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佈局AI+新葯研發,深度智耀獲紅杉中國近1500萬美元B輪融資
投資界10月9日訊息,AI新葯研發企業深度智耀(Deep Intelligent Pharma)已獲得近1500萬美元B輪融資,紅杉中國獨家投資。創始人兼CEO李星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AI+醫藥研發領域的產品研發及業務拓展。此前,它曾獲得來自 真格基金的數百萬美元Pre-A輪融資,後又獲得真格基金A輪追加投資。
李星表示,“目前製藥行業還處於人海戰術階段,遠遠沒有實現智慧化管理。”據悉,在圍繞“讓藥物研發更高效”上,公司已陸續推出了多個產品原型,在早期研發階段,包括AI驅動的藥物合成、藥物設計、藥物活性預測;臨床研究階段,則包括AI驅動的藥物警戒系統、註冊事務系統、寫作翻譯平臺、臨床資料程式設計系統等,覆蓋了新葯研發全流程上的一些關鍵節點。
據李星透露,公司目前已有50多家合作客戶,包括排名前十的跨國藥企、國內一線藥企、國內中小藥企,合作方式包括SaaS服務、本地部署、外包服務、戰略諮詢等。她強調,與其它AI藥物研發公司的商業路徑不同,深度智耀是通過“市場反哺研發”——即在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快速走向商用,以支援其它產品線的研發和產品迭代。
因此,在產品的商業化上,李星介紹,目前智慧化藥物安全警戒系統、註冊申報翻譯已經市場化, 而AI驅動的早期藥物發現平臺及AI輔助有機合成系統(化學合成和工藝改善)將在今年11月進入商業化階段。
深度智耀從新葯研發兩端切入,用AI加速早期藥物發現和藥物臨床研究。李星表示,未來大家的競爭要素主要在於產品質量、落地速度和價格上。從市場化程序和產品佈局來看,深度智耀已是國內AI藥物研發賽道的第一梯隊。不過李星也強調,藥物研發流程涉及約20個功能模組,即使是某個模組的專家對其它模組業務也只能瞭解大概,尤其“製藥還是離IT和網際網路非常遠的行業”,這造成了AI醫藥研發賽道當前的最大挑戰——醫藥專家和AI工程師的有效融合,或者說“行業+技術”跨界人才的獲取。她表示,“深度智耀的人才結構已十分完備,醫藥專家已有部分成功轉型為AI產品經理、資料探勘,或AI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