音樂的變現渠道,可謂實現了音樂公司與地方經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