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老人走失溺亡 老年公寓應否擔責?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人工作繁忙,無力親自照顧年邁的父母,老人公寓逐漸成了時代的寵兒。於是,為了給父母挑選一個良好的養老環境,兒女們在各個老人公寓之間選擇著。為的就是讓老人們能夠安享晚年。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子女和老人都會選擇老年公寓來養老。可要是出了什麼意外,這個責任誰來承擔呢?
讓我來跟你講個案例吧!
案情回顧
2016年9月15日,李老伯的兒子以李老伯監護人和經濟擔保人身份與某老年公寓簽訂服務協議,協議特別載明“老年公寓只為入住人員提供居住膳食、衛生服務,不承擔監護人義務,對入住人員的一切行為及所引起的一切後果,公寓不承擔責任”。
2016年12月25日17時,李老伯與同住老年公寓的劉老伯離開公寓,前往不遠處的某教堂參加聖誕夜活動。二位老人在活動中走散,劉老伯一人回了公寓。翌日早餐時,公寓工作人員發現李老伯未回,遂通知李老伯兒子,並向當地派出所報警。3個多月後,李老伯被人發現在距離公寓1公里遠的一處路邊河溝附近死亡,經公安機關確定為落水溺死。
事後,李老伯兒子要求老年公寓承擔賠償責任被拒絕,遂將其訴至法院,要求賠償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共計13萬餘元。
法庭審理中,被告老年公寓辯稱,由於李老伯有自理能力,雙方簽訂協議時,已告知其居住自理區域,公寓只提供吃、住和衛生服務,對老人其他一切行為均不負責。而且,在發現李老伯走失後,立即通知其法定監護人,主動向110報警,已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法院判定
法院審理認為,本案事發當晚,李老伯外出未回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未能及時發現並通知其監護人,存在疏忽管理的行為,負有一定的責任。
被告以雙方簽訂入住協議時,約定只提供吃、住和衛生服務,對老人其他一切行為不承擔責任為由,免除其責任的抗辯,因雙方約定的免責條款屬被告老年公寓利用自身優勢,免除自己責任、加重對方責任的格式條款,不具有法律效力,被告老年公寓據此辯解其應免責的理由不予採納。
法院根據查明的案件事實及過錯程度,酌情考慮被告老年公寓應承擔10%責任,遂判決被告老年公寓於本判決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支付賠償金2.6萬餘元。
大白講解
我國合同法第40條規定,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該條款無效。
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雙方約定的“只提供吃、住和衛生服務,對其他一切行為不承擔責任”無效。
此外,老年公寓作為管理人,在老人外出未歸時應及時發現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本案中老年公寓在李老伯走失一夜後的翌日早飯時才發現,故其在履行安全保障義務上存在過錯,應承擔與過錯相當的賠償責任。鑑於李老伯有自理能力,其對自己深夜外出不慎落水身亡的行為應負主要責任,故法院最後判決被告老年公寓承擔10%的責任。
降低養老機構運營風險,智慧養老是關鍵
發生這樣的悲劇,對於家屬是一個永遠的痛,對於老年公寓,除了因為管理不當導致的直接經濟賠償損失,對於公寓本身形象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事故的發生的根本原因,是老年公寓對老人的管理出現了問題,疏忽了老人外出的安全監控和管理。其實類似這樣的安全事故,屢有發生,養老機構必須要找到規避安全隱患的解決方法,才能確保老人的人生安全,降低機構運營的風險。
目前,各大養老機構在解決養老問題上都在做一些新的嘗試,進一步保障老人的健康與安全。智慧養老互聯生態倡導者愛牽掛www.aiqiangua.com表示:降低養老機構運營風險,智慧養老是關鍵。
智慧可穿戴裝置是智慧養老重要服務入口,同時也是老人安全的保障。機構可通過給老人佩戴智慧終端裝置,對老人進行實時定位監控,讓管理人員隨時知道老人位置。另外,機構還可以通過管理後臺設定一個虛擬的安全區域,當老人超出了安全區域,智慧裝置會自動報警,併發送老人的實時位置資訊至管理中心後臺,通知管理中心安排管理員或者家人將老人送回家,降低走失和意外事故發生的風險。
這裡有必要重點解釋這個“虛擬安全區域”是什麼。虛擬安全區域其實就是所謂的“電子安全圍欄”,通過管理後臺或者管理App在地圖上劃定一個範圍,該範圍就會被智慧終端裝置定義為“安全區域”。一旦智慧裝置的位置超出了安全區域的範圍,智慧裝置就會自動識別,並主動傳送警報與定位到管理後臺或管理App,提醒監護者及時檢視老人狀態,並將老人安全找回。
不過,有很多消費者,甚至是專業的機構使用者都對於安全區域自動報警的功能有一點誤解,以為老人前一秒踏出了安全區域,下一秒就能收到警報。其實這是不準確的。由於這一功能是通過智慧裝置連線GPRS與LBS將定位資料傳輸到伺服器而實現的,而這個資料傳輸存在一定的頻率,因此它並不是實時檢測的。也就是說,可能老人踏出安全區域後大約5分鐘,智慧裝置才會將警報傳送給監護者。
不過可不要小看這5分鐘。當老人走失時,每一分鐘都關乎著生命。早一分鐘找到,老人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而且,當智慧裝置傳送警報時,會同時傳送實時的定位資訊,幫助監護者及時準確地找回老人。
老人走失5分鐘後發現和1小時後發現,結果可能是天壤之別。不管是定位還是電子安全圍欄,其實都是保障老人安全的一種手段,只有老人的安全得到保障,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才會降低。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理想狀態。希望每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都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