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細節完美控,那麼QLED屏是不錯的選擇!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細節控”,處女座就十分符合這個特徵,挑剔每一個細節,永遠追求完美。其實“細節控”在各種職業中都有體現,細節是服裝設計師眼中的每一個針腳、是大廚手中大勺掂量的鹹淡口味、是建築師圖紙上那毫釐的差距等等。身為攝影師的我,其實也是一位“細節控”,我對細節的追求就是要將拍攝內容的畫面構思和場景之美以最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大家。
從拍攝時角度、材質和色彩的搭配、到後期每一個畫素的修圖,我都在追求細節的完美,不過最近有個專案卻出現了點小狀況,不是因為拍攝和後期的問題,而是因為客戶將拍攝的產品宣傳圖在現場電視迴圈的播放時,螢幕在播放下一張圖的時候還留下了上一張圖的殘影,這雖然不是我們的問題,但是看著這樣的螢幕效果還是有些不太舒服。當時沒有來得及拍照,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張配圖,就是這種視覺效果。
為此我專門還請教一下了解螢幕面板的朋友,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有什麼辦法解決?朋友在詢問了電視品牌後,確認是螢幕出現了“燒屏”現象,在專業術語中被稱為OLED“灼屏”問題。
估計大家會奇怪,為何會確認是OLED屏?OLED螢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燒屏”問題?為此我再次請朋友進行答疑解惑。首先,第一個問題很容易判斷,當前很多品牌電視採用的都是OLED螢幕,而我用的電視恰好就是這些品牌的其中之一,在我遇到這種情況之前,該品牌也常有類似問題的發生。其次,螢幕出現“灼屏”問題的原因就是材料老化,這個屬於OLED螢幕的無解問題。OLED螢幕使用的是有機材料,有機材料的每個畫素點都在持續發光,而且OLED每個畫素點的顯示時間不一樣,有的畫素點顯示紅色時間長,那麼這個畫素點紅色的衰減就會比其他畫素點多,同樣的藍色和綠色也是一樣。而在重複顯示同樣的畫面後,某個位置會一直顯示某種顏色,那麼這個區域就會因為材料的衰減而產生永久“灼屏”印記,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
此外,朋友還告訴我:其實很多OLED電視在說明書中都會有“灼屏”提醒,“如果同一影象反覆顯示或顯示較長時間,可能會發生影象殘留。”由此可見“灼屏”並非偶然事件。去年有外媒報道,某大型家電品牌的OLED電視在美國、俄羅斯兩大市場頻頻出現燒屏事件,其中在俄羅斯的三百多個賣場中有240多臺出現了“灼屏”問題。
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明白了,電視上的畫面殘影、影象殘留原來就是OLED螢幕的鍋。那麼現在有什麼好的辦法和技術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答案是肯定的,解決“灼屏”問題的辦法就是量子點技術。量子點技術通過使用無機材料取代OLED中的有機材料,能夠明顯提升材料的壽命。其中每一個量子點都具有獨特的光電特性,在受到電或光的刺激後會根據量子點的直徑大小,發出非常純正的高質量單色光。因為技術上的革新升級,QLED屏可以說是生來就沒有燒屏的問題。浙江大學彭笑剛教授曾公開表示:“OLED天生存在不穩定性,技術不夠成熟,其壽命、光效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在當前無法迴避。而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能夠成為顯示產業的主流技術。”
當前,QLED電視早已被廣泛使用,三星QLED光質量子點電視在全球市場獲得廣泛認可。
作為全球顯示行業的領軍者,三星宣佈:旗下所有2018款的QLED量子點電視獲得了德國科技雜誌video的“不灼屏”認證,這項嚴苛的測試由video和connect Testlab共同完成。在測試中三星QLED電視始終沒有出現記憶效應、重影等等問題,而同時進行測試的OLED電視紛紛“高掛白旗”。此前知名電視評測機構Rtings也用“10分鐘影象保持法”對市面主流電視做測試,三星QLED電視在影象質量和材料損耗上都得了滿分。
另外,我專門查了一下OLED螢幕的相關資料和報道,發現OLED面板良品率一直不高,從而導致成本過高,間接的使得OLED電視價格居高不下。與之相反的是,QLED量子點電視領域則一派欣欣向榮。據NPD DisplaySearch的資料顯示:全球量子點材料的市場需求將從2015年的不足250萬平米增長到2020年的近2500萬平米,年均複合增速超過50%。從OLED到QLED,不只是首字母多了一點點,在技術創新、產品革新方面的意義非常巨大,在大屏顯示領域QLED電視優勢盡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