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發文叫停上市公司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
10月18日訊息,本週,證監會向國內券商下發《再融資稽核財務知識問答》與《再融資稽核非財務知識問答》,細化了再融資稽核要點,引發上市公司和二級市場的廣泛關注。證監會此番發文相當於叫停了上市公司在“影視”、“遊戲”兩大領域的跨界定增。
證監會最近向各大券商下發了《再融資稽核財務知識問答》與《再融資稽核非財務知識問答》,為券商操作再融資提供了稽核指引。雖然兩份檔案因非公開檔案而沒有引起外界太多的關注,但其中對上市公司募集資金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的稽核要求可謂是業內重磅訊息。
影視、遊戲跨界定增被叫停
據瞭解,證監會在《再融資稽核財務知識問答》要求中釋出了17條財務知識問答,其中的問題6是關於“稽核中關於再融資募集資金投向的總體監管要求”。
該問題的第一部分表示:“為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募集資金投向,防止募集資金投向‘脫實向虛’,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服務與實體經濟、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主要投向主營業務。募集資金原則上不得跨界投資影視或遊戲。除金融類企業外,募集資金不得用於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借予他人、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和類金融業務。”

可以看到,在這條規定中,證監會相當於叫停了上市公司在“影視”、“遊戲”兩大領域的跨界定增。另外,在問題6中,證監會進一步在第三小點說明了“募集資金投資專案應具有確定性,不得為初步意向性專案或僅披露投資方向的資金池專案。”而關於影視劇的拍攝,規定中表示相關劇本需按規定完成相關備案程式。
防止吹大影視行業泡沫
對於上述的規定,有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根本上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如果一家上市公司連主營業務都做不好,跨界做跟主業完全不沾邊的虛擬產業,通常都是打著併購重組的旗號進行概念炒作,不斷吹大泡沫,最終損害的還是投資者利益。”
在上述的規定中證監會強調了防止募集資金“脫實向虛”,而影視行業近年來的異常繁榮也隨之帶來了資本市場中的“虛假繁榮”。曾有影視行業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明星的片酬越來越高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大量熱錢湧入影視行業,這就意味著入場的投資方越來越多。“都以為影視行業利潤空間很大,然後就盲目投資,一旦行情不好,熱錢撤走,將會帶來極高的市場風險。”
對此,一位熟悉A股市場的私募人士也向記者表達了類似看法:“虛擬產業的估值存在很大泡沫,很難有明確標準來判斷估值是否合理,只要邏輯可行即可,不免引起市場諸多質疑。票房注水之類的在影視行業普遍存在,這種虛假繁榮狀態對於影視行業來本身是泡沫,跨界到影視行業的企業和資本有著極大風險。”

遊戲業務成推高業績“工具”
對於證監會叫停“遊戲”領域的跨界定增,有投行人士解釋道,許多上市公司會通過投資或收購遊戲公司,將遊戲公司的業務作為現金牛注入上市公司本身的營收報表中,但其實上市公司本身並沒有參與到遊戲業務的運營中,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推高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甚至有地產,資源,礦機公司等注入遊戲業務以實現報表增長以及業務的多元化”,他表示。
據瞭解,此前A股之前產生過一波對影視、遊戲和網際網路金融的併購和炒作熱潮,許多上市公司在併購後的業績未能達到承諾的高額目標,這也使得這一類上市公司的股價並不穩定,讓投資者及散戶們利益受損。
有投行人士向記者透露,早在今年3月,有關部門對上市公司定增第二產業的專案開始收緊,但並未明確規定禁止某些行業領域的併購重組。這一規定也體現了監管層目前希望資本市場的資金儘量流向實體經濟產業。
據瞭解,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規定的“上市公司”指非傳媒行業的上市公司,行業內的傳媒公司對“影視”、“遊戲”類公司的收購不會被禁。不過,記者未在證監會發布的《再融資稽核財務知識問答》的問題6中查閱到相關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