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亞洲首富的馬化騰 如今面臨著怎樣的危機
作為港股頭號科技股,騰訊股價從去年年末的42000億港元,已經跌到如今的31000億。半年時間市值蒸發超過一萬億,縱然是財大氣粗的騰訊也坐不住了。
為了應對跌跌不休的股價,騰訊正式謀劃組織架構和人事調整已經不是祕密了。如今騰訊到底存在什麼問題,這次架構調整又是否能夠讓騰訊穩住自身的股價,這就是我們目前迫切想要知道的。
陷入增長瓶頸的騰訊
如今的騰訊,簡單的說就是面臨一個增長難題,特別是遊戲業務和社交領域的增速出現下滑之後,導致集團總體營收大幅放緩,作為騰訊的兩大王牌,遊戲和社交如今又面臨著怎樣的問題。
根據騰訊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手遊業務收入176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 ,相比上一季度的217 億元環比下降19% 。PC 端遊戲的表現也不如人意,收入129 億,同比下降5%,比上一季度的141 億元下降8%。
隨著監管機構已經凍結了網路遊戲版號和備案的審批之後,騰訊遊戲業務發展愈發受到限制,特別是當騰訊耗費巨資引進的大作《怪物獵人:世界》因為版號問題被下架之後,騰訊遊戲也一路走到了最低谷。
社交業務雖然沒有遊戲業務這樣明顯的下滑趨勢,但憑藉“QQ月活躍賬戶數比去年同期下降5.5%,僅為8.03億”這條訊息就足以看出社交領域的困境。
騰訊作為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社交巨頭,如今的使用者體量幾乎已經涵蓋了國內所有網民,如何獲取新使用者時騰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對於騰訊而言在社交領域想要實現迅速發展,除了再打造出一個微信之外就只剩海外市場一個方向。
但人文環境的差異,Twitter、Instagram、Facebook的存在,讓騰訊始終無法大規模開啟海外市場。海外市場受阻,而國內市場騰訊又要面對今日頭條、抖音、子彈簡訊這些層出不窮的挑戰者讓騰訊疲於奔命。
政策監管、海外市場缺失以及層出不窮的挑戰者,就是遏制住騰訊發展的一堵圍牆,如今的騰訊想要用架構調整來打破這面牆,能夠成功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