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谷歌、Facebook的“網際網路式殖民”,印度想制定法規保護資料資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本文來自公眾號 ofollow,noindex">CSDN (ID:CSDNnews),作者:Vindo Goel;譯者:彎月。
印度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處女預留地。2017年9月,印度的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約為4.62億,僅次於中國。美國網際網路巨頭谷歌、Facebook均已開展了印度業務。但與此同時,印度政府也開始意識到,資料是戰略性資產,並著手出臺相關限制措施。
原文連結:https://www.nytimes.com/2018/08/31/technology/india-technology-american-giants.html
美國壟斷了印度的網際網路
在印度,美國公司壟斷了網際網路。手機上最流行的應用是Facebook的WhatsApp。幾乎所有智慧手機都使用Google的安卓系統。YouTube是最流行的視訊平臺,亞馬遜是排名第二的線上零售商。
對於一部分印度政治領袖,這就等於他們直到1947年才從英國手中奪回的國家又被殖民力量征服了一樣。
現在,他們決定要阻止這一切。
印度在努力像歐洲一樣,為公民建立強力的資料保護, 同時給政府在合適的時機,獲取隱私資訊的權利
“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必須成長,學會說不。”一名鐵路官員Vinit Goenka在上週的一次會議上說。他在印度的執政黨Bharatiya Janata黨中負責技術政策。
最近幾個月,整個印度政府的執法者和官員們宣告,他們計劃對科技行業施加更嚴格的規制。
總的來說,這些規則將結束美國科技巨頭們在這個13億人口的國家、全球增長最快的網際網路新使用者市場享受了很長時間的自由統治。
這份議案包括了歐洲式的限制,限制了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對於使用者個人資料的處理方式,要求科技公司只能在印度國記憶體儲特定的敏感資訊,並對外資電商公司提供低於本地企業的價格的行為進行了限制。
印度展開的這些政策變化將進一步壓縮美國科技公司的權力和利潤,也會加劇全球網際網路的破裂。
5月,歐洲生效了一個新的 隱私法, 使歐洲人可以更好地控制從他們身上收集到的資訊。在美國,加州也剛剛通過了一項 隱私法案 ,使得加州居民受到比其他美國人更多的保護。
印度制定新規則時,受到中國啟發
而印度制定的新的遊戲規則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國的啟發。儘管印度不打算像中國走得那麼遠。
但印度官員們很崇敬北京對於公民資料的嚴格控制,以及這種制度限制了國外競爭,從而培養了許多本地的網際網路巨頭,如阿里巴巴和百度等。但同時,立法者並不想完全拒絕幾億印度人賴以生存的美國網際網路服務。
對於Google、Facebook、亞馬遜和其他公司來說,印度的行動可能會抑制一部分商業收益,特別是許多公司已經被中國封殺之後, 印度已成了這些公司的下一個增長點 。
印度資訊科技部長Ajay Sawhney(左)說, 政府在科技行業推行更嚴格的規制, 同時會保持開放的心態
新德里的TechLegis公司的網際網路科技法律專家Salman Waris說,印度在努力像歐洲一樣為公民建立強力的資料保護,同時給予政府在認為適當的時候訪問隱私資訊的權力,就像中國做的那樣。外國科技公司除了遵從之外別無選擇。
Waris說:“每個人都要遵從法律。這些公司在中國和歐洲不得不遵從法律,在這裡也一樣。”
印度的新政策仍然在研究中,政府官員們和來自國內外的說客和政策擁護者們激烈地討論以求得最後的結果。但官員和有關行業領袖說,新的規制必然會實施。印度高階法庭去年夏天宣告,印度人擁有最基本的隱私權,並推動國會通過一項資料隱私法案。
印度總理Narendra Modi和他所屬的Bharatiya Janata黨已經迎來了印度的第一次經濟本地化,以在大選的前一年解決工作增長放緩的問題。執法部門也要求更多的法律工具,以從WhatsApp、Facebook和財務公司中獲得客戶的隱私資料。
“ 我們不想建牆,但同時我們明確認識到,資料是戰略性資產。 ”印度通訊部長Aruna Sundararajan說,他深度參與了有關這些政策的討論。
“許多領域都有很強烈的感覺,印度無法產生像騰訊或百度或阿里巴巴那樣的巨頭的原因,就是我們沒有相關的政策。”
印度政府認為,資料對於人工智慧等新一代科技極其重要,他們開始嘗試控制Facebook和它的WhatsApp訊息服務。
今年的 劍橋分析門 事件揭露了Facebook將其8700萬用戶(其中包括56萬印度人)的隱私資料洩露給一家政治諮詢公司以影響印度選舉後,官員們表示十分震怒。
更近的訊息是,電子資訊科技部長要求WhatsApp建立一種跟蹤並阻止大規模資訊的方式,以阻止類似偽造兒童綁架而導致憤怒的人群殺害20多名無辜者的事件的發生。
WhatsApp拒絕了這個要求,並稱這種技術會破壞加密從而導致訊息無法保密。於是印度政府凍結了WhatsApp的一項印度支付服務的申請,直到他們能符合本地法律,包括一條要求所有財務資訊都只儲存在印度本地的法律。
更廣泛地,印度政府還說他們要保證印度和外國公司在稅務、資料儲存、安全、價格和與執法部門的配合方面遵守同樣的規則。
例如,印度的旅行社抱怨說當前的稅法允許Booking.com等國外服務不收取酒店稅,這一項最高可達酒店房間價格的28%。他們說,這種不平等給了國外公司相當大的價格優勢。
IndiaTech.org的執行長Rameesh Kailasam說:“這並不是保護主義。它的意思是,如果我要遵守10種法律,那麼同樣的10種法律必須適用於任何在印度有業務的人。”IndiaTech.org是一家新興的集團,它代表本地投資者和創業公司的利益,其中就包括了MakeMyTrip和汽車共享公司Ola。
在一份宣告中,Booking.com說它“全力”遵守印度的稅法。
美國科技巨頭在努力防禦印度法規
大型美國科技公司在努力防禦這些法規,或者試圖在執行上打折扣。許多公司認為這個話題太敏感,因而拒絕透露更多訊息。
私下裡,這些公司說這些法規議案會提高他們的成本,弱化他們利用印度的資料改進服務的能力,並將一些投資拒之門外,如印度最大的線上零售商沃爾瑪最近的 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的投資 。
他們還警告說,在防止政府搜查和資料要求方面,印度的法律保護比美國更少,所以將資料儲存在印度,使得印度警方更容易得到這些資料。
這個問題可能會在今年秋天美國和印度政府之間的貿易經濟會議上討論。
由思科、Adobe、萬事達等公司的高管組成的美印戰略伙伴論壇的執行長Mukesh Aghi說,印度對外國科技公司執行更嚴厲的法規,會導致傷害印度自身經濟的風險。例如,強迫資料儲存在印度會導致美國也執行類似的規則,從而傷害印度最大的外包公司。
他還說,印度也需要跨國公司來建立他們的科技經濟。
Aghi說:“印度需要經濟來源,需要世界級的科技,需要全球化的供應鏈。這些公司是在創造工作機會。”
協助起草法規的資訊科技部長Ajay Sawhney說,政府會在制定最後的規則時保持開放的心態。
他說:“我們的框架會對所有參與者保持公平。我們深刻感受到科技公司和他們的平臺帶給我們國家的價值。”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