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協同成自動駕駛新熱點,百度和阿里誰將領跑?
科技雲報道原創。
“隨著汽車網聯化和對汽車自動駕駛的研究不斷升級,車路協同成為不斷被提及的一個熱詞。除了阿里、百度之外,包括福特等車企和華為等IT公司均在近年開始佈局車路協同。為什麼車路協同越來越熱?”

曾經很長時間內,大多數的研究機構和企業都是專注於對汽車車聯網、自動駕駛的研究,而對於路的衍生和研發卻很少被提及。若想要實現未來交通的智慧,就不再是汽車自身的智慧那麼簡單。
試想,如果使用者能夠基於車輛與道路訊號燈的資料聯動,實現出門一路綠燈到達目的地,這種體驗感受應該會很不錯。
因此,“車路協同”這一概念被提出,即採用先進的無線通訊和新一代網際網路等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資訊互動,並在全時空動態交通訊息採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充分實現人車路的有效協同。
簡單來說,車路協同是將車、路、人、雲有效的結合,在各自產生的資料基礎上形成智慧,不僅有效的解決使用者所遇到的出行問題,同時對公路上產生的各種交通狀況也能夠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如果說以往自動駕駛的價值是讓路上的車輛都能變成由“二十年駕齡老司機”駕駛,那麼車路協同則像是又給每輛車配備了一個開了“天眼”的交警,“他”將站在“完美”視角保障安全、疏導交通,高效分配道路資源。
實際上,車路協同技術,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歐美日等國家提出,我國也早引入了車路協同研究議題。“十二五”期間,科技部立項了“智慧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清華大學、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等10家單位參與,取得了從0到1的進展。
如今,科技巨頭宣佈大舉入場,顯然給這個產業帶來了全新的變化。各大科技公司著力研發的車路協同,在解決方案上被稱為V2X(Vehicle to X)。
這是通用汽車在2006年提出的技術體系,特點是利用基站與無線通訊技術進行人、車、路之間的協同感應,這就把今天的火熱的雲端計算與無限通訊技術與車路協同聯絡到了一起,而5G與AI的加入則讓車路協同有了更廣闊的技術想象空間。
從目前的一些企業佈局來看,百度從2016年底開始佈局車路協同相關研發,2018年9月,百度又宣佈重大戰略計劃,宣佈百度阿波羅將於年底開放車路協同方案;
2018年,在杭州雲棲大會期間,阿里巴巴集團正式宣佈升級汽車戰略:由車向路延展,利用車路協同技術打造全新的“智慧高速公路”;
福特在2017年著力中國道路的車路協調方案探索,並已經在上海進行相關測試;深圳RoadStar公司專門致力於解決中國困難的道路環境方面的自動駕駛,加速車與路的配合;新生車企華人運通在公司成立初期就已經佈局“三智戰略”即智慧汽車、智慧城市、智捷交通。
目前百度與阿里是國內車路協同最具競爭力的兩家企業,那麼,百度與阿里相較,彼此之間的優勢各體現在哪些方面?
百度開發戰略下的“車”端優勢
從戰略上看,開放賦能一直是百度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戰略。從百度大腦開放120項AI核心能力,到Apollo開放已擁有126家合作伙伴,包括微軟、博世、大陸、TomTom、OEM廠商等,甚至一流高校和政府部門也相繼與百度達成合作。

不僅如此,Apollo開放平臺已經更新迭代至3.0,其與金龍客車、SB Drive達成戰略合作,實現了阿波龍的量產,甚至計劃於2019年與江淮、北汽,2020年與奇瑞共同推出無人車。
Apollo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已是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生態,其產業合作已經成熟,集合眾人之力,發展車路協同水到渠成。
2016年,百度即開始佈局“車路協同”全棧研發,可謂是業內最早佈局車路協同的公司之一,並在場景資料和測試里程積累上取得了階段性進展。2018年,Apollo車路協同方案的正式開源,是Apollo發展歷史上的重要時刻,它標誌著Apollo開放平臺進入了車端和路側整體開源的新階段。

在車路協同場景中,百度在無人車測試方法、場景構建、車聯網、高精度導航及地圖等方面擁有專利,其中V2X技術顯得尤為重要,而百度的V2X系統發展較早,相對成熟。
百度曾對外分享研發車路協同領域的關鍵洞察,即需要車端、路側和通訊鏈路三管齊下,而車端經驗尤其重要。只有車端的多場景實踐,才能對路側感知裝置精度和通訊鏈路效率提出更精準的需求,並對路側裝置資訊反饋的實際效果進行驗證。
從技術優勢看,百度手握車路協同中“車”的資源,而車又居於主導地位,因此對於百度來說,相當於是掌握了主動權,尤其是在與阿里的競爭中,可彌補其在路端的短板,優勢較為明顯。
阿里封閉場景下的“路”端優勢
與百度開放生態之路相反的是,阿里走了一條封閉之路。目前阿里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路端,其發展車路協同擁有菜鳥聯盟場景、ET城市大腦等助攻,封閉的路端場景顯然更適合阿里,阿里要實現的是對路的掌控。
從阿里的佈局來看,在“智慧高速公路”計劃的戰略執行上,阿里將從雲控平臺、智慧感知基站、協同計算系統三個層面執行,路測使用打磨感知基站技術,車的感知與協同計算由AliOS構建,雲端平臺扮演雲端大腦的角色。
阿里認為,車路協同是自動駕駛研發的終極形態和未來方向,而車路協同的道路端核心構成部分是感知基站,不僅大大降低成本,也提高了無人駕駛的安全性,甚至未來也可以為普通的機動車提供智慧化的道路資訊服務。
此次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展示了他們的智慧感知基站,這是其車路協同系統的基礎。

這些安置在路口的基站,能夠全天候、無死角的感知周圍的交通場景,相比單車感測器,這個基站能夠更加立體、全面的感知道路情況,在小型交通場景下獲取更多的道路資訊。另一方面,靜止的智慧感知基站能夠比運動中的車載感測器感知更加精確,減少了誤判的機率。
可以說有了智慧感知基站的輔助,自動駕駛汽車的感知系統將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安全係數能夠再登一個階梯。
當然阿里的車路協同並不只是如此,智慧感知基站之間還存在互聯互通,通過多個基站的交流,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將得到很好的統一。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有火險的情況下,基站能夠很好的協調車輛運作,提前給消防車讓出一條道路,在最快搶險的過程中,也不會讓其他車輛的執行造成過多影響;同時如果所有車輛都跟隨基站指令行動,那麼協同智慧還將實現非常好的駕駛安全性。

2018年9月6日,阿里巴巴達摩院與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車路協同聯合實驗室,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系統化探索無人駕駛和道路智慧化的解決方案。
這不是阿里第一次與交通部合作,早在2016年年底,阿里在廣州就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網際網路+交通運輸”,可以說阿里對路的把握已經頗具優勢。
雖然百度和阿里是背馳的兩條道路,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全面發展車路協同,阿里與百度都選擇了最熟悉也是最合適的方式去驗證未來之路,而這場競賽才剛剛開始。
【科技雲報道原創】
微信公眾賬號:科技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