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科技:天翼雲盤7.0將“儲存+傳輸”移動化
艾瑞諮詢公開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天翼雲盤全國使用者規模達4.3億,月活躍使用者突破1億,檔案儲存量則突破1000萬個/天。使用者爆炸性增長的背後,是天翼雲盤依託中國電信作為三大運營商之一的天然優勢,拉動使用者進行流量消耗的結果。天翼雲盤7月底上線了7.0版本,將使用者從傳統的“依賴無線網路才能進行大容量資料傳輸”的困境中解放出來,徹底將網路雲盤移動化。
中國電信打造的“個人與家庭雲資料中心”
自從網際網路大爆炸發展以來,資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翻倍的形式劇增,照片、視訊等成為了保留珍貴時刻的介質,但“越來越多的資料堆積”與“普通使用者擁有的儲存介質越來越少”之間的矛盾日益不可調和。雲端儲存通過雲端計算的時代背景來到人們眼前。
2012年6月天翼雲盤上線,同時釋出PC、手機、PAD版以來,累積了超過4.3億的使用者規模,如今已經全面覆蓋手機、PC、TV等共10個終端,讓使用者可以隨時隨地、隨手可獲個人的資料資源,;通過API、SDK開放儲存能力賦能天翼雲盤,讓能力更加開放,使使用者可以在多場景下統一儲存,實現資料共享。
中國電信為使用者打造的這一“個人與家庭雲資料中心”輕鬆地實現瞭解決了使用者痛點,讓使用者從電腦、手機、硬碟等傳統儲存介質中解放出來。
“傳輸+儲存”新革命:讓使用者從傳統形式中解放
根據Cisco GCI 預測,到2020年,將有59%(23億)的網際網路消費者使用個人雲端儲存,復和年均增長率(CAGR)達42%, 而當今時代下,雲端儲存在扮演著手機的雲空間,成為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數字倉庫的同時,擁有著諸多的缺點。
第一,只把雲盤當成資源型服務,而沒有根據場景對產品進行優化,與手機、電腦等傳統傳輸介質一般,只是將資料進行儲存,且並不比傳統介質方便;
第二,雲端儲存作為一燒頻寬、二燒硬體的燒錢業務,雖說是剛需,但真正能滿足使用者需求且能做好正向資本運轉的沒有幾家,與大資料和雲端計算背景下應該出現的百花齊放的場景不太相符;
第三,傳統雲盤的檢索功能較弱,大多數人把雲端儲存當成垃圾桶,各種資料不加分類檢索地放到雲端。資料不能進行分享和傳輸,與一潭死水無異;
第四,速度和容量的限制,導致使用體驗不佳。雲盤服務既耗頻寬又吃儲存,網盤對雲端的頻寬耗費嚴重,而昂貴的會員服務又不是所有普通消費者所能承受的;
跨越不同終端,相容不同場景,更方便使用者分享,以及更高效的智慧處理,才是未來雲盤的方向,“靠譜、穩定和安全”的雲盤服務才能打動使用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天翼雲盤依託中國電信作為三大運營商之一的天然優勢,鼓勵使用者進行流量消耗,為使用者提供更優惠的套餐政策,將使用者從傳統的WiFi+PC傳輸方式中解放出來,把“儲存+傳輸”移動化,提升了雲盤的使用效率,推送雲盤傳輸與儲存的進一步發展。
天翼雲盤運營商市場排名第一 份額達80%
艾瑞傳媒資料顯示,在三大運營商雲盤產品中,天翼雲盤遙遙領先,市場份額高達80%,具體表現在,主流電子市場下載量下載量2.3億,遠超中國聯通(沃家雲盤,下載量35萬)和中國移動(和彩雲,下載量1330萬)產品下載量之和。天翼雲盤還曾活的過無數殊榮,其中就包括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大國品牌1000強”最佳安全雲端儲存之星和2018年中國金指尖獎“最佳大資料應用平臺”的獎項。
艾瑞傳媒研究資料表明,天翼雲盤使用者的年齡介於16歲-45歲之間男性,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使用中高階智慧手機,61%使用者每月上網流量超過300M-1G, 使用者群體具有高品質、高消費的特性。【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艾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