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進化論,怎麼抓住風口和機會
隨著阿里新零售的提出,似乎整個電商行業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不過拼多多的崛起,又讓大家看到了社交電商的機會。各大直播平臺也紛紛涉足電商,似乎整個電商行業從來沒有一個這麼百家爭鳴的時代。從這些外部環境的紛亂之中,其實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一個新的電商時代已經到來,不論是線上線下結合,還是社交電商興起,其中也都有本質規律可循。
總體來看,中國電商發展的十幾年中,趨勢模式都在不斷變化,可以說是三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跟不上變化的可能就要被行業淘汰,而要跟緊這些變化,不僅僅需要理念上的更新,更需要技術上的不斷迭代,而後者可能會成為更多企業發展的桎梏。
電商進化論
其實任何商業,簡而言之我總結就兩個詞:“流量,轉化”,一切的變化都是圍繞這兩個詞來的。
而電商行業開始發生變化的本質,則必然是這二者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於是就帶動了行業的變化。最早的線下生意,地段是第一重要的;網際網路出來以後入口是核心競爭力,而京東的崛起,是物流體驗帶來了更高轉化,不僅倒逼物流行業的全面升級,也為自己在線上世界殺出了一條血路。
而新零售的誕生,則是線上流量枯竭,大家開始向線下要流量,通過線下向線上的結合,從而獲得更大的流量半徑和客戶粘性。 社交電商同樣解決的也是流量問題,通過分享降低了獲客成本,而通過拼團等手段,增加了銷售和轉化。
所以很多新模式新思潮並非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大都有跡可循,而這其中我們應該看到更本質的競爭還是在技術和資料。掌握這兩項核心武器的企業,什麼時候都能順風順水,而如果沒有把握住這兩個本質,就算抓住了風口,風口一過,也會成為摔下來的豬。
對於企業來說,無時無刻不在面對行業的變化和模式的變化,自然而言也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使用新的工具和產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運營方向,但對於一個具體的企業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業務邏輯方面,從淘寶電商到自營電商再到社交電商再到新零售整合,面臨是一個商業模式的根本變化,很多體系都要推倒重來,不僅成本高,而且難度大,推倒之後如果做的還不如以前又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嚴重製約了企業的發展,讓很多做得不錯的企業都在轉型大潮中轟然倒下。
在行業有十六年經驗的商派CEO李鍾偉表示,企業經營是一個系統工程,技術工具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是領導者世界觀的投影。技術不是門檻,而對行業的理解和經驗,才是真正的門檻。
這種門檻會帶來一個看不見的成本,比如說,業務在設計理念上有缺陷,短期有爆發但長期增長乏力,而且經常無意中傷害了存量業務。不僅是白花錢,而且還是耽誤了時間,錯過了機遇。
而企業在變革時期,如果沒有很好的理解,做好業務銜接和沉澱,之前的積累可能就會完全失效。所以選擇合作伙伴,最關鍵的不是看開發價格,而是要看服務能力。而商派能夠屹立行業十幾年,佔據七成高階電商服務市場的祕密,其實依託的就是一個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理念。
全生命週期管理
一個企業從小到大,都會有自己的生命週期,有些企業是從淘寶起步,有些企業則從自營商城起步,還有企業從代理商體系起步,現在還有從微商起步的。不同的起點,不同的成長路徑,每一個階段,都需要有匹配自己業務的經營體系,在高增長業務上實現垂直的個性化賦能,在企業整體經營中實現沉澱,在敏捷和有序之間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在這些企業的不斷髮展路徑中,短期痛點和長期積累,短期爆發和長期有序,始終是一種階段性的選擇。但最終, 優質企業的增長一定是可持續的成長,跨平臺跨業務的運營能力,是頭部企業的核心能力。 所以一個更為開放性的業務系統,一個更為緊密的高可用的服務支援,就尤其重要。
和阿里京東騰訊這樣的普惠平臺不同,商派更關注的是優質企業的持續增長,致力於用技術幫助大企業建構自己的網際網路體系,幫助中小企業擁抱阿里、京東.騰訊的普惠生態。越來越多的頭部客戶,不同起點,不同成長路徑,幫助商派更理解如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分別以什麼場景和業務,來匹配企業的成長,如何避免前人的學費和深坑,最終幫助企業成為產業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成為企業和平臺之間銜接的紐帶。在這其中,表面上的趨勢和優勢大家都知道,但背後隱藏的關鍵問題則往往被忽視。
在專業人士看來,這其中有三個隱藏的關鍵,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1、系統的可用效能力,包括穩定性和升級能力。 意思是,真正明白的使用者,時間和資源會花在他每天常規必做的基礎工作上,通過紮實的根莖幹枝來保障大樹。對有業務量的企業來說,如果系統崩潰出錯,沒有快捷的售後技術支援,不能立刻恢復,或者不能敏捷的優化,那麼顯然就會給企業帶來較大損失。
2、保障客戶業務再定義自定義的能力。 這是指如果客戶的業務出現較大的轉型和升級,你有沒有能力及時在系統服務中調整和貼近。如果每次業務都是從0開始,勞民傷財不說,市場和時間機會丟失,企業競爭力會大大下降。
3、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支援能力。 一個企業發展超過三年,就會經歷一個行業小變化,七年就會經歷一個行業大變化,能不能在企業的全生命週期中都能夠實現充分快捷的技術支援,也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這三點,可能剛做這個行業的人是意識不到,而等他們意識到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晚了,就好像船到了河中間,就有些進退兩難。而這些能力,也正是商派16年來構建的核心競爭力,是很難被新興企業在短時間內追趕和取代的。
無論這個企業從什麼維度和起點切入網際網路,商派有能力提供差異化的成長路徑供客戶選擇,零售網點,分銷夥伴,智慧門店,社交電商,數字供應鏈,無論大業務階段的切入,還是小場景的快速實現,都非常輕鬆。其開放性的系統編寫、及時專業的服務體系支援加上靈活多變的業務形態擴充套件,都能夠幫助使用者更好的擁抱網際網路,擁抱電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企業全生命週期管理模式。
社交電商佈局關鍵
對於中小電商企業來說,社交電商顯然是目前一個非常清晰的突破口,如何利用社交工具獲得流量和成交,也就成為了目前電商行業競爭的焦點。目前電商領域最新的趨勢是“內容+電商”玩法,以內容吸引使用者,再通過電商變現,而小程式則成為了“內容+電商”的藍海。截止2017年末,平均1個小程式關聯1.6個微信公眾號,公眾號推文中關聯的小程式有1/3涉及交易。
而小程式相比於公眾號,更專注於提供服務和交易平臺,因此,小程式成為公眾號的快捷變現渠道。微信團隊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微信已經構建了一個擁有100萬+小程式,150萬+開發者和5000+第三方平臺的龐大生態,在今年6月,小程式日活超過2.6億,已經佔到了微信日活的40%,可以說整個平臺還處在一個早期紅利階段。
商派在社交業務領域針對不同商家和需求,提出了社交零售、社交分銷和社交轉型三個方向,通過店鋪系統和社群營銷系統的不同方案,來解決不同使用者的不同層次的需求。 基於小程式+公眾號+社群+門店+一體化微信商城,商家可以藉助內建的拼團,砍價,會員,優惠券等營銷工具來提升自己商城的復購率。
同時,商派還推出了企業級的 社交電商營銷平臺 ,可以幫助傳統商家完成線下門店和線上的融合,可以完美對接微信小程式,同步資料,拓展和運營微信私域流量; 社群分銷功能 ,可以幫助商家建立的自己的客戶營銷網路。另外,很多優質的商家,通過和微選平臺的合作,可在微信-發現-購物入口找到商家店鋪,為自己的社交電商起步找到了快捷通道。
目前商派為中高階客戶提供電商平臺全程解決方案,客戶包括海底撈 ,三棵樹,外交官,資生堂,美標,惠威,羅萊,迪卡儂,哥倫比亞,曼秀雷敦,英皇珠寶,麵包新語,VANS,CACHE-CACHE,Lee,LULULEMON,LACOSTE,New Balance ,NorthFace,Birkenstock ,Brooks Brothers,crocs,UGG等在內的23個行業18種業態360萬企業,大量頭部品牌選擇商派,而其整體市場佔有率也達到了7成。
在李鍾偉看來,商派的優勢就是長期服務高質量的使用者,深刻理解企業業務的階段性變遷,今年服務的客戶GMV就可以達到9700億,對業務複雜程度有著深刻的理解。這樣的經驗是系統性解決客戶業務迭代,包括面向社交電商進行升級的一個基礎。
對於目前這樣千軍萬馬做小程式的現狀,李鍾偉認為很快行業會出現集中的現象,最終剩下的頭部企業,也就三四家,所以選好自己的合作伙伴,對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對於商戶來說,進軍社交電商還是一個需要慎重的事情,選對了平臺才能事半功倍,選錯了平臺可能還要中途再更換,徒增很多成本。而隨著客戶的不斷增多,平臺的不斷強化,資料的流通性不斷加強,商派甚至還可以針對上游供應鏈優化有著很強的資料指引能力。一旦實現了現有資料的協同,其實平臺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是資料時代的最大不同。我相信社交電商會在明年進入一個穩定狀態,而類似商派這樣的電商服務巨頭,依舊會牢牢佔據自己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