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財經:快速公交飲料回收機“涼了”,區塊鏈環保該怎麼搞?
最近,快速公交(BRT)站臺的飲料瓶回收機曾掀起一度市民使用熱潮,這部機器是北京首個環保措施的重要一步,將廢物回收讓全民參與,把廢舊塑料瓶投進機器,進行返現,可充值手機話費或者公交卡。價格為幾毛一個空瓶,還是相當划算的,同時也減少了塑料汙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日晒雨淋,系統故障越來越多,無法投瓶,投瓶無法返利,或者機器黑屏的問題在4條快速公交線路站臺到處可見。無人維修,返利越來越低,機器大量停止使用,這步環保行動也“涼了”。
全民參與的環保行動,僅僅依靠車輛尾號限行還遠遠不夠,但是,類似“補貼”的政策又很難應用落地。在新技術興起的2018年,又有越來越多的人轉向利用區塊鏈進行全民環保行動。
多位專家表示,區塊鏈用技術設計取代傳統的權威控制和情感信任,建立了一種全新的網路結構進行認證、確權、交易和追溯等。由於其公開透明、分佈廣泛,並且不可篡改偽造和取締記錄,可以有助於消除環保欺詐、造假等行為。
日前,環保上市企業三聚環保發文,瞄準區塊鏈與農業結合的現代化發展趨勢,依託這種先進的資料管理技術,協助縣域打造生態農業聯合品牌。
但是我國在使用區塊鏈進行全民環保的行動還著實困難,同樣也陷入了和飲料瓶回收機一樣的困境,創業難,融資難,監管難的問題成為了阻礙。但是,我們可以和他國進行合作,共同助力環保也是一種方法。
蒙古國剛剛推出“亞洲超級電網”專案(簡稱WSEC),該專案就是無縫接駁區塊鏈,全力打造風光互補系統的典型。利用區塊鏈技術構成的生態系統,允許投資者進行認購和持有,以智慧合約方式保障使用權和利益分配。
除此之外,WSEC與新加坡能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中心內容就是“區塊鏈+太陽能分散式發電專案”。一個去中心化和市場化的電力分配體系由此產生,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降低能耗,同時綠色環保,一舉三得。
新加坡作為區塊鏈大國,也是最“乾淨”的 國家,他們是怎麼進行環保的呢?據總部位於新加坡的SEED基金會介紹,在他們建立的綠色區塊鏈環保平臺上,人們可以下載SEED手機APP,上傳可以證明自己綠色生活方式的資訊,如以步行或騎自行車取代駕車等,從而獲得SEED發放的ZERA獎勵積分。這種積分可在SEED交易平臺用於投資環保能源專案。這個專案擴大了公眾對減排行動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沒錯,在區塊鏈平臺上,我們不需要實體的資金,而是通過虛擬的獎勵進行多處利用就可讓全民參與進來。
目前我國正在合作研究碳鏈(CBN),這是由BTC123國際交易平臺攜手美國,新加坡,加拿大,俄羅斯,香港,澳門,中國環基金組織協會聯合打造,八個國家同時啟動。將於2020年在所有學校,醫院,小區,商務寫字樓,公園,公交車站等地建立人工智慧碳排放站點,收集碳排放資料,發放碳鏈獎勵,鼓勵引導民眾節能減排,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每天運動步數超過一萬都會獎勵0.01到0.1個不等的碳鏈,生活水電用量小於以往均量會獎勵碳鏈,參與公益和建言獻策等其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也會獎勵碳鏈,熱愛環保並相信碳鏈升值的人每天都願意掃描二維碼獲取碳鏈,中國及海外八個國家的民眾都會願意持有。
據瞭解,碳鏈有限的五千萬個幣的價值會隨著持有人的增多而增加,碳鏈的價格也將隨著人們對這一火爆技術的追捧而水漲船高,甚至可以說未來你的碳鏈(CBN)多少,能夠決定你的財富多少。由此可見,這將會是一個最有效、力度最大的一個環保方法了。
但是,有專家表示,區塊鏈雖有著公開透明、分佈廣泛,並且不可篡改偽造和取締記錄的特點但是,要實現上述功能,首先要跟物聯網連線,確保資料真實、可採集;其次是管理等各方面要依據區塊鏈的核心思想,做好配套工作。解決了這些,區塊鏈技術才能真正創造價值、成為能夠落地的產業。否則,就會和快速公交(BRT)站臺上的機器一樣,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