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終放手,將放棄軍方100億美元合同!
曾經“不作惡”(Do not be evil)是谷歌最引以為豪的標籤,雖然是非正式的公司口號,但其影響力之深卻是令谷歌創始人萬萬沒有想到的。這也讓谷歌“不作惡”口號的前半段(“完美的搜尋引擎”The Prefect Search engine)形象得以深入人心。

谷歌觸控深淵
只是成也“不作惡”,敗也“不作惡”。正因為這句口號,讓谷歌公司陷入公司利益和道德觀點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此前谷歌曾經接手五角大樓一項名為Project Maven的軍事計劃,該計劃旨在推動人工智慧驅動的無人機武器,價值超過100億美元。
深淵的凝視
但是該專案一經推出後,卻引發部分谷歌員工的反感,他們普遍認為這會加大發動戰爭的可能性,與谷歌“不作惡”的初心違背。於是在今年早些時候,谷歌雲部門一些頗有影響力的軟體工程師組成了“九人小組”,他們擺明了自身的態度,拒絕為谷歌開發“Air Gap”等尖端安全功能。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尖端安全功能,谷歌可能很難贏得聯合企業國防基礎設施的一杯羹。而且,這一內部糾紛在谷歌內部愈演愈烈,超過4000人簽署了對Maven計劃的反對請願書。

雖然人數佔比不到谷歌總員工的5%,但這一現象仍然讓谷歌陷入焦灼的狀態。畢竟企業在不斷髮展,為了擴大競爭力,到底企業是應該繼續為良知奮鬥,還是以利益主導?當然這在中國顯得並不常見,但對於谷歌而言,無疑是最令人頭痛的事情。
企業究竟為何而戰?
這不禁讓全能網校想起,谷歌創始人在2004年首次為谷歌公開募股招股書時立下的“不作惡宣言”:“不要作惡。我們堅信,作為一個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從長遠來看,我們會得到更好的回饋,即使我們放棄一些短期收益。”這句宣言的影響尤為深遠,它最早因一些商業人士加盟技術驅動的谷歌後的種種舉動,引發谷歌創始人阿米特·帕特爾和早期員工的反感,他們擔心未來谷歌成長之後,可能會迫於客戶的要求更改搜尋結果排名、或者開發一些他們不願意開發的產品。如今,似乎印證了這一事實。

也許正是這句宣言所傳遞的理念,谷歌終於決定放手,它在本週一(10月8日)釋出宣告稱,谷歌決定不再競標美國軍方價值高達100億美元的雲端計算專案,稱該專案可能和企業價值觀相沖突。
尾聲:
谷歌的妥協,無疑是4000多名員工員工的勝利,同時也是企業價值觀歷經20年後仍屹立不倒的一種體現。全能網校認為這對於國內某些企業而言,無疑值得借鑑和期許。
來源: 360edu.c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全能網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