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華為MATE20 PRO還是iPhone XR?
作者:十一點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864590/answer/56767065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做為一個攝影和相機的愛好者,忽然想和大家詳細的聊一聊華為今年兩款相機,啊不,手機。
我會盡量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方式,講清楚mate20 pro的相機,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可能會有點囉嗦,但沒辦法,想講清楚,就不得不囉嗦。
這其實是一個挺奇特的事情,手機是一個大眾消費品,相機卻是一個專業性相當強,又相當小眾的東西。一個專業器械,被當成一個大眾日用品銷售,尤其還當成主要賣點來銷售,這就浮現出一個很大的矛盾:
那就是,大多數使用者是無法理解相機哪個好,哪個壞,好的相機又要怎麼用的。這些不理解不會用的使用者,數量又特別的多,導致從廠家宣傳,到評測機構和媒體,再到使用者口碑,整個這一連串,都根本Get不到重點。這中間的很多資訊,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基本是一個大黑箱。
多的不說了,我簡單的說一件事,請體會:
就大家在網路上看到的那些流量很大,粉絲很多的手機評測媒體。
你們可曾見到,他們拍出過任何一張,能稱的上是“攝影作品”的照片?
我隨便找一張手機評測媒體的樣片,大概就是這種風格: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3eb4cd45dcfc66bf7f4a9f0b83c5da1_b.jpg" data-rawwidth="1071" data-rawheight="71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fdbeda213f6504626e638ba34e11ed2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3eb4cd45dcfc66bf7f4a9f0b83c5da1_r.jpg">
這嘛玩意???
這種照片,通常我們稱之為:
廢片。
很多手機評測媒體,其實是很認真的,我讚賞他們的態度,但不得不說一句: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
一個只會拍廢片的人,是很難理解相機裡,哪些地方重要,哪些地方又不重要的。
說到這,網路上還有個流行的觀點:“大部分人的拍照水平都很一般,拍不出大片,所以評測就要用普通人的拍照水平來做。”
對於這種觀點,我想了大概三種解釋的方法,但都很囉嗦,篇幅原因,還是打一個大概90%恰當度的比喻吧:
你們覺得lol,或是掃雷,能測出rtx2080和rtx2070差多少效能嗎?
連媒體都是如此,使用者更不用論,手機廠也就很方,我造了一個牛逼的東西,但是我基本沒法宣傳。宣傳出去99%是看不懂,或者太長不看的。於是只好”超級夜景“,”三個攝影頭“,”浴霸影像系統“的瞎吹一氣。
--別看華為投了這麼多廣告,他自個都沒怎麼宣傳到重點上。當然他肯定是故意的,因為真正的重點,實在是難以向大眾解釋。
這有點類似蘋果當年的retina螢幕營銷。蘋果螢幕確實好,你拿一個蘋果屏,跟其他手機屏比,實地一看,那就是好看。但是蘋果螢幕的好,其實並不是好在解析度上。而蘋果全程吹的都是解析度,就是因為當時的環境下,色域色準色深伽瑪這些東西解釋起來太麻煩了,反正我螢幕就是好,我的營銷也不用講事實,只要讓你知道他好就行了。
mate20pro的相機也一樣,你拿m20p拍照片,絕大多數情況下,那拍的就是比所有手機都要好。但m20p相機的好,並不是好在三個攝像頭和超級夜景上的。之所以吹,只是因為其他東西解釋起來太麻煩了。反正我相機就是好,我的營銷只要讓你知道他好就行了。
這也導致想黑它的人黑起來也很方便,因為它宣傳的確實大多就是噱頭,噱頭總歸是有破綻的。而真正的,黑都沒法黑的牛逼之處,同時也沒法宣傳,這就很尷尬。這也像當時retina屏被黑一樣--retina的解析度,明明還沒有1080p高,吹啥。吵來吵去。最後果粉果黑們湊一塊,拿出1080p和retina實機一對比,對著”解析度明明更低,可就是更好看“的靈異事實,也就大眼瞪小眼了。
--------------------------------------------------
呃,一不小心好像有點跑題了,下面說回主題。
題目是mate20pro和iphoneXR,為啥我只想說mate20 pro呢?
因為對於手機拍照來說,m20p、p20p和imx600是一次劃代,而iphoneXR並沒有什麼特別的。
這個劃代的意義有多大呢?
大概就是20年一遇吧。
我想了半個小時,怎麼把這個事情說到小白也能看懂,最後決定從另一位同學的回答說起:
華為MATE20 PRO還是iPhone XR?
(不好意思這位
@Alanleo
童鞋,沒有惡意,只是你這回答剛好很有代表性。所以借用一下)這位同學的回答是這樣說的:
我上課經常要用自己手機拍的一些資料,雖然mate20 pro拍照屌炸天,但是它並不是一個比iphone拍檔案更出眾的手機。如果滿滿都是字,蘋果的拍出來字型是均勻的,華為拍出來如果不點聚焦,放大邊緣就會有輕微模糊(對比蘋果防抖動做得不好),如果點了聚焦,聚焦的部分就會很清晰,但是其他部分會模糊(然而這是檔案,不是人像,所以拍照這一項對我的需求來說是減分的)。
他發現了,mate20pro在近距離拍檔案時,對焦點清楚,但是檔案的其他部分會稍微模糊一點。iphoneXR,整個都很清楚。(很細心)因此認為iphoneXR拍照也有優勢。
但他想不通為什麼,最後把原因歸結為防抖。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b14289547f8437876d5754c0bed9eb1_b.jp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12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v2-a6fb56744f86160ced4e65b35ed778a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b14289547f8437876d5754c0bed9eb1_r.jpg">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關於對焦和景深的問題,跟防抖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並且這個事實,正體現了mate20pro的相機要比iphoneXR高階。
不信?看我更高一檔的單反,帶著4級防抖(意思就是比iphoneXR的2級高4倍的防抖能力)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a275b0d5a44c9838f9270750eddc079_b.jpg" data-rawwidth="754" data-rawheight="548"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f4339541962aee7edd2d36395866513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a275b0d5a44c9838f9270750eddc079_r.jpg">
按他這種方法來“測相機效能”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b14da1943f1fff9a30ffe4ce7b67d66_b.jp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71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9ed03887936c619986617ec9747bfe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b14da1943f1fff9a30ffe4ce7b67d66_r.jpg">
我都不用像他一樣放大字型了,也別說邊緣了,看看整個都糊成啥了。
是不是想起了我們經常能見到的一類照片?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afd2ab52ef302db5efb7090bca311e3_b.jp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71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46125084bb69b1d7d56104ff8d5f917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afd2ab52ef302db5efb7090bca311e3_r.jpg">
虛化背景,突出主體,這種照片也是攝影初學者特別喜歡用來裝逼的。
上面那張就是我剛學攝影的時候拍的,當時很喜歡這樣,我電腦裡還有好多類似的: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56faebcc1299daad1e71ef664d2d590_b.jpg" data-rawwidth="906" data-rawheight="600"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d6cdd232d604dc8d5b824868f488ae8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56faebcc1299daad1e71ef664d2d590_r.jpg">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5d87a7e925169f2be8a40f4506e86cf_b.jpg" data-rawwidth="1085" data-rawheight="71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00fffc423761837c6b240fa7e49c7d3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5d87a7e925169f2be8a40f4506e86cf_r.jpg">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21cba9397739f1c81e74491ae13b119_b.jpg" data-rawwidth="1010" data-rawheight="66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9970017f20f7a64cef7cce4d1c91f5c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21cba9397739f1c81e74491ae13b119_r.jpg">
這類照片的原理,即是控制景深。
我們知道,不管是人眼,還是相機,看東西並不是從遠到近都能看的一樣清楚的。在同一個時間上,我們只能對焦到一個距離上,更近更遠的景色,都是模糊的。這個對焦的距離所形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景色離焦平面越遠,就越模糊。
但在不同的條件下,這個模糊隨著距離增加而增加的程度不一樣。離焦平面一定距離之內,景物仍然是清晰的。這個距離,就叫景深: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0911d2e0c7b8e37c4ac647570689eab_b.jpg" data-rawwidth="1014" data-rawheight="761"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v2-3c77e342cc35c044f89bccb2f5bfc5d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0911d2e0c7b8e37c4ac647570689eab_r.jpg">
這個景深的長度,是可以通過各種方法人為控制的。
而不同的景深,造成了不同的拍攝效果。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da0e940e899c61242287cbe582e49e2_b.jpg" data-rawwidth="1014" data-rawheight="761"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7bf829a3f798e90f00fea401e37c243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da0e940e899c61242287cbe582e49e2_r.jpg">
在拍攝同樣兩個物體的情況下,景深如果比較小,就像上面圖形所示,就可以拍出這種虛化背景的照片,前面的景物落在清晰範圍內,後面就糊了。而如果景深比較大,就會像下面的圖形所示那樣。前後景物都很清楚。
這就是為什麼m20p在那個回答裡“敗”給iphoneXR--同樣條件下,m20p景深更淺。在特定拍攝場景中,就可能出現iphoneXR都合焦、m20p卻有一部分未合焦的情況。
為什麼景深淺呢?
這是因為mate20p底大。也就是感光元件,CMOS的尺寸比較大。
面積比iphoneXR大整整兩倍,還要出頭。
(景深的問題暫且放下,後面再講)
--------------------------------------------------
很多人愛說底大好,也知道底大好,但不清楚為什麼好,我也從沒見過哪個手機類的媒體給大眾解釋過這個問題。他們在說到“底大一級壓死人”的時候,並沒有深刻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總以為底大隻是相機的其中一項優勢,最後效果還要看什麼優化、單像素面積,防抖一類。把底的大小等同於相機其他效能一級的問題。
--然而“底大一級壓死人”的意思,是在說:相機的所有效能引數裡,CMOS尺寸凌駕於一切。
凌駕於一切。
所有其他花裡胡哨的東西,只有在cmos差不多大的時候才有意義,如果CMOS的尺寸相差很大,那就沒有什麼好比的了。
打個85%恰當度的比方說吧:
你拿著50塊錢去超市買菜,你想吃魚,魚30塊,你還想吃牛肉,牛肉40塊錢。
那麼你就糾結一下取捨,也可以和小夥伴討論一下牛肉和魚有何優缺點,哪個更好吃。(三星蘋果哪個拍照好?)
相機的畫素數,單畫素尺寸,光圈等等,或者說,夜拍能力,拍景能力,拍人能力,拍檔案能力,就是牛肉和魚。
而cmos面積,是那50塊錢。
你把50塊錢改成100塊錢,魚和牛肉你都可以買。(華為:我全都要)
如果再改成1000塊錢,你還能吃熊掌和魚子醬。(單反:都是渣渣)
攝影這個東西,面對著很多不同的環境和拍攝主題。這些不同的使用場景,對相機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
所以相機的絕大多數效能和特點,都是一個取捨問題。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
比如,
像素面積越大=總畫素數越小=抗嗓點能力越強(優勢)=影象處理儲存速度更快(優勢)=解析力越弱(劣勢)=弱光環境更清楚(優勢)=強光環境更模糊(劣勢)=手抖更清楚(優勢)=手穩更模糊(劣勢)。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兩面性)=進光量越大(優勢)=安全快門更高(優勢)=銳度下降(劣勢)=直射光糊成一片(劣勢)=拍人物/靜物更好看(優勢)=弱光環境更好(優勢)=拍風景畫質下降(劣勢)=大逆光全部完蛋(劣勢)。
而在這些方面精打細算,權衡取捨的情況下,只有cmos尺寸,是凌駕於一切取捨之外的相機絕對效能。底大可以拉昇相機在全方位上的優勢,底大也可以抹平為了其他效能所妥協,而導致的一切劣勢。底大甚至可以把自己沒有別人有的東西,完完全全的抵消掉。
--------------------------------------------------
前面我說超市買菜的比方是“85%恰當度”。
還剩15%不恰當的地方,在於:不同於超市裡魚和牛肉沒關聯,相機的各項效能,是緊密聯絡的,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由於這種聯絡性,CMOS尺寸,不光是可以獲得更多,甚至還可以彌補自己沒有的東西。
就是說:我用100塊買了牛肉、魚肉。你用50塊單買了羊肉。
我雖然買的比你多,但是我沒有羊肉。想吃羊肉的時候還不如你?
--不,如果把相機放進這個比喻裡:
我可以用100塊買的牛、魚肉,做出50塊羊肉的味道,還一點不比你的羊肉差。
CMOS尺寸的重要性,比買菜時錢的重要性還要更強一些。
我下面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比如說防抖,mate20pro和p20pro都沒有光學防抖,這也是最被詬病的地方,有些人更是想著法的從這上面找黑點。
然而華為比其他手機大兩倍的CMOS,可以單純的利用硬體優勢,硬懟出iphone上的2級光學防抖效果。而且是在所有應用場景下,絲毫不虛,甚至還有優勢。
下面單說拍照防抖,錄影防抖雖然也是如此,但卻是另外一套原理,篇幅原因不講了。
防抖的作用,在“拍照”這個功能上,可以等價為安全快門。
抖動對於拍照的影響是這樣的:在你的手有著同樣抖動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越快,照片越清楚。越慢,抖動越明顯。
我們把一個相機,在拍東西拍清楚的前提下,手持所能承受最慢快門速度,叫做安全快門。
光學防抖在拍照中的全部意義,就是降慢安全快門。
為什麼非要降慢快門呢?因為快門同時和進光量密切相關。
光線是從快門進入相機的,快門越快,進光時間越短,進光量就越少,反之,快門越慢,進光越多。
進光越多,在弱光,夜景環境下,照片就越清楚。
所以,在弱光,夜景的時候,快門是越慢越好。
然而越慢,抖動的影響越大,這就衝突上了。
防抖正是用來緩解這種衝突的。減少抖動影響,讓相機安全快門變慢,獲得更大進光量。
iphonexr的光學防抖,是2級防抖,也就是提升兩倍安全快門。
原本0.1秒快門就會抖糊,有了防抖,0.2秒快門才會糊,這樣同等條件下,進光量就會大兩倍。
這當然是實打實的優勢,有就好,沒有就不好。
但是面對沒有防抖的mate20pro,iphone的這個優勢卻又談不上優勢了。
因為m20p底比iphone大兩倍。
影響相機曝光的,不只是進光量,還有感光度。
感光度是對進光量的補充,進光量少一半,感光度提一檔,照片的曝光效果是一樣的。
但是調高感光度有個壞處,就是會增加噪點。
感光度越高,噪點越多,畫面越模糊。——前提是cmos尺寸一樣。
而cmos尺寸不一樣時。尺寸越大,噪點會越少,而且是幾何級的減少。(這樣說其實不是特別精確,本質上還是因為畫素間距,但是再細講就囉嗦了,可以按照解析度相當情況下,等價這麼理解)
cmos大2倍,在同樣噪點水平的情況下,感光度可以提兩擋,也就是相當於4倍進光量效果。
所以iphonexr拍0.2秒照片的場景下,m20p可以提一擋感光度,用0.1秒快門拍出一樣的效果,噪點還更少。
或者提兩擋感光度,用0.5秒快門拍出一樣的照片,卻相當於比iphonexr還高一級的“防抖效果”。
——m20pro明明沒有光學防抖,卻可以完全抵消防抖優勢甚至還更有優勢,這才是“底大一級壓死人”的真正含義。
第二個例子就是要說回mate20pro和iphonexr拍檔案。
由於mate20pro景深淺,造成了那位答主的困擾。
是不是這個場景下,mate20pro就是不如iphonexr了呢?
也不是。
我下面說的會有點繞,請注意理解:
景深是什麼,我前面講過了,不過我還沒講怎麼控制景深。
具體到這個問題上,首先:相機孔徑越大,景深越淺。
m20p由於底大,同樣的的等效焦距,實際焦距就會更大,這導致在差不多的光圈係數下(m20p是2.0,iphonexr是1.8),孔徑更大。單反的孔徑更是大的多,肉眼可見。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124d8144952e0b06913922aea30ad4e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data-size="normal"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6f0e14c7ab92709e9e08cde52c3f699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124d8144952e0b06913922aea30ad4e_r.jpg">
中間那個小洞,就是前面單反拍書拍成那個樣子的原因。
m20p的孔徑比ip大,所以景深也就更淺。
那怎麼辦呢。
相機離對焦點越遠,景深也越大。
你把m20p擡高點拍,在景深和對焦上,就和ip一樣了。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fc48481698fefff96755099b942c54b_b.jpg" data-rawwidth="985" data-rawheight="561"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4da94ddd50b3a5a9df270f1b9c2aad4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fc48481698fefff96755099b942c54b_r.jpg">
擡高點拍,取景都不同,檔案不就變小了?
--當然會變小,不過你裁剪不就完事了。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1831788f1f6d3644c983dd135770a85_b.jpg" data-rawwidth="1014" data-rawheight="475"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92e219aa00ed71b62ea7fbd5668d7dd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1831788f1f6d3644c983dd135770a85_r.jpg">
那畫質不會損失嗎?--當然會損失。
可是mate20底大啊。
底大啊。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39ccb5d1f911a1a19c1bcdee205b150_b.jpg" data-rawwidth="944" data-rawheight="55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4e14dc5d7cc176bbe9c1490ac08876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39ccb5d1f911a1a19c1bcdee205b150_r.jpg">
這畫質損失完,不還是跟iphoneXR一樣的嗎?
這位答主如果看到的話,可以按我說的試一試,如果mate20pro拍檔案還是沒iphoneXR清楚。我吃鍵盤。
-------------------------------------------------------------------
我上面舉的例子,都是用大底暴力彌補短板,補的還和別人長板一樣長。
而大底的長板,小底更是望塵莫及。
但是說起來實在難,就隨便舉個例子吧。
這是我用尼康D7000拍的一張照片。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7b6467a15a77167d0a014358713fa71_b.jpg" data-rawwidth="1709" data-rawheight="116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8a6aafed10bd7aa7b5aeeb5509b870c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7b6467a15a77167d0a014358713fa71_r.jpg">
這類場景,叫做大光比場景。
就是說,照片比較亮的部分,比暗的部分亮很多。
可相機的曝光區間是有限的。顧的了暗部,亮部就會死白。顧的了亮部,暗部就會死黑。
比如上面我這還沒拉光線的圖,船就是黑的,看不清的。如果我要增大曝光,增大到船能看清,那天空就是一片白了。
所以大底有什麼好處呢。
那就是大底的嗓點控制 ,允許我直接暴力拉曲線。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9fcea38f78948c6f2620efea07e471d_b.jpg" data-rawwidth="1738" data-rawheight="113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f996fce129eb511bcc2d417d5c1d07b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3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9fcea38f78948c6f2620efea07e471d_r.jpg">
行了,看到船長啥樣了,給大夥放大感受一下。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cce29292e5818b9f7ffa9a9e8da3c40_b.jpg" data-rawwidth="1317" data-rawheight="757"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16e3e44c4d2692d79f548d8b4133240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cce29292e5818b9f7ffa9a9e8da3c40_r.jpg">
--如果是手機的小底,這裡就會是一片嗓點,連船形都看不到。我這是殘幅,如果是全幅,船上現有的這些嗓點,也會大大減少。
手機的HDR,正是一種試圖用軟體方式取得類似效果的方法。但是畫質還是遠遠不如大底來的痛快。
上面只是舉例子,底大的好處,其實也遠不止這些,這麼說吧:
大概除了鏡頭焦距以外,所有的”相機效能不夠用“的所有情況,都可以歸結成,底不夠。都可以用更大的底來解決,而且還是最好的那個解決方法。
大底是終結所有攝影問題的所有,是提升一切相機效能的一切。
-----------------------------------------------------------
為什麼大底這麼好,卻只有華為上到了1/1.7,其他家還在抱著1/2.3甚至1/2.8玩”演算法“呢?
這就要說到法蘭距了。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295eb79638bd9602116bd4c8a793f87_b.jpg" data-rawwidth="1014" data-rawheight="496"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862f110efa3ad98004c098bec6ca217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295eb79638bd9602116bd4c8a793f87_r.jpg">
光線從鏡頭到CMOS ,是要有一段距離的,COMS越大,這個距離就必須越遠。這也就是法蘭距。
所以顯然。提升CMOS,就必然要把相機個頭做大。
手機這個小身板裡,把CMOS做到1/2.3,就已經是很大很大了。鏡頭都要突出了。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e84417fd27886bb9cfe493f2beb754f_b.jpg" data-rawwidth="630" data-rawheight="369"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508f09a442a5c98f142c89b101a06d6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e84417fd27886bb9cfe493f2beb754f_r.jpg">
卡片機要大一點,所以能夠做成1寸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2e386cea263ce1118d101dcd40407721_b.jpg" data-rawwidth="927" data-rawheight="595"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3.zhimg.com/v2-27ac4c2d6bb788757e7cdb676a3e4a8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e386cea263ce1118d101dcd40407721_r.jpg">
而做到135全幅,至少至少也要是這個樣。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5881f0be351bc298d05e1a9ff83afca_b.jpg" data-rawwidth="763" data-rawheight="51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591228f8f7e1a2d42e16acbfc2bad1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5881f0be351bc298d05e1a9ff83afca_r.jpg">
這款相機的法蘭距,在135相機裡,已經是奇蹟一般的短了。你們感受一下
再到中畫幅,就成了這種畫風。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fb205ddb335b11b0852a64c72d63d8c_b.jpg"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703"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f9fee76d71750888049c6d1b6a8f9ad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fb205ddb335b11b0852a64c72d63d8c_r.jpg">
因此。整整20多年,手機相機的CMOS尺寸,就停留在了”最大1/2.3“上面了。
現在手機網路論壇,網路媒體評測裡,幾乎所有的言論,都是基於這一個大前提上的。在所有廠家都無法將CMOS做大的前提下,講究那一大堆,畫素數,單畫素尺寸,光圈,HDR演算法,等等。
而華為的p20pro和mate20pro這兩款相機,已經和這些不是同一類東西了。
1/1.7,和之前的手機CMOS,差距是兩倍。
這和殘幅微單與全幅單反之間的差距是相等的。也就是說,是這倆的差距:
<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93fd8b5f7c3bd7463e46f1eb242693d_b.jpg" data-rawwidth="813" data-rawheight="593"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1fd3dbd9008082d95b7c0e58c7ba6fd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93fd8b5f7c3bd7463e46f1eb242693d_r.jpg">
--感受一下這個價格的區別。
其實在這20多年裡,手機也不是沒有過如此大底,比如說三星就有過大底手機。
可是那款手機長這樣: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3fe492238d2cefc3e54eb921626caf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92"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4.zhimg.com/v2-941e2081b8edf0c69bc8dae51f8bf0e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3fe492238d2cefc3e54eb921626cafe_r.jpg">
。。。。。。。。。。。。。。。
你告訴我這TM是手機。。。。。。。。。。。。。。
這不就是在相機上面做了塊螢幕嗎。。。。。。。。。。
而mate20pro長這樣:
<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d6de401407a550e74e271cda6e33c8b_b.jp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783"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zhimg.com/v2-0ac38336b41a7b82a79adc0580673b8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d6de401407a550e74e271cda6e33c8b_r.jpg">
p20pro長這樣:
<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02553f2bd741b34512648094a5cf4a6_b.jpg" data-rawwidth="1003" data-rawheight="604" data-size="normal" data-caption=""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2.zhimg.com/v2-0560e1bfae9d0e41f287a0c262d24b9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02553f2bd741b34512648094a5cf4a6_r.jpg">
我並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黑科技,才取得了這樣的成果。
但從p20p發售整整一年,imx600已經解禁,但三星蘋果均無法跟進,來看。
很有可能,這就是華為在短期內無人能夠跟進的獨門技術。
索尼其實也有一個技術:曲面CMOS,可以實現這點,但目前這個技術還在攻關,並沒有實裝。
華為這項技術,其實挺迷的。
這個技術應該也和m20p、p20p無法安裝光學防抖有關。我之前以為有了強大的AI防抖,p20p無防抖是說的過去的,但現在友商都跟進軟體防抖了,m20p還沒有就說不過去了。看來是真的沒法裝。不過不裝也沒關係,像我前面說的,底大才是一切。
而這個技術無論是難度,還是實際意義,都比華為自個宣傳的”超級夜景“,”三攝“要大的多。友商在半年裡,就跟進了超級夜景。三星的三攝甚至四攝也都快了,但目前還沒聽說哪家還有這種把大底賽進輕薄手機的本事。
這才是華為築起的技術壁壘。其他家,大概只能等著索尼早日做出曲面CMOS了。
(剛百度了下,原來今年已經實裝了,但索尼只用在自家微單上概不外賣,三星蘋果短期內怕是拿不到了,這麼說,下一個能和華為談拍照的手機,應該會是索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