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大航海,是下一代的「正規化轉移」
比如燈泡製造商在推出物聯網商品之前,不用組建幾百人的數字化團隊用上動輒三五年的時間成本研發它其實並不擅長的軟體系統,而是可以繼續專注於燈泡產品本身的生產,而塗鴉智慧可以為燈泡搭載控制板、雲端計算、聯網模組等軟硬體功能,並使新出廠的燈泡可以用手機、語音等多種形式管理,成為智慧終端。
在馬化騰和朱嘯虎的朋友圈「互懟」劇情裡,前者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放一堆啞終端有什麼意義?」
儘管在此語境裡,「啞終端」指的是共享單車的智慧鎖,但是物聯網也同樣注重終端究竟是「啞」的還是「活」的,把物理裝置和智慧手機連線起來這件事情並不難,難的是雙方的通訊傳輸不僅是單向的,還能讓終端擁有自己的資訊處理能力。
就像新聞客戶端產品無不標榜自己可以汲取使用者的興趣偏好來呈現千人千面的內容推送訂製,那麼在更加簡潔和具體的家居環境裡,讓智慧裝置自己學習主人的要求和規律,恐怕才是比拿著手機輸入指令更加符合未來想象的畫面。
在發現使用者進入熟睡狀態之後調整溼度、自動根據其工作日程提前解凍牛排、當客廳開始播放電影時燈光主動調暗……這些設想都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智慧終端來支援,而塗鴉智慧這樣的企業,則把SaaS視為一個駛入新航道的入口。
有資料統計,預計到2025年,物聯網產品數量將增長至700億臺——相當於智慧手機存量的20倍——並有潛力達到11%的全球經濟佔有率,可以說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嚴格來說,塗鴉智慧所佔據的的生態位,和Google、亞馬遜這樣的巨頭平齊,儘管在活動半徑方面有著不小的差距,但是蛋糕的體積和充足的時間,可以存在持久的競爭。
塗鴉智慧的創始人王學集算得一手好賬:
「當前的照明、電工及大小家電產業中,智慧化比例尚不足5%,起點低,意味著非常廣闊的成長空間。另外單品智慧化是不夠的,使用者需要智慧產品間互聯互通,能用一個作業系統去控制它們。塗鴉智慧做的不只是IoT Platform,更是IoT OS,在我們看來,它就像物聯網領域的安卓系統,因為它用一個作業系統,一個App就能控制所有打通的智慧裝置。」
然而塗鴉智慧的目標不止於此。在為全球製造企業提供同一套開放作業系統的同時,它安靜又迅速地成長為全球最大的IoT OS平臺,並以標準化這一拿手好戲,將平臺上的技術能力具象成嵌入式SDK或是硬體端API,讓開發者非常方便的基於soc晶片或者mcu晶片做業務功能。通過雲端的配置和自動化程式碼生成機制,開發者無需關注複雜的IoT通訊協議,編寫特定產品的業務邏輯即可實現產品功能的開發。換言之,每個人都能在塗鴉智慧的IoT OS平臺上成為智慧裝置開發者。
據悉,塗鴉智慧已經擁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等數十個國家的逾2萬名獨立開發者,已經開發10000多款智慧產品,包括智慧煤氣灶、智慧寵物餵養機、智慧種草機等個性化產品,作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它的舞臺已經足夠廣闊。
根據埃森哲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5G的到來將會加速智慧城市的落實,這種從政府到民間的全面投入,也意味著史無前例的動員性機遇,新興的職業包括智慧家庭開發者,就像是設計師一樣,能夠為每個家庭部署符合成員需要的科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