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鏈改的思考(下)
股改與鏈改的聯絡比較表
“鏈改”當然不是“股改”;但由於“鏈改”技術含量相對“股改”更高,且為新鮮事物;而“股改”則已經進行了三十多年,廣大民眾對之有了較為全面系統地認知,因此,將“股改”與將來要進行的“鏈改”比擬並列表進行對比分析,以更透徹地理解“鏈改”。
總之,鏈改運動也可以視為中國開啟的股改運動的深化,將使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更加穩健更加強勁。
實施“鏈改”之初步設想
中央政府能夠在區塊鏈技術可以在穩妥可控的狀態中實現社會經濟長足發展方面形成共識,從而出臺相應政策支援各類社會經濟組織參與到“鏈改”中來,為此,宜組建中央政府層面的“區塊鏈改革(鏈改)指導小組”,從國家層面上為穩步推進鏈改工作進行政策決策。
其次宜由中央政府層面的具體機構如聯合中央網信辦、發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財政部、人社部、國資委、中科院、工程院、科協等所屬機構的區塊鏈技術專家聯合組建全國行動機構組建“區塊鏈改革(鏈改)全國行動委員會”(簡稱“鏈改委”);協調歸口管理的經濟組織穩妥參與到“鏈改”事業中來。在鏈改委下可設立相應的辦公室進行歸口具體管理,具體將包括規劃與宣導、區塊鏈技術與平臺、資金與基金、學術與智庫、實驗室、試驗區、服務隊、超級節點等方面內容。
在這些具體歸口管理的內容方面,重要的是區塊鏈技術企業或平臺的技術能力管理及發揮應用。因為最終實施“鏈改”落地行動的是掌握區塊鏈技術的企業或平臺。這類似於股改中的證券公司。對區塊鏈企業的技術能力管理及監測也是政府政策重要的工作內容。
當然,“鏈改”遠比“股改”更需要技術的支撐;而且區塊鏈企業經常會呈現為有些掌握獨門祕技的狀態,因此,在實施具體的“鏈改”業務時,可結合啟動“鏈改”工作的需求及實施步驟,可以選擇有區塊鏈專業優勢力量的企業進行,也可以在“鏈改”全國行動委員會的統一調配下,結合不同的區塊鏈企業技術優勢進行組團實施。
當然,上述僅是初步設想,但結合中國國情,由政府主導穩步推進是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
“鏈改”在市場化需求中其實已經在行動
“鏈改”雖然目前多存爭論,尤其是在“幣改”、“通證改造”等攪動下難以成為全行業共識。不過,對應起前面做的“鏈改”定義,其實可以看到實際的“鏈改”已經在行動中。
這一年多,中國一些政府機構也都有應用區塊鏈技術改造成功的案例了。
2017年10月,廣東佛山市禪城區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IMI(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Identity)身份認證平臺,為市民建立信用身份,解決“證明我是我”的難題。
2018年2月,河北省雄安新區上線區塊鏈租房應用平臺。掛牌房源資訊,房東房客的身份資訊、房屋租賃合同資訊等都記錄於區塊鏈之上,並將得到多方驗證,不得篡改。這也是國內首例把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租房領域。
雄安“千年秀林”專案通過使用區塊鏈、大資料等技術,實現對森林建設資料精準管控。為每一棵樹建立一個二維碼“身份證”,以對苗木質量、工程進度等各方面進行追溯和管控,從而打造一個“數字森林”。此外,在該專案的建設中的財務管理方面也使用到區塊鏈技術,植樹造林的資金使用在鏈上完成,確保專款專用。
雄安新區的工程建設招標中同樣也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對工程建設招標決策的相關資訊進行留檔,通過區塊鏈技術永久儲存,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做到隨時調取檢視,依法追責。
陝西省也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了全省一體化政務雲平臺“陝數通”。通過“陝數通”,陝西咸陽將公安、民政、社保、醫院、銀行等市縣鎮三級1300多個單位部門涉及的85類資料上鍊,利用沙盒技術在保障資料安全和權屬不變的情況下,實現資料一橋鏈通、數權不變、融合應用。
2018年5月份,山東省青島市北區開始試點探索區塊鏈在政務方面的應用。具體而言,將政府業務“上鍊”,實現市民“零跑腿”和“無紙化”辦理。最終實現政府各職能部門的資料互享互用,為民眾建立信用和資料檔案,為信用社會提供依據。
還有些區塊鏈技術企業,如中鏈科技有限公司,早就在默默地推進著市場化的“區塊鏈技術改造”的“鏈改”工作。
這家凝聚了四十多位或在區塊鏈技術從業六年或在金融實業領域從業十幾二十幾年資深英才的區塊鏈技術企業只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與行業的應用,堅決不去搞投機發幣;在成立後的兩年左右腳踏實地地完成及在完成以下專案:1,甘肅扶貧大資料區塊鏈創新專案(鏈上甘肅);2,中國電信扶貧大資料專案;3,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專案:自主可控區塊鏈底層技術和應用示範;4,山東“企業上雲”財政補貼存證;5,“口袋理財”互金數字合約服務平臺;6,冬奧會碳匯林合約存證;7,霍爾果斯跨境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在跨境電商領域進行區塊鏈合約服務和供應鏈金融服務;8, 閒地寶自主售貨合約和數字合約;9,招商證券集團區塊鏈盡調存證系統;10,與中國移動通訊集團議院有限公司開展區塊鏈通用積分聯合研究;11,為金證股份開發股票質押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12,河北省區塊鏈雲服務平臺,基於區塊鏈的可信政務資訊互通......
至2018年7月,中鏈科技有限公司已經申報了56項發明專利,其中進入實審階段18件(2017年全球區塊鏈專利排名27);獲得19項軟體著作;並且開發有證雲鏈、BaaS平臺、去中心化數字資產交易系統等等。
像這樣專注於技術研發與實體經濟應用的區塊鏈技術企業,就能夠為“鏈改”大業的順利推進提供踏實的技術支撐。
2018年,中國的區塊鏈需要每一位區塊鏈從業者,共同推進區塊鏈改革發展的落地行動計劃中來。加入(鏈改)超級節點,未來在區塊鏈發展的道路上,定能披荊斬棘,共同創造區塊鏈堅不可摧的基石!
來源:區塊鏈風雲榜
本文由布洛克專欄作者釋出,代表作者觀點,版權歸作者所有,不代表布洛克科技觀點
——TheEnd——
關注“布洛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