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山炮轟飛豬旅行殺熟,屬於價格欺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快訊 | 10月8日訊息:今日作家王小山發微博炮轟飛豬旅行APP大資料殺熟。王小山稱:“一張機票,查1104,到訂的介面變成2322,過幾個小時變成2796,在別家訂了,1300,返回飛豬,又變回2322,癔症。”
王小山還回憶稱,此前從利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票,同一航班,別家賣2500元,飛豬顯示的售價卻高達3211元。

王小山微博截圖,來源:新浪微博
近一兩年,攜程、飛豬旅行、滴滴等平臺利用“大資料殺熟”被更多消費者感知和詬病。去年女藝人韓雪也曾發微博吐槽攜程的“捆綁銷售”。韓雪在微博中告知網友“攜程在手,看清楚再走”,炮轟攜程APP存在不少“套路”,特別是捆綁銷售。
目前很多電商類、垂直服務網站利用大資料的分析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服務,降低了平臺的運營成本,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但是,摸透了使用者消費習慣和心思的網際網路平臺卻藉助大資料對使用者進行價格歧視。“殺熟”通常的套路是老顧客的價格更貴,讓新顧客享受初體驗的“甜頭”。
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滴滴、攜程、飛豬旅行以及淘票票在內的多家電商平臺均被曝疑似存在“殺熟”的情況,涵蓋了線上差旅、線上票務、網路購物、交通出行等多個領域。
但電商平臺卻矢口否定,並將差價歸咎於日期、支付方式、供應商、裝置等不同原因。而因為電商平臺掌握著服務的解釋權,所以差價看著十分合理,並且平臺給予新使用者福利看上去是十分正常的促銷推廣行為。同時,對於權益受損的使用者來說,維權的成本過高,因此這類殺熟現象屢見不鮮。
相關法律人士表示,如果是以大資料為使用者提供差異化服務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商家以侵犯消費者知情權的方法獲利,屬於價格欺詐。平臺根據大資料來殺熟,背後的技術來源是電商銷售千人千面的技術,平臺利用了老顧客的信任以及忠誠度而對其進行異價處理顯然是明顯的價格欺騙,屬於違法行為。大資料殺熟,暴露出大資料產業發展過程中資訊的非對稱以及價格的不透明。
值得慶幸的是,將於將於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電子商務法》第十八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根據消費者的興趣愛好、消費習慣等特徵向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搜尋結果的,應當同時向該消費者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徵的選項,尊重和平等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商家利用差別化定價來獲取更高利潤是合理的,但前提是不能剝奪消費者的選擇權。或許在享有知情權的前提下,消費者選擇商家定製價格更高的服務和產品,並認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或許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那麼對於消費者應該如何應對“大資料殺熟”?在電商垂直類平臺購買服務時,應該貨比三家,選擇滿意的價格和服務。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的服務可以直接繞過電商平臺,直接在服務提供商上購買服務。
例如訂機票,消費者可以直接上航空公司的官網APP訂票,還可直接在官方上比較。並且退改簽也不會像旅遊出行服務平臺那樣亂扣費。
而對於訂酒店的話,如今很多連鎖酒店都已經推出官方APP,消費者可以直接在APP上預訂酒店,價格與攜程、去哪兒那些相差不大,而且經常會有特價房。對於門票,則可以通過大麥、淘寶甚至微信等平臺進行比較後,再購買。
(鈦媒體編輯整理自新浪科技、鳳凰網科技)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訊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