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國慶整改7日悄然度過危機,網友:求生欲極強!
距離滴滴樂清事件,已經過去了整整46天。
那個巧笑嫣然如花朵一般的女子的印象,也在逐漸淡化,畢竟每天充斥在我們眼球的仍是數之不盡的娛樂新聞和那鋪天蓋地的“偷稅漏稅”新聞。不過,這漫長的46天對於滴滴而言,仍舊並不好過。
最初的它,在滴滴樂清事件爆發後,仿似從深海旋渦中被拋起,隨後又被呼嘯而過的颱風狠狠刮過,最後重重墜地,發出一道悲痛的哀鳴聲。只是,當它墜地之際,人們也沒有放過它,依舊踐踏著它,唾罵著它,那副咬牙切齒的模樣全能網校依舊曆歷在目。

只是在46天過後,踐踏唾罵它的人卻變得越來越少,反而祈求恢復順風車的人越來越多。這是怎麼一回事?其實,這一切都離不開滴滴在這段時間內的努力。無論人們怎麼唾罵它,它都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只是在默默的改變自己,加強各類安全服務,就連國慶7天也未曾停下過改變的道路。
一、國慶第一日的改變:
國慶第一天,滴滴成立了長假應急保障工作指揮部,由滴滴出行CEO程維擔任總指揮,在假期內持續落實企業安全生產和維穩主體責任,認證做好出行安全保障工作。而在此前9月29日,滴滴出行還收到了69301條來自各行各業的意見和建議,它表示自己將在國慶長假期間內認真梳理和學習,並在長假結束後對外公開回復。

二、國慶第二日的改變:
國慶第二日,滴滴出行宣佈,它將在全國各個城市陸續開展“把脈滴滴”懇談會,公司管理層和各部門和各區域負責人將於大家交流,10月6日將召開乘客司機懇談會北京專場。
三、國慶第三日的改變:
國慶第三日,滴滴宣佈了此前9月底邀請交通、安全、經濟等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了兩場專家意見徵求會的主要觀點:
1、滴滴自身需要發生重大轉變,深入研究多方需求,推動網約車良性發展;
2、滴滴應該將安全作為公司核心指標,重新梳理公司整個體系,將安全理念貫徹到每個環節;
3、滴滴應該積極與主管部門交流,完善平臺治理機制,實施安全應急演練,提高公眾安全體驗;
4、滴滴要改變向錢看的業務發展模式,要以服務使用者為最高準則;
5、滴滴篩選司機時,要擇優更要汰劣,做好安全防禦措施,更要聽取司機的意見和建議;
6、滴滴要為共享經濟做代表,應為行業標準做貢獻。
四、國慶第四日的改變:
滴滴宣佈,9月底成立的“警方調證對接工作組”已在長假期間7*24小時待命,在符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持續加快警方調證流程,最長不超過10分鐘即可配合警方完成調查工作。一切都是鮮血帶來的改變。
五、國慶第五日的改變:
滴滴宣佈自9月4日啟動安全整治以來,車內衝突率較一個月前下降了48%(每百萬訂單車內衝突數從52.2單下降至27.1單)。這歸功於安全整治期間對司機的安全稽核流程(比如有無犯罪記錄、三證是否為真,出車前需人臉識別通過,加強對司機安全知識宣導),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此前試運營的錄音功能。滴滴表示,滴滴錄音功能對司乘雙方不文明行為起到了震撼作用。
六、國慶第六日的改變:
滴滴宣佈召開司機意見徵求會,公司高階大都作為一線客服,現場聆聽需求意見。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司乘公約,完善平臺規則,定時向司機乘客宣講;
2、平衡安全和效率之間的關係;
3、優化產品功能,提高司機接單效率;
4、提高客服效能,幫助司機解決實際問題;
5、為司機提供更多服務,增強司機歸屬感;
總體上看,滴滴出行在朝著計程車公司的形態發展。
七、國慶第七日的改變
滴滴宣佈了10月6日乘客意見徵求會上的若干意見,同時滴滴出行CEO程維希望大家用最嚴苛的眼光監督和幫助滴滴。現場,乘客提出了若干問題,主要內容如下:
1、安全功能還需進一步優化;
2、細化客服分級制度,完善客訴分級標準和處置流程;
3、作為公眾服務平臺,滴滴應系統梳理平臺規則,平衡司機、乘客生態,逐漸培養更加成熟的服務體系和更加和諧的司乘關係;
4、加強司機教育和司機服務管控體系,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司機管理;
5、持續優化產品體驗,打磨產品細節;
6、乘客醉酒狀態下單獨乘車為自身和司機都帶來了較大風險;
7、針對一些探索中的安全方案進行了討論和評估,如何乘客實名制、行程中攝像等;
同時,滴滴還展開了線下調研活動,公司管理團隊上街徵求意見。
全能網校談:
生命,理應敬畏。對於滴滴出行此番種種表現來看,它有悔改之意,也有實際行動。對此,網友紛紛戲稱道:“嗯,求生欲極強。”事實上,一昧的謾罵和嘲諷解決不了事情,唯有靜下心老老實實的認個錯,踏踏實實的做改變,這樣事情才有解決之道。也希望滴滴此次的整改不是表面功夫,而是真真正正為乘客和司機做改變,這樣無需擔心求生欲是否強烈,基業照樣能長青。

最後,你會原諒滴滴嗎?在下方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
來源: 360edu.c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noindex">全能網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