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45天內下臺後 這六個人最有望接任董事長職位
【騰訊科技編者按】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日前表示,特斯拉及其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已經同意支付2000萬美元與之達成和解,在45天內卸任特斯拉董事長,且在3年內不得重新參選該職位,特斯拉還需要任命兩名新的獨立董事。
對此,美國《福布斯》長期撰稿人以及Navigant Research分析師薩姆-阿布薩米德(Sam Abuelsamid)指出,雖然我們依然尊重特斯拉和馬斯克過去15年裡在使現代電動汽車成為一種可行消費產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但我從來沒有認可過其作為執行長的能力。善於提出想法並將其付諸實施是一回事,但真正作為一個每天都要為如何更好地經營公司做出決定的人又是另一回事。
下面我們不妨簡單梳理一下馬斯克在45天內下臺後,誰最有可能接任他的董事長一職:
1. 約翰-科拉菲克(John Krafcik),Waymo執行長
從許多角度來看,科拉菲克都是特斯拉董事長的合適候選人,但我只是懷疑他是否會很快離開Waymo。2013年底,當他被免去美國現代執行長一職時,我就曾預測他的下一份職位將至少是特斯拉或者福特的營運長。
早在那個時候,科拉菲克就已經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汽車行業管理人員,他在斯坦福大學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之後在“新聯合汽車製造公司”(1984年豐田與通用兩大汽車巨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共同成立的一家合資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在那裡他學習到了豐田先進的生產系統。後來在自己的研究生期間,他幫助創造了“精益生產”這個詞,當時他是美國精益企業研究院創始人詹姆斯-沃馬克(James Womack)《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的研究人員之一。
不需贅言,馬斯克錯失了讓特斯拉擁有更為穩健運營基礎,從而避免生產地獄、物流地獄,以及該公司可能面臨任何其他噩夢的機會,而科拉菲克或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理想人選之一。
2. 帕梅-拉弗萊徹(Pamela Fletcher),通用汽車全球電動汽車專案副總裁
拉弗萊徹是另一位很棒的候選人,她在過去十年中一直是負責通用電氣化推進的最高領導人之一,擔任雪佛蘭沃特推進系統總工程師,以及自動汽車和電動汽車的執行總工程師,她的最新職位是通用全球電動汽車專案副總裁。自10月1日起,她還將擔任通用汽車創新副總裁一職。
而且,引進一名女性董事長領導特斯拉可能對公司文化帶來巨大好處。長期以來,矽谷就被一種有毒的男性“兄弟文化”(bro-culture)所感染,就連馬斯克也常常表現出這種“兄弟文化”。因此,讓一位女性領導特斯拉將為公司帶來無形的好處,併為該地區的其他企業樹立榜樣。
3. 託尼-波薩瓦茲(Tony Posawatz),前雪佛蘭Volt產品線負責人
波薩瓦茲是另一個經驗豐富行業老兵,他從2006年開始擔任汽車產線總監,直到2012年從通用汽車退休。隨後,他接替湯姆-拉索達(Tom LaSorda)擔任Fisker汽車公司執行長。當時,“桑迪”颶風造成數百輛汽車在港口被毀,這對波薩瓦茨來說可能是一種沒有勝算的局面。隨之而來的是電池供應商A123系統的破產,這也直接導致了Fisker汽車的停產。
自2013年離開Fisker以來,波薩瓦茲創辦了一家諮詢公司,與多家公司就汽車電氣化專案開展了緊密合作。
4. 安迪-帕爾默(Andy Palmer),阿斯頓馬丁執行長
安迪-帕爾默過去四年裡一直擔任英國豪華汽車製造商阿斯頓馬丁執行長。在此之前,他是日產的首席規劃官和執行副主席,負責日產電氣化計劃的開展,以及Leaf產線的開發和推出。
在阿斯頓馬丁任職期間,他一直試圖將公司同21世紀的技術接軌。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阿斯頓每年只製造幾百輛汽車,全部都是手工製造的,包括由工匠用錘子敲打木塊的鋁製車身板。而如今阿斯頓使用的是現代生產技術,並做好了向電氣化時代轉變的準備。
帕爾默十分了解電氣化和豪華汽車行業,深諳對待客戶之道。我們相信,他必定能解決特斯拉麵臨的許多問題,並使之跟上時代的步伐。
5. 拉里-伯恩斯(Larry Burns),通用汽車研究與開發部門前企業副總裁
另一位有能力領導特斯拉的通用老將是拉里-伯恩斯,但這將是一個有趣的選擇。在2009年從通用汽車退休之前,伯恩斯是負責研發和戰略規劃的副總裁,也是共享、電氣化和自動化汽車領域的支持者。退休後,他在密歇根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並擔任Waymo的顧問。
當然,現年61歲的伯恩斯不太可能長期擔任特斯拉領導職務,但他可能有興趣暫時接受這一職位,以幫助公司展開重組,使之重新專注於實現清潔、安全運輸的核心目標。伯恩斯可以建立新的流程、新的管理結構,以確保特斯拉在“後馬斯克時代”的可持續發展。
6. 約翰-德-尼琛(Johan de Nysschen),前凱迪拉克總裁、英菲尼迪前執行長、前奧迪北美主席
當我前幾天考慮這份名單時,我主要考慮的都是經驗豐富的汽車業高管,因為我相信他們不會害怕挑戰馬斯克。想到這兒,我突然想到了約翰-德-尼琛。我在十多年前認識了他,當時他正負責美國奧迪業務,但他那時並不是電氣化的支持者。恰恰相反,他領導了奧迪的清潔柴油運動,我們也都知道結果如何。
在隨後領導英菲尼迪和凱迪拉克期間,他改變了對電氣化的看法,認清了市場的現實情況。憑藉這三個高階品牌,尼琛明白了客戶體驗的重要性。考慮到特斯拉目前面臨的汽車交付問題,他很可能會在整個供應鏈的改造方面提供巨大幫助。
不過,考慮到特斯拉董事會仍然大部分以馬斯克“自己人”為主的現實,尼琛似乎是這群人中最不可能出現的候選人,但你永遠不會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綜合/湯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