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肌肉,華為MateX所展示的硬實力
昨天一大早,股市一片飄紅,以京東方為代表的科技股,更是扶搖直上,直接漲停。
大家都知道,這一輪科技股暴漲,都是華為節奏帶的好,股市的信心,來自於國內科技企業真正的乾貨。
京東方是國內產線佈局最多的柔性屏供應商,也是華為的供應商。
MWC2019大會上,餘承東捧了個法寶出來。這個法寶,就是華為摺疊屏手機MateX,MateX的釋出,對於華為自身和5G及柔性屏產業鏈而言都是極大的提振。前兩天,三星剛剛公佈了他們的摺疊屏手機GalaxyFold,華為就像道士鬥法一樣,隨後拿出了他們的法寶摺疊屏5G手機mateX,這就像是宇文成都碰上了李元霸,三星的寶貝簡直是一下子被公開處刑了。
華為真是狠啊,大家都搞摺疊屏,還沒分出誰高誰低,他的mateX一出來,真的是:“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工程機”。
三星弄了六個攝像頭,一個大螢幕+一個小螢幕,才算完成了摺疊屏,折起來中間鼓起一塊,還厚得像個磚頭;而華為那傢伙,正面全是螢幕,對摺之後,中間嚴絲合縫,厚度不過1.1釐米,正面全面屏,背面是徠卡三攝+自拍螢幕,完完整整是一部正常的手機。
別的不說,就說這個設計,就把所有的友商都比下去了,三星的內摺疊雙螢幕,和MateX比起來,就像是裹腳老太太遇上了英姿颯爽的現代佳麗。什麼叫“妥協”,什麼叫“革命”,一比就知道了。
這不但是一款摺疊屏手機,還是一款真正的全面屏手機,沒額頭,沒下巴,沒劉海,沒水滴,沒打孔,大家反感的所有破壞美感的設計,全部消失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幹掉了前置攝像頭。
我之前從來沒有看好過“摺疊屏手機”這種東西,因為感覺怎麼弄都不舒服,以現在的技術,手機的厚度已經是一個極限了,你再把它折一下,那得厚成什麼樣子?還不如回到翻蓋手機時代呢,我記得當年國產夏新就有一款翻蓋手機,弄個內外螢幕,也挺科幻的,三星的摺疊手機Galaxy Fold釋出的時候,就讓我想起了當年夏新的翻蓋手機,往內摺疊之後,正面弄個小螢幕,彷彿一覺回到解放前,那時候,大家端著厚厚的塞班機器。
前些年努比亞,在柔性摺疊螢幕沒有出來的時候,就弄出過“摺疊手機”,但它是像翻書一樣摺疊的,中間有個粗粗的分割線,螢幕不是一個整體,怎麼看,那都不像個手機。
小米之前也弄了個摺疊屏工程機,是兩面向後彎折,看那厚度,也夠咯手的,而且小米那款工程機,很可能就是個平板,完全沒有考慮手機攝影的功能,就是炫技的,也不像個手機。
而華為的MATE X,感覺就是個與眾不同的“野蠻人”,直接弄了個大螢幕,徠卡三攝放在一邊,折過來就是個正宗全面屏手機,能拍照,能自拍,一般手機能幹的事情,它都能幹。而且很好地控制了厚度,摺疊11.1mm,拿在手裡,好歹像是個手機了;展開後5.4mm,更是個科技感十足的超薄平板。
這個厲害就厲害在那個摺疊鉸鏈,形成了完美的摺疊,和平滑展開,摺疊的時候毫無縫隙,平平整整,令我想起了當年微軟surface book的黑科技鉸鏈,華為這個技術,似乎比當年的微軟還更勝一籌。
當然了,有人要問了,這個玩意兒除了炫酷,還有什麼實際的作用?我來告訴你,很簡單,你是不是喜歡更大的螢幕?是不是喜歡更便攜的智慧裝置?我相信沒有人不喜歡,八寸的裝置,完全可以具備些須的商務辦公能力,而且可以隨手摺疊起來裝進兜裡。
試想未來的商務會議,老闆、大佬、高管們,完全不必帶上筆記本,只需兜裡揣個摺疊手機,隨手開啟,就可以放PPT,說方案,談笑風生,豈不美哉?
它不但炫技,不但秀肌肉,還展示了這款機器的未來應用場景,你們都在說故事,可咱們這個是真正能用的,不但能夠當手機用,能在5G網路下當平板操控高階醫療裝置,畢竟人家搭載的巴龍5000是真正能夠商用的5G晶片。
其實華為真正的用心,還不只是展示這個摺疊屏手機,這次在MWC2019大會上,他們拿出來的,還是第一部5G商用手機,mateX搭載了麒麟980SOC、與P30同款的徠卡三攝相機、還有Balong50005G基帶,這巴龍5G基帶採取4組5G天線設計,下載速度高達4.6Gbps,下載1G電影僅需3秒。
連四處封殺華為的美國人都知道,全世界只有華為一家,只有華為一家是真正的5G裝置供應商,Balong50005G基帶也是如今唯一真正的5G基帶,華為巴龍5000是世界上第一個7nm製程 2/3/4/5G 真正商用的外掛式基帶處理器,最先進的7nm製程,向下相容2G、3G、4G,支援最高7.5Gbps的下行速度。
目前競爭對手三星的ExynosModem5100基帶,採取10nm工藝,年底才能出貨;高通驍龍的X50外掛式5G基帶晶片,採用28nm製造工藝,支援毫米波和sub-6G頻段,而且不能向下相容,今年高通又推出了改進版本X55,但出貨時間依然是2019年年底。
也就是說,除了華為的巴龍5000基帶,其他幾家5G的都是PPT基帶,而現在巴龍5000不但已經商用,而且在5G測試中打敗了所有競爭對手,在sub-6G頻段的測試中,華為巴龍5000基帶的速度,是高通驍龍X50、Exynos5100的兩倍,華為這一次,是在5G時代開局的第一戰中,把高通、三星全部按在地上一塊兒打了。
我們只能感慨,有錢有技術,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華為能夠有今天這樣秀肌肉的機會,也是源於他們從3G時代開始佈局的高瞻遠矚,華為早在2009年就開始研發自己的5G技術;2013年,更是專門聘請了300多名全球頂級的無線領域專家、宣佈了6億美元的5G研究投資;2016年,成立了專門負責5G產品開發的5G產品線,目前有超過5000人正在從事5G產品開發;2017年華為在5G產品化方面的研發投入就高達40億元人民幣;2018年更是增加到50億元人民幣。
任正非曾將5G比喻為“上甘嶺”,並表示:“我們5G就是爭奪‘上甘嶺’,就是世界高地。5G這一戰關係著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這場‘戰爭’中不惜代價贏得勝利。”
所以,任正非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一直表現出豁達的態度,他表示根本不擔心美國、歐洲封殺華為,他面對採訪的時候曾經說過:“不買華為的裝置是他們傻,不買他們就虧了......如果沒有我們的通訊裝置,他們就要錯過5G時代了。”他還說過:“美國沒有辦法扼殺華為,因為華為的技術更先進。美國等盟國對華為技術發起的封鎖只會讓企業不斷改善和發展技術,做得更好。”
前一段時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說:“希望美國儘可能快地發展5G,甚至6G技術,希望美國公司能夠通過競爭去獲勝,而不是靠封殺當下更先進的技術。”
話音剛落,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就在推特上回應特朗普說,“華為已準備好,通過真正的競爭,為美國建設真正的5G網路。”
華為的為所欲為,就是來自核心技術上的底氣,這就叫“手中有糧,心裡不慌”,你不得不服人家的高瞻遠矚和戰略規劃,華為能夠有今日,不光是靠天時地利人和,還得靠自身的艱苦奮鬥。
我為什麼老喜歡講華為呢?搞得大家以為我像個海軍都督一樣?
其實這個企業,不光是中國企業的榜樣,也是我們所有人奮鬥的方向,把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結合在一起,不但自己成為第一流的世界科技巨頭,爭雄海外,還能帶動京東方國內供應鏈友商並肩作戰,共榮並進,讓中國製造具備世界競爭力,這有什麼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