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衛星影像質量評價方法
主觀評價方法
以人為影象的評價者,根據自己的評價尺度和經驗對影象質量進行評價。
客觀評價方法
1)均方差
2)信噪比
主要用來評價影像經壓縮、傳輸、增強等處理前後的質量變化情況,其本質與均方差類似。
3)方差
反映了影象各個像元灰度相對於灰度平均值的離散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用來評價影象資訊量的大小。若方差大,則影象灰度級分佈分散,影象的反差大,可以看出更多的資訊;方差小,影象反差小,對比度不大,色調單一均勻,看不出太多的資訊。從直方圖的角度來說,它反映了直方圖的大致分佈寬度。在影象比較分析中,影象的方差越大,說明影象灰度層次越豐富,在目視效果中,地物更加易於識別和分類,影象質量較為理想。
4)平均梯度
敏感地反映影象對微小細節反差表達的能力。一般來說,平均梯度越大,表明影像越清晰,反差越好,但平均梯度受影像噪聲的影像越大。
5)資訊熵
熵是從資訊理論角度反映影像資訊豐富程度的一種度量方式,資訊熵的大小反映了影象攜帶的資訊量的多少。通常情況下,影像的資訊熵越大,其資訊量就越豐富,質量也就越好。資訊熵可用於比較不同影象資訊量的差異,當不能將影像資訊熵作為衡量影像質量好壞的唯一標準,因為即使同一地區的相同質量的遙感影像由於攝影時間不同其資訊量也會不同,而且資訊熵所反映的情況有時會和人的視覺感受不一致。
6)基於灰度預測誤差統計的方法
這種方法是用二維差分脈衝編碼調製(DPCM)影像壓縮編碼技術的方法來評價影像的構像質量。由DPCM可知,影像中某點的灰度值即可用相鄰點灰度值估計得出。顯然,灰度相關性越小,像點的預測值與實際值之差就越大,反之亦然。像點預測值採用三階線性預測法(採用更高的線性預測並不明顯減少預測誤差)。對諸如恢復、壓縮及傳輸等過程中結果影像與原始影像間的相對質量評價一般採用該方法。
7)噪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