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之下,“剩”者為王
距離年初的大瀑布已經過去大半年了,但熊市至今仍然看不到盡頭。從年初2萬美金的奇蹟,到現在震盪不定,數字貨幣成交量日漸下降,市值也大幅度萎縮。熊市之下,是幣圈所有人的苦苦掙扎。
交易所 緊隨流量
熊牛交替,交易所熱度依舊。只是現在幣價的持續低迷,讓這些曾經如日中天的交易所也感到陣陣寒意。刷出來的繁榮終究是自欺欺人,想要脫穎而出還是得拿出真本事。於是有錢的想著上市,沒錢的盯著客流。代理返傭,高倍槓桿,降低費率這類活動層出不窮,Fcoin帶起的流量繁榮於黑暗中給了各個中小交易所以希望。
於是你就看到了各個沉寂已久的幣圈社群突然活躍起各式各樣的“合夥人計劃”。對於現在的中小交易所而言,賺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獲得流量。只要有流量就能活下去,在熊市活下去撐到牛市就是勝利。
而佔據大部分流量的頭部交易所則開始轉型,火幣全球運營中心在海南落地,幣安也做起了區塊鏈慈善基金會,對於他們而言,活下去無需擔憂,只要大家還認同區塊鏈,那麼紮根發展,拓展影響,這就足夠了。
社群 孤寂涼涼
社群活躍不再,是現在許多專案方面臨的問題。行情不在,尚可安心等待,技術不牢,正好熊市發展。唯獨這個社群活躍問題,是大部分專案方不能解決的。糖果和空投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 社群活躍度,但在組團羊毛黨攪和的情況下,這種方式代價就變得很高。再加上羊毛黨隨拿隨走的特性,導致這種方式造成效果也不是很好。這顯然經不起行情下行的考驗。
社群扮演的角色應該是多種的,可能是參與者,可能是監管方,可能是股東,但在之前浮躁的環境下,積累的更多的可能是基於利益,假以信仰的賭徒罷了。於是乎,現在的社群只剩下群主和廣告者的鬥智鬥勇。
專案方 於沉默中爆發
價值幣,團隊在做事,拿住,讓團隊的人先走。這是一句幣價暴跌時專案方迴應使用者在做事時的調侃。
有一個理論叫倖存者偏差,簡單說就是人的思維是有侷限的,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資訊。就比如進入幣圈的人只看到因炒幣暴富的少數人,而沒有看到無數因炒幣而傾家蕩產的人。
專案也是,曝光的專案都是就卷一波走人的,一些真正做事的專案則被波及誤解。所以,現在專案披露越多越對行業有利,把糟粕剔除出去,才是真正的發展之道。
熊市之下 剩者為王
牛市下,熙熙攘攘,所有人把自己的小算盤打地噼裡啪啦響,所有人都在追著財富,卻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熊市下,一地雞毛,昔日的信仰與共識都被踏在腳下,區塊鏈向世人露出它本來的樣子。
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2003年,亞馬遜、eBay、雅虎三家公司穿越了寒冬,成為了佼佼者,如今,當初險些賣掉的騰訊成長為參天大樹,枝繁葉茂。
現在我們所要做的從來不是拓展,而是等風來。
【鏈虎財經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轉載自 雷鹿財經 ,經授權後釋出,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鏈虎財經立場無關,如涉及言論、版權等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盡快處理。本站所有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幣市有風險、投資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