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AI年營收超80億元,科大訊飛再曝新技術華為應用到5G新領域
極客小七
在鼓吹人工智慧的當下,其實AI早已經迅猛發展了,說到AI,目前廣泛所認知的應用就是手機助手。其實早在2010年的時候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就提出了雲語音的雲概念,在2013年左右,TTS以及語音識別,科大訊飛已經在國內排名第一了。
一、科大訊飛作為一個軟體公司,而且是單一型別的軟體公司,發展20年,到現在年營收超80億,靠的其實就是遠見
同期的軟體公司有網易、騰訊等,但是隨著騰訊做社交和內容,網易做遊戲和電商等等,科大訊飛一直沒有改變過。說到這裡不得不說說科大訊飛的建立,科大訊飛由中國科技大學幾個學生一起創辦,就是為了填補語音類軟體。中文發音是空白的行業,但是要知道,中國的漢字含義多,發音多種多樣,科大訊飛選擇了最難的一個領域,而且持之以恆。其實軟體行業的AI語音跟晶片一樣,剛開始難,但是做到頂尖以後,就很少有軟體能夠與之競爭了,典型的金字塔效應。
科大訊飛智醫助理
二、科大訊飛在2018年年末才開始突飛猛進,最主要的原因是5G的到來
誰都知道5G到來,受益最大的是人工智慧,但是手機上做個APP,能夠控制空調,控制淨化器就是人工智慧了嗎?顯然並不是,人工智慧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可以學習和對話。其中如果想要學習,那麼就必須要邁過第一:TTS把文字轉化為語音,第二語音轉化為文字,第三讀出來語氣、語速、場景的不同。針對以上資料進行,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而科大訊飛已經在這上面研究了20年,在2019年這個5G元年到來的時候,科大訊飛就是一飛沖天的時候。
三、科大訊飛再次突破新技術,贏來華為的青睞
我們都知道,在2018年-2019年之間,華為推出了一項5G遠端手術的技術,這項技術首次在動物身上做了一個遠端手術,結合5G網路傳播頻寬足夠寬的特性,做到了手術0延遲。這就代表著在比較嚴謹的條件下,只要有5G網路。醫務人員就可以在遠端手術。這也是華為在自己技術能力充盈的情況下,願意研究這些,換做其他公司,很可能就擴充套件一條產線賣插座或者沙發了。
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左)與5G Polar碼之父Erdal Arikan教授(右)
科大訊飛在2019年2月份釋出的一份007號公告中說明:腦機協同已經初具成果,首先會應用在醫學領域,但是需要5G網路和大資料運算的支撐,目前還處於設計階段。而這正是華為將其5G直接應用在醫療領域的又一大突破,強強聯合,很期待他們創造出新成果。
華為與科大訊飛戰略合作簽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