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履帶戰略與閒魚接力未來
從B2B業務到淘寶、天貓,再到螞蟻金服、菜鳥物流與阿里雲,阿里巴巴集團的各個業務形成梯隊發展、有機作戰,一家業務衰退,另外一個業務頂上去,這個業務退下來,又有新的頂上,形成持續不斷的迴圈。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將這種發展模式稱之為履帶戰略。在重視閒置和共享的“第四消費時代”來臨之際,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又冉冉升起一顆新星率先站在了時代潮頭,接力新的未來。這顆新星就是劍指萬億市場空間的閒置經濟開放平臺——閒魚。
蘋果與亞馬遜是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總結這兩家企業的共同特質就是持續進化。蘋果從iPod衍生出iTouch、iPhone、iPAD與iWatch,亞馬遜更是從圖書電商發展成為綜合性電商,並衍生出Prime會員、雲端計算、流媒體、Kindle、Amazon Echo與Amazon Go等明星業務。
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集團也是這方面的典範,其一直隨著時代變化而進行自我進化,從B2B業務到淘寶、天貓,再到螞蟻金服、菜鳥物流與阿里雲,阿里巴巴集團的各個業務形成梯隊發展、有機作戰,一家業務衰退,另外一個業務頂上去,這個業務退下來,又有新的業務補上,形成一個持續不斷的迴圈。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將這種發展模式稱之為履帶戰略。
而現在,在這種履帶式發展戰略下,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又正在冉冉升起一顆新星,這顆新星就是劍指萬億市場空間的閒置經濟開放平臺——閒魚。
閒魚在阿里巴巴集團內部被視為馬雲的“初戀”,是馬雲在集團內部唸叨很多的業務。阿里巴巴集團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曾在2017年閒魚戰略釋出會上表示,馬雲做淘寶的初心,並不是要追求多大的交易量,而是要滿足對大千世界的好奇心,但在當年的市場環境下,淘寶被迫成了一個創業的平臺,天貓成了品牌的平臺,現在阿里巴巴有條件來做一個真正好玩的、有趣的平臺,而閒魚就是馬雲的“初戀”平臺。

閒魚四年前誕生在阿里巴巴集團的一個茶水間。曾擔任淘寶產品經理的閒魚業務負責人諶偉業回憶說,“有了做閒魚的想法後,我們迅速組建了28人的小團隊,日夜趕工,三個月後產品就上線了”。產品上線後,就有使用者自發地拿出家裡很多閒置的小物件掛到閒魚上,第一個被分享到閒魚的是一把吉他,很快就成交了,在這把吉他之後閒魚開啟了高速成長。
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8月31日,已有超過11億人次在閒魚釋出商品資訊,從去年8月到今年7月底,閒魚在12個月的GMV已經累計接近900億人民幣,很快就將突破1000億大關。這個交易規模已經超過了國內大多數電商企業。
巨大的市場空間與增長速度,讓行業預測閒魚有可能成為繼天貓、淘寶之後下一個準萬億級交易規模的平臺級業務。
最近,日本著名社會學家三浦展一本名為《第四消費時代》的著作在中國迅速走紅,三浦展在該書中提出了一個精彩的觀點,他將1912年以來的世界分為四個消費階段,並判斷現在社會開始進入重視閒置和共享的“第四消費時代”。
中國亦是如此,隨著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人們的消費心態和趨勢也開始發生深刻變化。在新的消費心態下,消費不再是“消耗”,而是一種自我充實的過程,人們會“更聰明地去消費”。新與舊、昂貴與便宜、有沒有品牌不再是評價商品的主要標準,能給人真正帶來什麼才是重要的。中國家庭在過去消費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閒置物品,這些閒置物品的使用價值並沒有被充分釋放,人們迫切需要一個消化這些閒置物品的銷售通路。
短短四年間,聚焦在閒置商品領域的閒魚從“茶水間的團隊”成長為年度近千億人民幣GMV的“電商獨角獸”,正是吻合了中國社會正在逐步邁入重視閒置和共享的第四消費時代的趨勢。
另外,閒魚更為重要的意義不在萬億市場空間的生意,而是萬億價值的寶貝不再被丟棄和浪費,這背後是萬億社會資源的節約。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消耗了太多資源,環境破壞嚴重,建立節約型社會、發展可迴圈經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
正是因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以及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阿里巴巴集團對閒魚的發展格外重視。

2018年9月7日,閒魚在北京召開大型戰略釋出會,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總裁蔣凡出席,並向現場近百位閒魚戰略合作伙伴與媒體公佈了閒魚的兩大核心策略。
過去四年,閒魚一直相對保持獨立發展,未來其將圍繞效率和品質,一方面攜手外部合作伙伴一起構建更加多元的閒置生態,另外將加強和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各個業務的密切協同。
在攜手合作夥伴共建多元閒置生態方面,閒魚堅持只做平臺,不做自營,致力於幫助合作伙伴成功。2017年,閒魚就推出了“partner計劃”,把業務場景與客戶都交給合作伙伴,未來將繼續引入更多類似回收寶、衣二三等類似的合作伙伴結成戰略同盟。
正是有了這些合作伙伴的助力,閒魚才得以從最初單一的C2C閒置交易平臺,發展成一個覆蓋C2B信用回收、租房租衣與免費送等業務的閒置經濟生態。
在阿里生態內部的業務協同方面,阿里巴巴傾全集團之力支援閒魚的發展。一方面向閒魚完全開放阿里巴巴現有的6億消費者,將阿里巴巴旗下不同平臺所對應的消費場景與閒魚充分打通,創造新的閒置交易場景;另外借助支付寶、芝麻信用,破解閒置交易中最難解決的信任問題。
過去,閒魚上只有“淘寶一鍵轉賣”這樣的功能與阿里生態做了銜接,未來天貓上的眾多品牌商品、淘寶平臺的原創設計和各類專業店家,都將在閒魚上打通;閒魚和天貓一起推出手機數碼的“以舊換新”服務,結合支付寶芝麻信用一起開啟信用回收服務,並和淘寶數碼行業一起推出“二手優品”,淘寶未來也會引導更多的消費者將閒置商品掛上閒魚。
長期以來,制約閒魚經濟發展的最大難題在於“信任”,與阿里巴巴各業務的協同,能較大程度上解決該問題。在淘寶上,商家經過長期運營早已積累起評級體系,消費者得以據此瞭解過往商品的品質。閒魚上個人交易者交易的非標準化商品,則可以通過支付寶構建的信用體系與閒魚合作伙伴提供的第三方鑑定服務解決。憑藉芝麻信用分,閒魚使用者甚至在“信用回收”中能做到先拿錢再發貨。
一方面擴大交易場景,一方面解決交易信任,阿里生態的深度協同對閒魚未來發展價值重大。
隨著閒魚產品的不斷迭代升級,其使得閒置可迴圈經濟的內涵已經遠超傳統二手交易,成為一個閒置生態。在閒魚上,閒置的不僅可以是商品還有時間、空間乃至個性化服務等各種資源,這也正是“閒魚”諧音“閒”+“餘”的含義。
在閒魚App上,有一個個以興趣、文化為導向的“魚塘”社群,魚塘社群在人與人之間構建起連線的橋樑。閒魚上不僅有最專業的徠卡相機魚塘,有種類最豐富的多肉植物交流群,有折耳貓餵養的社群;閒魚裡還有一群有趣的人,他們會約在一起聚會,在一個啤酒館討論復古美式服飾;他們還聯合起來,向雲南的貧困小學捐贈籃球和圖書角。

在蔣凡看來,除了讓使用者可以交易閒置物品,閒魚也已經成為一個有趣的社群,每天有上千萬的使用者在閒魚裡討論、分享,在這裡每天有無數的邂逅,無數的驚喜。這一切都契合年輕一代新的消費心態和文化:追求新奇個性又有品位的生活,但並不一味求新求貴。
根據閒魚業務負責人諶偉業介紹:“過去四年,閒魚積累了數億使用者,其中近六成是90後。”閒魚正成為觀察年輕人生活的風向標。
蔣凡預測,三到五年後,閒魚很可能會像今天的淘寶一樣流行,也將像淘寶一樣徹底改變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近些年,在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兼具使用者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商業模式創新越來越少,要不就是秀場直播、短視訊等利用人性弱點而謀取利益的企業,要不就是打著共享經濟之名實則帶來巨大社會資源浪費的偽共享模式。
而閒魚是少有使用者價值與社會價值皆佳的網際網路模式創新。
隨著時代的洪流,阿里巴巴也一直像一個履帶裝甲車滾滾前進,在個人網際網路消費的條件還未成熟時,搭建了覆蓋國內與國際的B2B電商平臺;在個人電商消費初顯端倪時,搭建了全球最大的C2C電商平臺淘寶;在消費者度過物質短缺時代,開始消費升級時,搭建了更加註重品牌與品質的B2C電商平臺天貓;而在重視閒置和共享的“第四消費時代”即將到來時,其又憑藉閒魚率先站在了時代潮頭,接力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