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金所產品多次踩雷這次輪到神州長城 上市計劃撲朔迷離
來源:GPLP(ID:gplpcn)
陸金所,這家估值460億美元的新金融獨角獸,還有中國平安的黃金背書,然而前後幾次遭遇逾期兌付危機,相繼踩雷龍力生物、凱迪生態、東方金鈺,這次又踩雷神州長城。
近日有投資者爆料稱其購買的由陸金所銷售的理財產品“尊理財EG1060”先後發生展期、違約,目前尚無解決方案。該產品實際為大同證券“同吉58號”資管計劃,同吉58號的資金投向為“長安寧-神州長城流動資金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即通過長安信託通道向神州長城提供信託貸款。
來源:大同證券官網
大同證券官網9月11日釋出公告稱2018年9月6日,管理人收到長安信託的傳送的《債權轉讓通知書暨信託財產原狀分配通知書》,其中內容包含神州長城貸款專案自9月6日終止,故兩項資管計劃按約定均於2018年9月6日提前終止。大同證券稱將“依法採取相應措施要求神州長城還款”。
公開資訊顯示,同吉58號成立日期為2017年8月24日,運作期為1年,起投金額為100萬,利率6.8%,資金規模為6000萬,資產託管方為渤海銀行。與之基本類似的同吉59號成立日期為2017年7月10日,資金規模為4000萬。今年7月10日和8月24日,這兩個產品分別到期後,均未如期兌付,而是以延期的方式處理,直至9月6日同時終止。
據悉,上述資管計劃放款給神州長城時,沒有任何抵押和質押,只有神州長城董事長陳略的個人擔保,因此風險極高。
神州長城的現金流危機
要想向神州長城收回投入的資金顯然有些困難,因為神州長城自身都難保。
神州長城主要業務是工程建設及醫療產業投資管理,是典型的PPP專案,而PPP專案典型特徵就是回款期長,現金流壓力大。
來源:wind
近三年神州長城的經營現金流量和投資活動產生的新近流量都為負值,且不斷增高。
來源:wind
而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更是不堪,連續三年也是負值。此外根據神州長城公佈的2018年半年報,其上半年營業收入15.87億元,同比減少47.54%,淨利潤1.44億元,同比減少46.39%。同期神州長城的負債達到87.04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78.95%。應收賬款達到50.31億元。
公司的現金流已經緊張,大股東陳略34.36%的股份也早已全部質押。在資金鍊如此緊張的情況下,神州長城此前還丟擲上億的對外投資計劃,深交所隨後釋出關注函。
陸金所的上市計劃
相比接連的踩雷,逾期兌付等問題,陸金所的上市計劃更是備受關注。
可能是由於港股市場行情不盡人意,6月15日,有報道傳出其IPO計劃延後,陸金所計劃通過私募投資籌集資金,最多融資20億美元。這一融資或再一次提高陸金所的估值。
而外界更為關心的是,接二連三的事件是否會對陸金所的上市產生影響。陸金所似乎就為了吊足所有人的胃口,傳出上市計劃三年,卻依舊不見動靜。
傳聞讓陸金所的上市更加撲朔迷離。根據相關資料,從2014年開始,中國平安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運作,令陸金所的持股從74.91%降為43.76%。在平安對陸金所的股權控制下降的同時,陸金所也經歷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其中最為關注的是在2016年,當時有傳言陸金所會在當年下半年啟動分拆上市的計劃,不過最後核心團隊陸續離職,而那一波高管更迭中被認為是計葵生“親信”的副總經理戴修憲也離開了陸金所。
時間回到2014年,在陸金所上市問題一再被外界提及時,CEO計葵生表示,“上市是因為你需要錢,我們到今天是不缺錢的。”轉眼在2015年,中國平安的2015年度業績釋出會中,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向記者透露:陸金所將不早於今年下半年啟動上市計劃。但現在顯然是爽約了。