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雲音樂再成功融資!2018年成數字音樂資本大年
10月12日,網易雲音樂宣佈達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百度、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 Atlantic)、博裕資本等,其中百度為戰略投資方。新一輪融資後,網易公司仍單獨享有對網易雲音樂的控制權。網易雲音樂透露此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原創音樂人扶持和音樂上下游解決方案建立等方面。 在網易雲音樂融資前,數字音樂市場在2018年頻頻傳出資本訊息。

2018年成數字音樂資本大年
2018年4月4日,全球最大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掛牌紐交所,與企業上市時傳統上採用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不同,Spotify採取直接上市的形式。Spotify也是紐交所允許公司繞過IPO直接上市的提案獲批以來,首家直接上市的科技公司,其最新市值達到了284.93億美元,成為全球數字音樂玩家估值的一個參照物。
無獨有偶,騰訊旗下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10月2日正式向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上市招股書,不過鑑於目前資本市場環境相對惡劣,騰訊音樂IPO將會推遲到至少11月。
不過,兩家已上市的海外音樂平臺表現並不如人意。
Spotify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今年一季度財報釋出後,Spotify股票被投資者拋售。使用者數、付費使用者數、營收等關鍵指標都不符合預期,唯一的好訊息是虧損收窄,較上一季度減少了 53% 至 4700 萬元。

先於Spotify上市的數字音樂平臺Pandora(潘多拉)也將被收購。9月25日,美國財經網站CNBC報道衛星廣播公司SiriusXM計劃全資收購潘多拉,交易價值為35億美元,在紐交所上市的潘多拉最新市值24.38億,這一交易預計將在2019年一季度完成。
從資料可以看到,全球數字音樂市場經過多年發展後進入成熟期,使用者等核心資料增長遇到瓶頸,與此同時,競爭激烈程度卻不減。 一方面,Apple Music、Amazon、YouTube等科技巨頭表現十分強勢,特別是Apple Music,藉助於其硬體裝置有著強大的市場潛力,9月AppleMusic在美國使用者數甚至已經超過Spotify,兩者分別有2100萬和2000萬用戶。另一方面,全球音樂市場眾口難調,音樂人也很難被協調一致行動,很難做產業鏈整合和全生態佈局,中國這樣的單一市場可以。
與全球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數字音樂市場顯得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甚至成為一朵“奇葩”,成為備受全球資本青睞的新興市場。
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朝氣蓬勃
今年4月,國際唱片業協會(IFPI)釋出的《2018全球音樂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錄製音樂市場同比增長8.1%,行業總收入達到173億美元。其中,流媒體收入同比增長41.1%,首次成為最大收入來源,這表明數字音樂在全球範圍內已成為主流音樂消費形態。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音樂產業。2017年中國音樂產業憑藉26.5%的流媒體收益增長,令整體收益上升了35.3%,創下全球第10名的排名紀錄;最近10年,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的行業規模增加了10倍,突破150億元。而中國音樂市場崛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中國人口基數巨大,本身就是一個超級大市場,在人們對精神內容消費需求日盛時,音樂人口基數日益龐大。 更重要的是,音樂市場正在被網際網路全面升級,數字音樂潮流早已興起,中國是網際網路大國,自然就成為數字音樂大國。其中騰訊音樂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騰訊音樂月活躍使用者數超過8億;網易雲音樂則宣佈,截至2017年底使用者數超過4億,數字音樂使用者基數幾乎跟中國網民數量相當。
2、中國音樂版權正版化。 2015年是分水嶺,國家版權局釋出了《關於責令網路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大力整治讓盜版歌曲大規模下線,音樂版權保護機制逐步與國際接軌。與此同時,各大數字音樂巨頭如騰訊、網易、阿里都在版權上大力佈局,以網易雲音樂為例,僅僅是在今年,就先後與華研國際、B2音樂、樂華娛樂、KING RECORDS、Big Hit娛樂、NBCUniversal Entertainment Japan以及Loen Entertainment等機構達成版權合作。

3、中國數字音樂平臺在商業模式上創新。 中國數字音樂平臺沒有模仿國際化巨頭的做法,而是進行更加符合中國使用者習慣的產品和模式創新,比如網易雲音樂將社群與音樂進行結合,首創了數字音樂社群,讓音樂成為可以互動、評論和分享的內容,而不只是愉悅耳朵的流媒體。此外中國數字音樂平臺還有數字專輯、音樂流量包、音樂直播、O2O演唱會、音樂內容平臺、個性化音樂推薦、線上K歌諸多模式和產品的創新,不勝列舉。
百度、泛大西洋投資集團(General Atlantic)、博裕資本這次投資網易雲音樂,也體現出對中國線上音樂市場的看好。國際唱片業協會在去年有一個預判:“ 中國是下一個偉大的全球機遇,有可能與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市場比肩。 ”現在看來,這個預言正在逐步成為現實。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給全球數字音樂產業提供了新的樣本,中國也將成為全球音樂人和音樂內容深耕的新興市場。
版權大戰後原創內容日益重要
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的頭部效應正日趨明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網易雲音樂已成為最主要的玩家,它們將吸引更多的使用者、內容、音樂人和資本,形成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不過,版權大戰已成為歷史,在管理部門的介入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網易雲音樂和阿里音樂已兩兩達成版權轉授權合作,這將避免各大平臺各自搶獨家版權進而推高版權成本,也意味著圍繞第三方版權的競爭不再是焦點,圍繞使用者群體進行差異化的內容和服務的提供,將是未來的大方向。
版權大戰結束意味著數字音樂平臺不再只能依賴第三方版權內容,而是要做自己的原創內容,而不只是內容分發渠道。 數字音樂平臺將承擔起音樂人發掘培養、音樂內容製作和宣發的音樂產業鏈上游角色。相對於傳統唱片公司而言,基於大資料優勢數字音樂平臺可以洞察使用者需求進而有的放矢地創作音樂內容,基於網際網路平臺可以實現更有效的分發。與此同時,超過10萬的獨立音樂人對中國原創音樂市場也意味著巨大的內容潛力,急需專業平臺來發現他們和做好宣發。
網易雲音樂被資本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因為它在原創音樂人扶持上的差異化優勢。今年9月,網易雲音樂宣佈入駐平臺的獨立音樂人數量已超過7萬。能夠吸引大部分獨立音樂人的原因是因為網易一直將扶持原創音樂人當成核心戰略,2016年啟動“石頭計劃”,為獨立音樂人提供推廣、原創作品徵集、演出、讚賞計劃、培訓、周邊和資料支援等服務,如今已到第二季;今年5月啟動“雲梯計劃”,扶持內容創作者;從10月起,將每週二設為“網易音樂人推廣日”。在眾多“計劃”下,網易雲音樂打造了許多爆款作品,也捧紅了不少獨立音樂人,其中音樂人永彬Ryan.B、AY楊佬叄作品《再也沒有》的播放量達到了7.7億,音樂人木小雅《可能否》播放量更是達到5.6億。

本輪融資後,網易雲音樂將進一步加強對原創音樂人的扶持。當然,不只是網易雲音樂意識到原創音樂的重要性。騰訊音樂、阿里音樂都有類似動作,今年4月,豆瓣音樂從豆瓣分拆,並與音樂版權服務平臺V.Fine合併,新的豆瓣音樂已完成由摯信資本領投、險峰長青和唯獵資本跟投的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近千萬美元,新的豆瓣音樂重點業務方向將是原創音樂人服務平臺。
原創音樂人扶持是平臺差異化競爭的基礎,本質上是給平臺提供差異化的內容,這一點就跟自媒體平臺從“一處水源供全球”到追求“獨家首發內容”的變化一致。
數字音樂市場競爭趨於差異化
在內容的差異化之外,平臺的產品功能、音樂服務和商業模式也將走向差異化。
網易雲音樂最大優勢就是音樂社群化,這是其吸引資本的另一個原因。
一方面,使用者對音樂的消費不再只是聽音樂本身 ,而是對歌詞、樂評、短評、MTV、音樂短視訊、音樂直播、線下演唱會諸多內容進行消費,網易雲音樂很早就意識到這一點,在產品上提供諸多社群化功能如音樂評論、音樂專欄,再進行持續的社群和內容運營,今年網易雲音樂強化視訊功能,打造最大的音樂短視訊平臺,“雲梯計劃”目的正是要扶持原創內容。

另一方面,原創音樂趨勢讓獨立音樂人與使用者互動成為可能 ,他們入駐音樂平臺意味著使用者面對的不是一張張冰冷的唱片,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基於此可以形成更多互動關係,比如線上粉絲見面會、線上演唱會、音樂鑑賞會、粉絲讚賞甚至定製化音樂,一直重視扶持原創音樂人的網易雲音樂在社群化上有非常大的想象空間。
在頭部化效應日益明顯的數字音樂市場,網易雲音樂佔據著獨特的位置,正是因為此,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IPO前夕,它依然可以得到資本青睞。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則提出了“聽看唱玩”的理念,給音樂使用者提供不限於聲音的娛樂體驗,基於旗下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酷狗直播、5sing六大產品,提供不限於“聽歌”的泛音樂服務,且在積極向音樂周邊拓展。
總的來說,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IPO和網易雲音樂再度獲得資本加持後,中國線上音樂市場將有更多看點,期待兩大玩家更多模式和體驗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