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原材料價格逐年增加 南僑股份闖關IPO關聯交易或是坎

儘管對於有些企業的負面事件,公眾確實如只有7秒記憶力的金魚那般容易淡忘,但一旦其涉及公共安全和食品衛生,就未必了。
被譽為“美食天堂”的中國臺灣過去數年曾曝出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從2011年的“塑化劑”事件,到2013年5月份的“毒澱粉”事件,再到2013年10月的“大統混油”事件,一時間令一批資深從業者遭遇口誅筆伐。
“食品大廠”南僑集團同樣未能倖免,2014年該集團曾因30批未經食品通關報驗的工業用油問題,導致產品下架。
近日,南僑集團旗下南僑食品集團(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僑股份)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擬登陸上交所,保薦機構為申萬巨集源。南僑股份本次擬募集資金共11.26億元,將分別投入到擴產建設及技改專案(7.23億元)、冷鏈倉儲系統升級改造專案(1.30億元)、研發中心升級改造專案(0.65億元)和客戶服務中心與資訊化系統建設及升級專案(2.09億元)中。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南僑股份由南僑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僑投控)通過離岸的南僑開曼間接持有96.11%股權,為南僑股份間接控股股東。2016年年報顯示,南僑投控主營業務包括洗劑製造、烘焙產品製造、麵粉食品製造、冰品製造、米類食品製造和餐飲事業。其中,烘焙產品製造佔合併業務比例高達61%。
1996年南僑投控成立天津頂好油脂公司,開始在中國大陸投產烘焙用油脂。而今,南僑股份有意將天津、上海、廣州和重慶四地的烘焙用油脂製造業務整合在一起打包上市。不過,其上市之旅或將面臨些許阻礙。
針對市場普遍關心的問題,《投資時報》向該公司傳送提綱詢問,截至發稿日未收到回覆。
原材料成本上行
隨著消費者口味的多元化與升級,資本市場此前對面包類上市公司素來友好,如總部位於瀋陽的桃李麵包(603866.SH)截至9月11日已錄得249億市值,市盈率超過40倍。而要製作香噴噴的麵包,自然離不開烘焙必需品的烘焙油脂。依靠水晶肥皂起家的南僑投控對油脂行業並不陌生,對其而言,開發烘焙用油脂產品無非是將工業用油脂生產轉向食用油脂生產。
2015年至2017年各期末(下稱“報告期內”),南僑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39億元、18.79億元、21.09億元,呈逐年增加趨勢。同期,南僑股份的淨利潤分別為2.16億元、2.84億元、2.17億元,總體上先升後降。在營業收入穩步上升的情況下,淨利潤的下跌與其營業成本的波動不無關係,其中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主要因素。
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所謂良心商家,大概就是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維持產品價格不變,且保質保量。報告期內,南僑股份的原材料成本佔生產成本的比例分別高達84.22%、85.35%、87.18%。
以南僑股份歷年採購金額最多的精煉24度棕櫚油為例,其平均採購價格分別為4897元/噸、5431元/噸、5983元/噸,後兩年分別增長10.90%和10.17%。與此同時,其它主要原材料的平均採購價格亦有不同程度漲幅。
報告期內,南僑股份的綜合毛利率由2015年的40.26%降至2017年的34.19%,而同期同行業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別為39.42%、37.05%、39.96%。
存貨週轉率逐年下降
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漲趨勢明顯,該公司存貨週轉情況變化同樣值得關注。
報告期內,南僑股份存貨週轉率分別為4.80、4.93、4.52,在2017年出現下滑趨勢,而這或將加重公司冷鏈倉儲負擔。
招股書稱,南僑股份現有冷鏈倉儲設施已經達到飽和使用狀態且部分設施老化需要整改。報告期內,南僑股份固定資產的成新率分別為49.83%、50.42%、66.64%。
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存貨週轉率分別為7.84、7.38、10.37,明顯高於南僑股份的存貨週轉率。招股書顯示,南僑股份在天津、上海、廣州三地共5個生產主體均有一定數量的存貨,同時,南僑股份還設定了3個月的原材料供應準備,因此較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的存貨週轉率低。
另一方面,南僑股份逐年增加的存貨餘額也將引起潛在投資者關注。報告期內,該公司存貨餘額分別為1.92億元、2.58億元、3.53億元,2016年和2017年的增長率分別為34.38%、36.82%。
更需注意的是,南僑股份的存貨餘額幾乎被原材料和庫存商品平分天下。報告期內,其原材料佔存貨餘額的比例分別為63.80%、56.08%、54.42%;同期庫存商品佔存貨餘額的比例分別為31.75%、39.61%、40.35%。
關聯方交易額逐年增加
南僑集團作為“食品大廠”不僅生產烘焙用油脂,還進行進口乳製品的貿易。當然,“自家人”從中多少都有點受益。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南僑股份向前五名供應商的採購金額佔採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3.81%、54.53%、47.02%。其中,上海僑好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僑好貿易)排名不斷上升。
報告期內,南僑股份向上海僑好貿易的採購金額分別為0.49億元、1.45億元、1.77億元,後者的供應商排名也從第4位上升至第2位,再到最近的第1位。
據《投資時報》研究員瞭解,南僑股份和上海僑好貿易均是南僑開曼的控股子公司,且南僑開曼被南僑投控的全資子公司南新國際有限公司直接控制。雖然招股書稱,上海僑好貿易銷售進口乳製品給南僑股份後基本實現微利,關聯交易有其必要性且定價公允。但有分析人士認為,此舉並不有利於南僑股份競爭性和獨立性的發展,長此以往極容易造成南僑股份對上海僑好貿易的依賴性。
來源:《投資時報》研究員 曾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