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人都應該做自媒體?
看到這個標題,你或多或少都會有疑問——在自媒體已經多如狗的今天,為什麼還要做?
很簡單:因為還有機會,而且幾乎是人人都能拿下的機會。
俗話說得好:不要白不要。
1.有沒有機會?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有沒有人需要自媒體。因為首先要有流量,才有變現的可能。
毫無疑問,遍地的自媒體就是明證。

人們需要自媒體,因為需要內容。
那麼,你是否能提供內容呢?當然可以。你發過的朋友圈,就是內容。稍微長一點,就可以發在公眾號內。
所以,這個機會一直都在。
2.機會大不大?
首先,來看看市場整體規模如何,這決定了整體的蛋糕是否足夠大。
國內頂級自媒體,可以年入幾千萬,有些甚至上億——這說明頭部的利潤空間極大,自媒體的天花板極高。
微信公眾號數量在千萬級別,頭條號數量在百萬級別——如此多的供給源自相應的需求,說明自媒體市場規模巨大。
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中國內容付費使用者規模為0.98億人。預計2018年使用者規模將達到2.92億人。

所以,這塊蛋糕非常大。
其次,看看競爭對手的情況,這決定了我們的機會大小。
還是下面這張圖,這其實說明:機會不大。

但是,"機會不大"是指你不能因此發家,但改善生活,還是可以的。
換句話說:大風口已過,小機會還有。
3.小機會在哪?
3.1 社交資產積累帶來的機會
這就是做自媒體的關鍵,也是自媒體為每個自媒體人能帶來的核心價值。
社交資產大概就是通過社交平臺積累的資產,本質上這是網際網路帶來的改變,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產品就可以迅速連線大量的人群,不必像過去那樣受限於地域和時間。
而有了社交平臺之後,普通人也可以輕易地通過這類工具連線大量的人——你認識的、不認識的……
簡單地說,就是積累粉絲。

那麼粉絲能為自媒體人帶來什麼價值呢?
變現——比如廣告、社群、培訓等等,這個大家都很熟悉。甚至,還有叫「知識星球」的產品因此興起。
創業——除了通過內容創業的自媒體人,創業者也可以通過自媒體去連線使用者、連線投資人。著名的網際網路案例就是「差評」,之前差評差點被騰訊投資。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公司老闆也在做自媒體,比如微博上的N多明星老闆們。
職業——這是對多數人比較現實的一點。通過自媒體不斷輸出自己的專業知識,就可以連線越來越多從業者,或許就被某知名企業看到了,然後你就成了這個企業的員工,比如萬能的大熊就是因此進入360。更現實一些,找工作時,把你輸出的內容放在簡歷裡,顯然是個加分項。
3.2 載體轉換帶來的機會
首先,平臺轉換帶來機會。
下圖是一些知名平臺帶來的機會,而且是足以讓很多草根逆襲的巨大機會。

其次,前沿變換帶來機會。
比如區塊鏈興起,一大波區塊鏈自媒體因此而來。
再次,內容格式變換帶來機會。
內容格式變化的整體趨勢是:長圖文-->短圖文-->短視訊
目前,處於短視訊階段,而且還有機會,很多平臺會因此補貼很多,比如百家號。

3.3 碎片化帶來的機會
首先,渠道碎片化帶來機會。
這是一個碎片化的世界,不再像PC網際網路那樣有統一的入口。也就是說,這個機會不只屬於大平臺,你也可以擁有。
最現實的就是:你可以沒有什麼,但總有幾個好友,這就是你的朋友圈。
微商,就是因為朋友圈而興起。
同理,自媒體也可藉助朋友圈的力量。

其次,長尾效應帶來機會。
說白了,再奇葩的需求,只要人多了,都有人需要。
換句話說:你的任何特長,在這個時代,都有展示空間,或許都是一個可以藉以爆發的點。
很多人僅僅憑段子就足以崛起,這在過去難以想象。
再次,個人品牌的凝聚力。
在碎片化時代,品牌有了更強的凝聚力。
比如一款遊戲,帶上西遊之類的IP,就更容易傳播;一篇文章,帶來熱點這樣的品牌,就更容易吸睛。
這就是品牌的凝聚力。

而這種凝聚力,也可以發生在個人品牌之上。也就是說:你在各個平臺都進行運營,就可以形成一股合力。如果你做起來了,你的個人品牌就會在一個碎片化的世界中,擁有強大的凝聚力,你就可以藉助這凝聚力,做很多事。
3.4 一千粉絲理論
這個理論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由著名的凱文·凱利提出:
任何人,只需擁有1000名鐵桿粉絲,便能餬口。
PS:這裡的「鐵桿粉絲」是無論你創造出什麼作品,都願意付費購買的粉絲。

我們計算一下這個收益:
1000粉絲,每人每年給你1000元,年入就是100萬
1000粉絲,每人每年給你500元,年入就是50萬
這麼算來,收益還是不錯的。
根據很多實踐來看,很多普通人都實現了這個目標。而且,並不需要真的達到1000人,五六百人也可以。在國內,二三十萬年薪就算不錯。
3.5 堅持帶來的機會
做自媒體的核心之一就是堅持。
當然,也並不是讓你每天都發,有時候也可以偷偷懶。
通過持續輸出,甩開那些不能堅持的人,這就是機會。
在自媒體圈混了一年,我們發現:很多能跑出來的人,都是沒有中途放棄的,很多做了好幾年的,在今年實現了爆發,比如微博粉絲從幾萬一下子漲到了幾十萬。

另外,只要堅持輸出,你總能有幾篇爆文。以我自己為例,前些天寫的微信訂閱號改版的邏輯,就被幾個大號轉載,帶來了明顯的閱讀量提升。
3.6 門檻低帶來的機會
自媒體還有一個點很吸引人——門檻很低。
低到什麼程度呢?幾乎只要會上網就能做。

也就是說,這件事的成本很低,不需要你投入多大的成本,就能迅速上手。
而且,即使有社交障礙,做自媒體也沒問題。因為你只需要在電腦或者手機後面與人交流,幾乎沒有人有這種社交障礙。
所以,不試白不試。
除此之外,做自媒體還有很多好處:
寫作的所有好處:比如帶來的思維訓練、語言組織能力等等
生產者的視角:當你開始做自媒體,你就會從生產者而非僅僅消費者的視角來觀察網際網路,這會給你帶來很多認知提升
所以我們說: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之後,"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也會到來。
還有句話:種樹最好的時間點:
1.十年前
2.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