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售蘋果」這個按鈕,為了華為你按不按?
前 言
近期最讓人揪心的莫過於華為CFO孟晚舟被扣留事件了,有很多愛國人士/企業做出了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在部分“激情”文章的煽動之下,也有少數極端愛國人士想通過抵制蘋果等美貨宣洩情感……
你們目前又是怎麼想的呢?如果這裡有一個按鈕,按下可以立即禁售蘋果產品,你按還是不按?
彆著急,本文先為大家梳理清楚這件事情的時間軸,介紹清楚華為的業務和全球影響力,再客觀地告訴大家,如果趕走蘋果會有多少人遭殃,大家再做決定也不遲。
華為事件簡單梳理
12月6日,華為官方微博釋出訊息稱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暫時扣留,且美方想引渡。不久後,中國駐加官方微博釋出訊息稱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暫時扣留,且美方想引渡。不久後,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官網表示堅決反對並表示強烈抗議。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要求立即釋放被拘押人員。
12月7日,深圳市政府要求解除無理拘押。隨後,外交部指出,中方在第一時間向加拿大和美國提出嚴正交涉,並表明了中方的嚴正立場。
12月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在當地時間週五舉行了保釋聽證會,但未作出裁決且休庭,表示下週一繼續開庭(中國比加拿大快13小時)。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對此事件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12月9日,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緊急召見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對此事件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人民日報等媒體相繼發聲抗議。
12月11日,保釋聽證會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舉行。再次沒有得出結論,法官表示將在11日繼續舉行。
12月12日,當地時間11日下午3點多,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的法官宣佈,准許孟晚舟女士獲得保釋,但期間需要佩戴電子監控手環。
華為在全球的影響力如何?
我們熟知的華為是一家手機制造商,要不是這件事情,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華為手機其實不是其核心業務,那麼真正的華為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1987年,從部隊復員轉業工作不順利的任正非決定創業,難以想象的是,當時的任正非已經43歲,而創業資金僅有2.1萬元。轉眼間30年後的今天,華為已是全球領先的資訊與通訊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通訊裝置份額排名全球第一,智慧手機份額全球第二。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華為排名72,相比去年提升11位,更驚人的是這是其中唯一一家沒有上市的企業。
華為旗下主要有三大業務,分別是: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
根據2017年財報顯示,運營商業務方面,華為運營商業務收入2978億元,同比增長2.5%;全球部署超過50萬個基站,商用連線突破1000萬,與1000多家生態合作伙伴共建生態。在全球十餘個城市與30多家領先運營商進行5G預商用測試。
2017年的電信裝置市場份額如下圖:
企業業務方面,華為2017年收入549億元,同比增長35.1%,197家世界500強企業、45家世界100強企業選擇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
消費者業務領域,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華為(含榮耀)智慧手機全年發貨1.53億臺,實現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截止至2018年第三季度,華為手機全球市場份額已達14%僅次於三星19%排名第二。
國人為了聲援華為的各種舉措
其實不用介紹,很多人早就把華為當成了自己心中的中國名片。經過孟晚舟被扣一事,更多人瞭解到了華為的強大,就更加地為此鳴不平。很多企業和愛國人士在微博上陸續聲援華為,並做出了實際行動。
網友對這類做法褒貶不一,尤其是其中對使用蘋果產品做出處罰的公告引起了更大的爭議。有網友認為自己主動支援沒問題,企業給予補貼鼓勵也沒問題,但通過立文規定左右人們的選擇權這是“愛國綁架”不可取。
除此之外,加拿大鵝也受到了網友的抵制,並且股價三天暴跌16%,中國本土羽絨服品牌波司登的港股股價表現搶眼,過去一週漲幅已接近14%,創出五年來新高。
為什麼不能簡單禁售了之?
上邊的各種聲援慢慢變了味,開始把矛頭指向了更多的廠商,首當其衝的便是蘋果。開始有網友晒出自己砸碎iPhone的圖,並且煽動部分網友抵制購買iPhone,並希望蘋果滾出中國。
看到這裡,相信會有理智地網友會思考,如果把蘋果徹底趕出了中國會發生什麼?那就先來感受一下蘋果在中國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還有帶動了多少周邊業務吧。
近年來蘋果在國內招聘的員工總數已超過 1 萬人,蘋果的供應鏈也在拓展,在2018年3月8日公佈的最新全球200大供應鏈名單中,中國(含大陸、香港、臺灣)共有71家供應商,其供應鏈已延伸到了河南、湖南、陝西、四川、重慶這樣的中西部省市。通過供應、採購等鏈條,蘋果為中國創造了 300 多萬就業崗位。僅富士康(組裝蘋果產品)在15年就為國內提供了140萬的就業崗位。
根據蘋果的資料,過去十年間,總共有 250 萬名中國學員參加了供應商員工教育和發展計劃,有 1.2 萬名學員報名學歷教育以獲得學位。
全球 App Store 中有 35.8 萬款來自中國開發者,通過 App Store 生態系統支援的工作崗位 180 多萬。至今為止,蘋果已在中國創造了超過 500萬個就業崗位。
已經很多了麼?還遠遠不夠。大家想想各種賣手機殼、手機貼膜、手機裝飾配件的淘寶賣家和街邊攤販,想想各類賣蘋果資料線、充電寶等等周邊電子配件的店鋪,再想想各種數碼城和蘋果授權店、水貨店、維修店……
蘋果除了給國內帶來如此多的就業崗位之外,粗略估計一年下來得交稅330億以上。
如果簡單地禁售了蘋果,並趕出了中國,可能除了鍵盤俠之外的大部分人都不會開心吧。賣鍵盤可以養活這500多萬人麼?
也有人可能會覺得,剩下的那麼多人可以去為國產手機代工,為國產手機制作配件。這確實能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但是那些為了製造特定元器件/配件而購買的機器,投入的資金怎麼辦?這些可不能通用,大部分中小企業都直接破產了,哪裡來的資金轉型呢?
經濟全球化沒法一刀切
除了蘋果之外,我們生活中無法避免的美國產品還有很多:微軟的電腦系統Windows,谷歌的安卓系統Android(除了iPhone外的99.9%的智慧手機系統),英特爾的PC處理器,高通的手機處理器等等等等。
包括上述說到的華為手機,已經足夠強大,但身上的元器件仍然無法完全自主研發。比如Mate 20的“萊卡攝像頭”採用日本索尼的IMX600 CMOS感測器;麒麟980處理器中的CPU部分是基於英國ARM公司(現已被日本軟銀收購)研發的 Cortex-A76架構修改而成,再由臺灣省的臺積電利用最先進的7nm工藝代工製成……
這意思並不是說就連華為也只是一個“組裝廠”,因為哪怕是三星和蘋果,都有這樣的合作部分,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華為手機上的自研晶片越來越多,比如:電源晶片是自研的Hi6423,射頻晶片是自研的Hi6363,音訊解碼晶片是自研的Hi6403等等。同時華為正在逐漸把手機供應鏈轉移至國內,比如Mate20的螢幕大部分都來自國內螢幕廠商京東方(也有部分來自韓國LG,但是翻車太厲害,取消了訂單)。
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經濟學家發聲,突然的經濟制裁和抵制商品只能在短時間內造成影響,並且大部分情況下弊大於利,時間一長對對方的影響,就會像可逆反應一樣趨於正常。所以就像上文所提及的,每個人可以自己選擇支援購買哪個品牌,但希望大家不要過分、過激地逼迫他人去選擇你自己的選擇。
最後相信大家也非常希望看到,有一天大家會因為國貨自身的優秀去購買它,而不僅僅是因為它是國貨。
互動
Q1:禁售蘋果的按鈕,你按不按?
Q2:你身邊有哪些理智/無腦的愛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