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死神門口的外賣騎手:能吃上一口熱飯,就有希望在
編者按:
作家張佳瑋張公子曾寫過這麼一個場景:外面大雪紛飛,主人在家閒坐喝湯,突然有人敲門,求碗熱湯救命。主人開門,客人闖進,潑了斗笠上的雪,湯滾熱,未及喝,那一份恤老憐貧的暖意已經氤氳而起。這是典型的中國平民傳奇,對獨行寒夜、飢寒交迫而又無可奈何者,最富有人情味和最實在的,莫過於有一碗熱湯喝。
而今,在全國各地的腫瘤醫院,每天有1萬人被宣判確診癌症——死神就這麼站在門口逡巡。
日前,天下網商記者採訪了12位專門給腫瘤醫院送外賣的小哥,他們把死神堵在門口,把食物和生命的暖意遞給所有病患和他們的家人——當然,他們不只12人,他們是300萬鐵騎,是300萬餓了麼配送員,是於每一個寒夜和疲憊生活中御五彩祥雲而來的使者。
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
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今年釋出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天,有六千名癌症病人離去……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
在距離浙江省腫瘤醫院2.5公里的蜂鳥基地,有這麼一群外賣小哥。一年365天,每天往返醫院不下百趟,每年為腫瘤病人及家屬送餐17.5萬單。他們,被人稱為,堵在“死神”門口的外賣騎手。
“沒有人願意去這些地方,因為生死太沉重。”一位小哥說道。但是,在全杭州、乃至全國,在醫院、敬老院、殯儀館甚至墓園門口,有千千萬萬的外賣小哥,不懼風雪,不畏黑暗,在每一個深夜黎明,為需要的人,送去一口熱飯。
“人狠話不多”的小哥變溫柔了
位於杭州下城區永清路111號的蜂鳥基地,是餓了麼距離浙江省腫瘤醫院最近的站點。
站裡,有12名外賣小哥,他們來自江蘇、安徽、武漢……最年長的三十出頭,最小的才18歲。每個人,幾乎每天都會接到來自腫瘤醫院的訂單。
陳傳龍在餐廳取單
23歲的陳傳龍是其中一員,送外賣半年來,最多的時候,他一天往醫院跑了8趟。
“大夥啊,還真不樂意去那地兒。” 陳傳龍個子不高,叼根菸,一身江湖氣。確實,每次接到來單,小哥們都是愁眉苦臉。
“我們送外賣的,最趕的就是時間。腫瘤醫院的電梯,不是我說,也忒慢了點。每層樓還都要停一下。不超時就阿彌陀佛了。”掐滅菸頭,陳傳龍搬來一張凳子,坐定,翹起二郎腿。
人多的時候,小哥們都練就了一身爬樓的“神功”。陳傳龍曾一口氣爬35層,不帶喘的。“這有個啥?小意思啦。”面對記者驚歎,他見怪不怪,一臉不以為然。
在成為一名外賣小哥之前,這個“95後”曾走南闖北,四處打工,人狠話不多。
取完單火速趕往醫院的陳傳龍
“幹過幾年裝修,被辭了。”陳傳龍輕哼了一聲,“一個大別墅,嘿,啥都要用最好的,什麼泰國的花梨木,英國骨瓷磚……”裝修完畢,顧客趾高氣昂,不願給錢。
“你說,這能忍?!”陳傳龍一聲不響,掄起一把大鐵錘,把大別墅裡砸了個精光。
這不,工作丟了,還欠了債。
為了賺錢還債,他送起了外賣。暴脾氣更是一點沒變,送起餐來也是風風火火。不過,對腫瘤醫院來的訂單卻是例外。
夜幕初降,這是陳傳龍一天裡第三趟去腫瘤醫院
那天,陳傳龍按時送達了外賣,卻發現客人點了差評。他打電話去詢問,對方說,“不好意思,剛幫父親擦身,不小心點錯了。”這在以前,按著陳傳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非要去討個說法不可。
而這一次,他略微沉吟,輕輕地對電話那頭說了句,“沒事沒事,不打緊”。
“人家也不容易,咱就別給人添堵了,”回想起來,陳傳龍說。“其實吧,大夥不願去送醫院的單子,並不是因為累。是真見不得那些,太揪心了!”
他再也不能伸手接住外賣 說一句“謝謝你,小哥”
浙江省腫瘤醫院,有1500張床位,年門診病人46萬餘人,年出院10萬人。有些人,常來常往;有些人,一住就好幾年;還有更多人,再也沒能走著出來。
醫院邊上的小賓館,一晚上130元,帶廚房的更貴。吃膩了食堂的清湯寡水,外賣,成了病人和家屬的一種調劑。
病人下單的外賣,以清淡為主
病人吃飯早,一般上午十點半開始,就有人陸續下單。“附近點弄堂裡的比較多,安全,而且杭幫菜嘛,清淡。”陳傳龍說,病人對口味要求高,一般都以素為主,最多喊上塊大排,還一定會特別備註少鹽、少味精。不過有些也比較嘴饞,偶爾也會點些糖醋里脊這種“重口味”。
十點半到十二點是送餐高峰期,每到這時,各路外賣小哥出動,紅黃藍的騎手齊溜溜地往醫院跑,熱鬧極了。
小哥整裝待發
半年來,陳傳龍也把醫院摸了個門清。東區和西區分別是幹啥的,1、2號樓住的什麼病人……“顧客一般都會寫清楚樓層床位,外賣直接送進病房裡。”陳傳龍笑笑,“我跟你說,醫生都不一定有我清楚”。
去得次數多了,和病人及家屬也混了個臉熟,送餐的時候,會互相點頭致意,卻從來不會攀談。
陳傳龍無意間瞥到床上的病人,幾乎都是插著管子,有些頭髮都掉光了,有些身上全是淤青,有些不過六七歲大,一雙眼睛天真無辜,看得人心顫。
最恐怖的一次,電梯到了負一樓,門一開,推進來一個人,蓋著白布。陳傳龍心想,“也許他也吃過我送的外賣,也許他還伸手接過去,說過一聲,‘謝謝你,小哥’”。
那晚,陳傳龍失眠了。
能吃上一口熱飯 就還有希望在
有時候,小哥之間也會聊。
“2號樓X層20床的病人,又點了弄堂裡的炒土豆絲和糖醋里脊。”
“20床那個病人,好像很久沒接到他的單子了。”
說到這裡,大家都沉默了……
小哥汪傳寶,比陳傳龍大了一輪。去年,他的外公查出了胃癌,也住進了這家醫院。“至親生了病,我才真正懂那些病人的家屬,太難了。”
小哥汪傳寶
有小哥送餐時剛好遇到同病房病人走了,一屋家屬哭作一團,是送進去還是不送進去。最後,他悄悄把外賣放在門口,給顧客發了條簡訊,默默走了。還有病人,自住院起就沒家人陪護,小哥每次去送餐,都會特意喊上一聲:“叔,你的飯來啦。”
甚至,送往腫瘤醫院的外賣,總是要比別的地方快一些。“病人吃涼的不好,快一點,飯菜就熱一點。”一位小哥說。
“不過,醫院的客人是脾氣最好的,幾乎沒有過催單。”有一次下大雪,汪傳寶接到一個單子,上面寫著:裡面有一塊大排分開打包,是給外賣小哥吃的,增加點熱量。
或許,只有經歷過最深的痛楚,才明白人活一世的不易,也才真正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體諒。
“我們最怕的是,有些常去的床位,換了人。”陳傳龍說,每次,心裡都會咯噔一下,轉頭,他安慰自己,“沒準,他痊癒出院了呢”。
腫瘤醫院門口一景,充滿希望
沒有人願意去這些地方,因為生死太過沉重。可是,除了永清路111號的這12名外賣小哥,全國,一共有超過300萬餓了麼配送員——跑單公里最長的騎手,一年距離高達63221公里,相當於繞赤道騎行了1.5圈。
正是他們恤老憐貧,給所有風塵困頓的人們送去食物和生命的暖意——對於所有人而言,能吃上一口熱飯,就有希望在;有希望,就能創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