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敗?錘成!沒了羅永浩的錘子或許會更好
12 月 4 日-12 月 10 日,羅永浩罕見的一週沒有更新個人微博,而六年的創業時間裡,他的微博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沉默過。
近半年以來,錘子科技深陷各種負面訊息之中,先是今年旗艦產品堅果R1品控問題銷量不佳,「重新定義下一個十年的個人電腦」的 TNT 徹底從羅永浩的微博裡面消失,然後被爆出供應商員工圍堵在公司門口討債,而最近幾天又接連傳出加溼器延遲發貨、裁員 60%、官網產品無貨、11 月工資無法如期發放等訊息,微博的沉默似乎加重了空氣中的危機氣息。
▲微博網友爆料錘子科技工資延遲發放
▲網友爆料錘子科技公司樓下有人舉橫幅討債
直到 12 月 11 日,沉寂多日的羅永浩被爆出不再擔任子公司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法人及董事長。來自天眼查的資料顯示,2018 年 12 月 5 日,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羅永浩變更為溫洪喜;2018 年 12 月 5 日,該公司 9 名董事退出,其中包括錢晨、唐巖以及鄭剛等,溫洪喜為新增經理。而這位溫洪喜正是兩年前羅永浩微博尋找聯絡方式的前同事。
從錘子手機、錘子便籤、錘子閱讀和錘子手機官網底部的備案資訊來看,北京錘子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理應就是我們常說的錘子科技具體業務實際運營的公司主體。
▲天眼查查詢結果
▲羅永浩曾在微博公開尋找「老羅英語」前同事溫洪喜的聯絡方式
▲官網備註資訊
走過了六年的錘子和老羅開始面臨生死攸關的難題,這六年裡,曾經那個驕傲、狂妄、野心勃勃的羅永浩究竟經歷了什麼?
老羅的錘子
讓我們回到 2012 年 4 月 28 日。
「愣頭愣腦,慾望強烈」的羅永浩在微博宣佈了「要註冊一個新公司,開始做手機」的訊息。在此之前,羅永浩曾倒賣過二手書、走私車,做過新東方的英語教師,建立過牛博網,開過英語培訓學校,出版自傳《我的奮鬥》,甚至砸過西門子的冰箱,而這些經歷無一例外的跟手機這個行業沒有多大關係。
對於羅永浩來說,在新領域的創業充滿艱辛,更充滿壓力,畢竟羅永浩彼時已經是個自帶粉絲流量和站在聚光燈下的人物。帶著外界對於「一個教英語的相聲演員如何做好理工男都搞不定的手機」的質疑,2012 年 5 月,羅永浩創辦錘子科技,他有些戲謔意味地取了「錘子」這個名字。此前掄錘砸西門子冰箱的「壯舉」讓他一舉成名,他想在手機圈裡也搞出類似的動靜來。
2013 年 3 月錘子科技釋出了第一款產品,基於安卓的深度定製作業系統 Smartisan OS,但直到 2014 年 5 月,錘子才釋出了第一款手機 Smartisan T1。在此之前,羅永浩的微博上經常出現諸如以下這樣的言論:
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上千億美元市值的企業,而我之前總是低調地用人民幣去估它。當然,牛逼吹得非常保守,比如我就不覺得我們的第一代硬體產品從工業設計和工藝上能全面超過 iPhone。有百分之五十就該去創業...何況我這次是百分之百。
對於一位剛進入智慧手機領域的創業者而言,這樣的言論究竟是信心膨脹的吹噓,還是掩蓋心虛的自我暗示,我們不得而知,但這些言論為羅永浩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和熱度,自那以後羅永浩就帶著他的錘子科技不停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而他本人也一直是錘子科技唯一併且最好的代言人。
我們也明顯地嗅到,在羅永浩的光環下誕生的錘子,從一開始就充滿了他個人的味道。
從偏執到妥協
喬布斯和羅永浩都用行動證明了,手機圈需要偏執狂,喬布斯為世界帶來了蘋果,在電容屏和諾基亞塞班系統橫行的年代,用電容屏和更加智慧的 iOS 顛覆了智慧手機行業,至今仍獨領風騷。他的迷弟羅永浩,同樣想以偏執,為這個行業注入一絲新鮮血液,「工匠精神」、「情懷」也一度成為他和錘子科技的代名詞。
所以 Smartisan T1 開始顯得十分另類,這也是羅永浩此前微博上不斷造勢,精心打造的第一款產品。而 T1 也非常爭氣打敗了同期的 iPhone 6,抱得當年德國 iF 設計金獎,與它共享此殊榮的是蘋果 Apple Watch。
或許是出於對產品的自信,羅永浩此前曾在微博上公開表示:
1、如果低於 2500,我是你孫子。2、這不是敢不敢的問題,是保證基本銷售數量的前提下,對於品質的要求最低可以容忍到哪一個檔位的問題。我特別反感有的手機廠商在新品上市時定一個高價,之後很快又會降價的做法。我們的這個價格會一直堅持整個產品週期,除非下一代產品上市了,前一代需要清理庫存了,才有可能降價。
然而,市場卻彷彿有意挫一挫他的銳氣。2014 年錘子 T1 最終全年的總銷量只有大約 25 萬臺。那年,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 4.207 億臺,其中,小米出貨量為 6112 萬臺。
在它上市後不到 4 個月,錘子手機 T1 宣佈從 3000 元降價到 1980 元起。
雖然銷量並不理想,但獲得了 iF 設計金獎的羅永浩,自那以後,每次釋出會必會說一句:「錘子科技和友商比工業設計,就是欺負人。」並不忘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審美觀點:
虛擬按鍵太醜,看了就想吐。手機背殼殼開啟的同時,電池不可更換的設計才是非常弱智。水粉色系就是臭土鱉喜歡的顏色。
後來的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了,2015 年釋出的堅果手機既取消了正面的實體按鍵,又採用了可換背殼,不可換電池的設計,恰好背殼的配色把七色水粉色系湊全了。一年之內,羅永浩給予了過去自己審美上的「三連擊」。
大概就是從那時開始,「工匠情懷」不再出現在羅永浩的設計語言當中,在後來發布那臺酷似 iPhone 的 Smartisan M1 的時候,羅永浩曾公開表示:「Smartisan M1 繼功夫和顏值之後,肌肉也有了。」結果等到再次舉辦釋出會,他卻反口說:「Smartisan M1 從工業設計上是我們的恥辱。」然而這臺銷量一百多萬的「恥辱機」卻是錘子產品裡面賣的最好的。
市場也給了天生驕傲的羅永浩狠狠一錘子,從第一款手機誕生至今出貨量不過寥寥千萬臺,面對友商每年幾千萬臺的出貨量顯得有點可憐。
頗為致命的是,供應鏈也常常掉鏈子,錘子手機的每款產品幾乎都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和質量問題,T1 系列大規模脫膠,M1 系列訊號問題,堅果 3 邊框和攝像頭掉色,堅果 PRO2 的指紋靈敏度降低,今年的堅果 R1 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攝像頭刮花和脫膠問題。
「工匠精神」逐漸的從設計語言和產品生產中消失,現在想想也並不意外,畢竟「工匠精神」不能當飯吃,「情懷」也不能。
負面纏身爭議不斷
今年的智慧手機市場趨近飽和,行業整體都在下滑,資本市場對智慧手機行業也愈發沒有信心,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投資經理稱:
今年資本確實都捂的比較緊,要是錢好融,小米就不會流著血也要上市了。能上市的都上市了,沒上市的,還得繼續看資本臉色。
▲圖自:市場研究機構IDC
面對這種局面,羅永浩亟需一款顛覆業界吸引眼球的產品,為此羅永浩不惜再次在微博造勢:
5 月 15 號之後,蘋果三件套會成為歷史上最好的方案(深切緬懷老喬)。接下來,如果沒有意外,失去了靈魂的蘋果會瘋狂地抄襲我們……竊以為5.15 號,我們會在鳥巢釋出一款久違的旗艦手機……和一個可能改寫人類計算機歷史的革命性裝置,歡迎大家屆時兜裡揣著傻逼 iPhone 過來一起觀摩學習並見證歷史。
這本應是一場想讓人震驚的釋出會。
卻變成了錘子有史以來最冷清的釋出
▲圖自:視覺中國
堅果 TNT 工作站的面市顯得是那麼匆忙。匆忙到部分尚未完成的功能羅永浩要用視訊去掩飾;匆忙到不停地擦著滿頭大汗說「搞砸了」;匆忙到羅永浩領著臺下觀眾直呼「理解萬歲」;匆忙到還未正式開售就斷了貨;匆忙到沒「嚇尿」大家,卻反而被「笑話死」,匆忙到發貨日期推遲到 12 月 31 號,它也沒有配得上顛覆同行的噱頭,直到最後徹底從羅永浩的微博裡面消失
▲羅永浩寄予厚望的產品變成了科技圈的段子
除了產品的難產,錘子還面臨著另一個問題,自去年 8 月曾完成了一輪 10 億元人民幣的戰略融資到現在,錢似乎花得差不多了,有媒體報稱賬面上可用現金「僅剩下 5000 萬元」。羅永浩在釋出會上也一改往日的犀利言論,頗為幽默的說出了「做手機不賺錢,只是為了交個朋友,真正賺錢的是配件」,在大家都以為這是緩解氣氛的玩笑話時,錘子開始像小米那樣進入了「雜貨鋪」領域。
▲截圖自官網
不過錘子看起來並沒有想要全力以赴去做自己的「雜貨鋪」業務。從羅永浩的話語間和錘子的宣傳投入上來看,錘子目前還只是將「雜貨鋪」業務視為順手做的副業。想要轉型軟硬體孵化器,也不可能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現在也只有類似的動向,在具體動作上還遠未到位。
而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錘子科技利潤總額顯示扔虧損一個億。
拋開今年產品研發的失利,負面訊息也從未離開過錘子科技,僅 2016 年就「被倒閉」6 次、「被收購」5 次、被自家粉絲起訴。而就在上個月也出現了 15 天 4 次負面訊息的尷尬局面。
雖然近期所有對於錘子科技圍追堵截的報道羅永浩都是以闢謠為主,但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而羅永浩每次闢謠慣常的內容只有「假的」二字。
▲截圖自羅永浩微博
但這僅僅是開始。11 月 13 日,網易科技在 《錘子生死劫》的文章中披露了錘子的大規模裁員計劃,與京東的供應鏈合作無法繼續進行以至於發不出工資,旗下手機銷量和 TNT 的訂單均不理想等資訊,還稱羅永浩患上了抑鬱症,所以在釋出會上也有情緒失控的情況。
▲或許是披露的資訊量略多,這次羅永浩的「闢謠」表態也明顯不同以往
透支的粉絲情懷
關於錘子的下一步,或者說以後的戰略主線,羅永浩基本沒有提供過特別精確的資訊,而現在來看,以往的發展規劃也不過是一團亂麻。錘子科技自從成立以來,經歷了 8 輪融資共計 17 億,在我看來絕大部分是靠著羅永浩以前的個人魅力融來的,但是仍然沒有撐起羅永浩改變世界的夢想,究竟是錢不夠還是夢想不切實際。
如今的資本市場,已經不是當初羅永浩靠著個人魅力就可以拿到錢的環境了,而他的所謂個人魅力,也在六年的微博生活裡逐漸消失。大言不慚的對友商進行嘲諷、不停地在微博發出與產品相差深遠的言論、甚至於更早些時間的「精日」言論。他個人也曾坦言對公司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發微博會爭取收斂並讓公司稽核,但是這個也已經無法改變在普羅大眾心中的已經根深蒂固的印象。
因為產品和宣傳的巨大反差,「錘粉」的信任被不斷的透支,產品的使用者也並沒有轉變成產品的粉絲。早期「羅永浩粉」和「錘粉」的高度重合,走到今天也寥寥無幾。在《今日頭條手機行業內容營銷白皮書中》,錘子科技以粉絲僅有 5.04% 是其使用者的比例落後於其他品牌。使用者「只粉」的是羅永浩,卻「不買」賬錘子科技產品的現象尤為突出。
▲圖自:今日頭條
老羅和他的錘子該何去何從?
隨著羅永浩卸任負責主要產品的子公司法人和董事長,朱蕭木、錢晨這些一路陪著老羅走來的人也一起退出,或許是因為他們跟著老羅折騰累了,也可能是要放棄現有的一切尋求轉型。
資本市場裡,比黃金更重要的是信心。老羅還能繼續喚回市場的信心嗎?在寒冬到來之後,比加溼器更重要的可能是取暖器。只是這一次,還能找到抱團取暖的人和錢嗎?
從一開始的偏執者,到 TNT 時的探索者,朱海舟和吳德周的到來,也並沒有對錘子帶來多大起色。或許從一開始羅永浩就走錯了路,產品功能延遲友商半年以上、產品路線規劃不清晰,偏執的羅永浩走到這一步,也並不讓人意外。
▲網上有人爆出了錘子科技獲得了 8 億元的融資,真假目前無從得知
從誕生伊始就繫結在老羅光環下的錘子科技,現在卻在步履蹣跚的掙扎。
46 歲的羅永浩,就坐在那裡,情懷的目光望過去,都是自己 39 歲怒砸冰箱的影子。他是情懷,他是匠心,他是審美,他是相聲,他是孤獨患者。
以錘子科技作為舞臺的單口相聲,或許是時候封箱了。
但是沒有了羅永浩的錘子,還會是那個錘子嗎?
在 12 月 12 日,羅永浩轉發了這條微博: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