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茶》口碑失利、大盤同比或下降20%,今年國慶檔“有點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慶黃金週的第二天,國內電影票房市場一片“落葉西風”的景象,降溫來得猝不及防。
9月30日《李茶的姑媽》、《影》、《無雙》、《胖子行動隊》四部電影同期開畫,喜劇廠牌拿出話劇演出的王牌IP,國際大導貢獻美學新作,國慶檔正式拉開序幕。但票房市場的反饋卻出乎意料。
貓眼資料顯示,9月30日電影大盤票房達到2.52億,較去年2.83億票房下降約11%,而上映影片中僅《李茶的姑媽》一部電影首日票房堪堪過億。這個開端讓不少人感嘆,2018年國慶檔有點“涼”。
直到10月2日,這股涼意仍在持續。從票房大盤來看,10月1日單日票房達到3.37億,較去年3.63億下降7%左右,昨日票房大盤截至寫稿時間為2.04億,而去年同期大盤為3.41億,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勢,今日大盤或許也將出現小幅度的下降。這種趨勢持續下去,2018年國慶檔較去年將出現相當的回落。
從電影內容來看,今年國慶檔期間上映電影一共12部,被票房市場視為頭部戰隊的四部電影已經完成亮相,陣容上與2017年國慶檔有些許相似,喜劇電影正面對打,博納港片佔據一席,張藝謀的《影》的出現或許是最大不同。但同類型電影單部對比就能看出相當的差距,其中最明顯的是《李茶的姑媽》,它沒能成為下一部《羞羞的鐵拳》,甚至有可能成為開心麻花的第一個低谷。
這是沒有票補之後的第一個國慶檔,票房市場陷入了整體的失落,但失落背後,票補只是原因之一。
國慶檔遇冷,喜劇電影的“人間失格”
目前,國慶檔最出乎公眾意料的電影是《李茶的姑媽》。有此前開心麻花《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西虹市首富》三部喜劇電影做參考,《李茶的姑媽》一度被認為或將成為國慶檔最大的票房贏家。
但事實上是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創造了開心麻花喜劇電影的最低口碑,上映三天排片佔比從35.8%下降至26.0%,綜合票房佔比從39.8%下滑至26.2%,上映第三天已經被《無雙》反超,失去單日票房冠軍的位置。而去年國慶檔“一超多強”格局中《羞羞的鐵拳》穩穩保持著“一超”的局面,國慶檔單部電影票房佔比超過整體檔期的50%。
《李茶的姑媽》作為喜劇電影的失利或許一定程度上解釋了2018年國慶檔開局的蕭瑟。
資料顯示,從2014年開始,國慶檔票房體量超過了10億。2014年國慶檔票房10.91億,這一年甯浩喜劇電影《心花怒放》成為最大贏家,累計票房達到11.69億,這部電影讓“票補”成為業界熱詞,但也讓電影市場意識到了“國慶檔+喜劇電影”的票房發酵能力。
2015年國慶檔累計票房18.5億,票房較上年增長了近70%,而這一年市場上出現了兩部喜劇大片。徐崢“囧途”三部曲《港囧》上映,雖然口碑不如前作,但是累計票房達到16.14億。開心麻花登上歷史舞臺,《夏洛特煩惱》成為國慶檔的票房黑馬,累計票房達到14.41億,這兩部喜劇電影製造出的票房紅利大幅抬高了電影大盤,國慶檔的天花板被抬高。
2016年國慶檔票房出現了十年來的首次下跌,票房達到15.8億元,較上年下滑近15%。而這一年國慶檔扛鼎的電影是博納動作片《湄公河行動》,愛情片《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奇幻特效大片《爵跡》,喜劇片則是王晶導演的《王牌逗王牌》。
彼時公眾討論這一年國慶檔下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國內電影市場面臨拐點,暑期檔、國慶檔等大檔期均不溫不火,一方面則是由於國慶檔電影質量整體下降,除了《湄公河行動》是少有的亮點,其他電影均為粉絲電影,票房難以發力。
現在將視野拉高,縱向觀察近幾年的國慶檔票房,或許還能發現另一個原因,2016年的國慶檔喜劇電影幾乎處於“失格”狀態。王晶導演帶著劉德華與黃曉明等一眾明星在爛片裡摸爬滾打,將港式喜劇江河日下的景象展露得更加悲涼。《王牌逗王牌》豆瓣評分3.3分,累計票房2.60億,完全無法滿足國慶檔電影市場對喜劇題材電影的需求,更說不上提振票房大盤。喜劇電影的弱勢加劇了整個檔期的低迷。
2017年國慶檔票房暴漲到27億,或許進一步佐證了喜劇電影對國慶檔票房市場的重要性。兩部喜劇電影《羞羞的鐵拳》與《縫紉機樂隊》正面相撞,前者在整個票房市場上保持著碾壓性優勢,累計票房達到22.13億,後者由於受到前者擠壓,票房僅4.59億,但這兩部喜劇電影再次發揮出了大檔期與喜劇電影相互加持後的票房發酵效果。
今年國慶檔遇冷,從喜劇電影上能夠看出部分癥結。頭部級別的喜劇電影《李茶的姑媽》豆瓣評分5.2分,《胖子行動隊》豆瓣評分3.6分,口碑慘遭滑鐵盧,連帶著票房走勢都顯得有些頹靡。《李茶的姑媽》目前票房2.83億,相較於《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鐵拳》已經出現了相當的差距。
《無雙》上位,票補消失口碑定成敗
國慶檔頭部梯隊中,在《李茶的姑媽》與《胖子行動隊》兩部喜劇電影口碑雙雙失利的情況下,《無雙》、《影》獲得了相應的票房空間。截止寫稿時間,《李茶的姑媽》雖然仍舊佔據最大的排片比例,但是《無雙》已經完成單日票房逆襲,成為目前的票房冠軍。
對於《無雙》的反超,公眾並不驚訝。今年9月,政策調整宣告19.9元、9.9元的特價票將成為歷史,電影票回到30-40元的價格,但今年國慶檔市場上依舊有部分19.9元的特價票。坊間有訊息稱,是由於國慶檔電影預售不太理想,票房消失並沒有那麼迅速。
但顯然退潮的票補還是成為了電影消費的門檻,起碼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公眾進一步篩選電影內容。沒有票補buff之後,口碑成為了電影票房更加重要的因素。
《無雙》是今年國慶檔口碑最好的電影,豆瓣評分達到了8.0分,在商業性與電影質量之間的權衡最為精準,口碑上的優勢讓它迅速發力。這是博納港片一貫的風格,此前《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都以口碑效應後期發力完成逆襲。今年國慶檔沒有喜劇電影擠壓市場,《無雙》的逆襲時間迅速縮短。
但口碑也不是萬能的。同樣以口碑營造聲勢的《影》,豆瓣評分7.6分,但題材上受到一定限制。《影》比起商業性更偏重藝術性,對於一部分普通電影受眾而言,這類電影已經有了藝術性大於娛樂性的刻板印象,進入影院完成觀影比《無雙》更需要心理預設。這或許是《影》在票房市場上並沒有出現瞬間爆發現象的原因。
《無雙》也有同樣的問題,即便喜劇電影讓出了票房市場,香港犯罪型別片固有的票房天花板也不容易被打破。
電影題材上,比起《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無雙》更具港片特色,它讓人想起“小馬哥”天下無敵的帥氣,科普偽鈔製作過程也讓人覺得新奇,將“港片已死”這個說法啪啪打臉。它讓曾經感知過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影迷感到欣慰,但這份欣慰能夠吸引到更大的市場還需要考察。
《無雙》這類動作犯罪片在受眾層面上男性佔比大於女性,主要演員雖然是香港影壇的重量級人物,但是在近幾年港式爛片接連傷害內地票房市場的信任度之後,港星的票房號召力已經不復當年。
《無雙》憑藉口碑脫穎而出,但是缺乏《羞羞的鐵拳》等喜劇電影打破受眾圈層撬動大眾市場的能力。貓眼預測期最終票房為14.55億,雖然在近幾年各類票房爆款電影中並不算高,但已經是目前國慶檔內最高的成績。
今年國慶檔的電影市場上缺乏意外,頭部的四部電影之後,10月1日上映了一部粉絲向電影《古劍奇譚之流月昭明》,王力巨集與宋茜主演,遊戲影視IP,明星流量卡司坐鎮,但是該片上映後迅速被埋沒在電影浪潮裡,水花全無。
接下來對票房市場還剩下衝擊力的只有一部《找到你》,或許有望引起2014年《親愛的》一般的社會討論度,但是票房市場上現實題材的電影有一定的侷限性,《我不是藥神》雖然成為今年最大的爆款,但是這類現象級電影從來都是可遇不可求。
國慶檔有點“涼”,喜劇電影口碑的失利讓電影市場顯露了真身,這或許能讓電影市場得到新的啟示,在票補退潮、受眾審美日益提高的環境下,自己該做些什麼。
【鈦媒體作者:娛樂獨角獸;文/周銳】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